缝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2161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1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缝制装置。缝制装置具有上轴单元、上侧花键轴、下轴单元、下侧花键轴、用于使上侧花键轴的旋转和下侧花键轴的旋转同步的同步机构以及使下轴单元与上轴单元的移动同步地沿下侧花键轴移动的X轴移动机构。下轴单元具有摆梭和旋梭中的任一者。同步机构具有驱动源。在梭子为摆梭时,下轴在驱动源的动力的作用下与上轴的旋转相应地进行往复转动,在梭子为旋梭时,下轴在驱动源的动力的作用下与上轴的旋转相应地进行旋转。在下轴单元和上轴单元彼此独立的缝制装置中,在梭子的结构等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各结构,该缝制装置都能够适应。

Sew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ewing device. Sewing device has an upper shaft unit, the upper and lower shaft spline shaft, a spline shaft, the lower unit for synchronous mechanism of rotating synchronous rotation and lower side of the spline shaft spline shaft and the lower shaft unit moves with the upper shaft unit along the underside of the spline shaft synchronous movement X axis moving mechanism. The lower shaft unit has any of the shuttles and the shuttles. The synchronization mechanism has a driving source. The shuttle for shuttle, role in driving source of the axis and the axis of rot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reciprocating rotation in the shuttle for bobbin, role in driving source of the shaft and rotate accordingly on axis rotation. In the sewing device shaft unit and on axis unit independent of each other, the shuttle structur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structure of the sewing device are able to adapt to.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缝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缝制装置。
技术介绍
日本实用新案公开1984年第174167号公报所述的缝制装置具有上轴单元、下轴单元以及同步带,缝制装置用于缝制气囊、汽车座椅等比较大的布料。上轴单元能够沿上轴的延伸方向移动,下轴单元能够沿下轴的延伸方向移动。上轴单元具有利用上轴的旋转来进行驱动的针杆机构、挑线机构等。下轴单元具有利用下轴的旋转来进行驱动的梭子机构。梭子机构具有在外周具有梭尖的梭子,梭子机构利用与下轴的延伸方向平行的旋转轴进行旋转。同步带架设于上轴和下轴,用于使上轴和下轴同步。缝制装置的梭子机构具有旋梭和摆梭中的任一者。优选的是,旋梭和摆梭根据用途区别使用。但是,用于将上轴的旋转向下轴传递的结构根据梭子的种类而不同。在专利文献1的缝制装置中,下轴单元的结构是预先固定的,无法使梭子机构对于旋梭和摆梭均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的缝制装置:在下轴单元和上轴单元彼此独立的缝制装置中,在梭子的结构等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各结构,该缝制装置都能够适应。技术方案1的缝制装置包括:上轴单元,其具有用于使针杆上下运动的针杆机构和收纳所述针杆机构的上侧壳体;上侧花键轴,其贯穿所述上轴单元的所述上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针杆机构的上轴传递动力;下轴单元,其具有用于驱动梭子的梭子机构和收纳所述梭子机构的下侧壳体;下侧花键轴,其在所述上侧花键轴的下方与所述上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该下侧花键轴贯穿所述下轴单元的所述下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梭子机构的下轴传递动力;以及同步机构,其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用于使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的旋转同步,在该缝制装置中,所述同步机构具有驱动源,所述下轴在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上轴的旋转相应地被驱动,所述下轴单元具有往复摆动的摆梭和朝预定方向旋转的旋梭中的任一者作为所述梭子。缝制装置能够适应于摆梭的下轴单元和旋梭的下轴单元这两者。因此,针对缝制装置而言,能够在摆梭的缝制装置和旋梭的缝制装置中使除了下轴单元之外的大部分的部件共通化。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2的缝制装置中,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驱动带轮,其设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轴,并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下侧带轮,其设于所述下侧花键轴,并与所述下侧花键轴一同旋转;上侧带轮,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并与所述上侧花键轴一同旋转;以及带,其张设于所述下侧带轮、所述上侧带轮以及所述驱动带轮,该同步机构具有以下两个结构中的任一者:在其中一种结构中,设于所述带的一个面的齿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以及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啮合;在其中另一种结构中,所述带是具有内齿和外齿的双面齿带,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一方啮合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的另一方啮合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或者所述外齿啮合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通过在缝制装置中改变同步机构的带的种类和带的张设方法,能够改变上轴的旋转方向和下轴的旋转方向。在缝制装置中,与在下轴单元内将下轴的旋转方向改变为上轴的旋转方向的时候相比,能够简单地构成下轴单元,能够使下轴单元轻量化。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3的缝制装置中,在所述同步机构为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一方啮合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另一方啮合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或者所述外齿啮合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的结构时,该同步机构还具有安装部,能够调整所述带的张力的张紧带轮借助该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双面齿带的驱动路径内的、所述上侧带轮和所述下侧带轮之间的位置,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外齿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啮合,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和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啮合,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述张紧带轮的外周部啮合。通过在缝制装置中使双面齿带的外齿与安装于安装部的张紧带轮的外周部啮合,能够使啮合于上侧带轮的齿和啮合于下侧带轮的齿不为同一侧的齿。张紧带轮既可以能够拆卸,也可以不能够拆卸。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4的缝制装置中,所述下轴单元具有转换机构,该转换机构将所述下侧花键轴的绕轴线的旋转力转换为绕垂直轴线的旋转力,该垂直轴线与所述针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的所述轴线垂直。缝制装置的梭子绕与下侧花键轴的轴线垂直的垂直轴线转动。因此,在缝制装置中,即使下轴单元在沿下侧花键轴的轴线方向移动时受到与下侧花键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振动,与以往的缝制装置相比,在与包含梭尖的旋转轨迹的面正交的方向上,机针和梭尖之间的距离也不易存在偏差。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5的缝制装置中,所述转换机构具有:转换轴,其与所述下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第一齿轮,其设于所述转换轴;以及第二齿轮,其设于所述下轴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下轴与所述转换机构和所述梭子机构相连结,所述下轴单元具有:第一带轮,其借助轴承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相连结;第二带轮,其设于所述转换轴;以及同步带,其张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若在缝制装置中将下轴单元的第一带轮和缝制装置的下侧花键轴之间的连结解除,则不分解转换机构就能够拔出下侧花键轴,能够容易地从缝制装置拆卸下轴单元。因此,在缝制装置中能够简单地交换下轴单元。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6的缝制装置中,所述转换机构具有:转换轴,其与所述下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第一齿轮,其设于所述转换轴;以及第二齿轮,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下轴与所述转换机构和所述梭子机构相连结,所述下轴单元具有:第一带轮,其借助轴承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相连结;第二带轮,其设于所述转换轴;以及同步带,其张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设于与所述下轴平行地设置的中间轴,该下轴单元具有将所述中间轴的朝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为所述下轴的往复转动的摆动机构。若在缝制装置中将下轴单元的第一带轮和缝制装置的下侧花键轴之间的连结解除,则不分解转换机构就能够拔出下侧花键轴,能够容易地从缝制装置拆卸下轴单元。因此,在缝制装置中能够简单地交换下轴单元。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7的缝制装置中,所述下轴与所述下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所述下轴单元具有:第一带轮,其借助轴承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相连结;中间轴,其与所述下轴平行地设置;第二带轮,其设于所述中间轴;同步带,其张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以及摆动机构,其将所述中间轴的朝一个方向的旋转转换为所述下轴的往复转动。若在缝制装置中将下轴单元的第一带轮和缝制装置的下侧花键轴之间的连结解除,则不分解转换机构就能够拔出下侧花键轴,能够容易地从缝制装置拆卸下轴单元。因此,在缝制装置中能够简单地交换下轴单元。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8的缝制装置中,所述下轴与所述下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所述下轴单元具有:第一带轮,其借助轴承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相连结;第二带轮,其设于所述下轴;以及同步带,其张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若在缝制装置中将下轴单元的第一带轮和缝制装置的下侧花键轴之间的连结解除,则不分解转换机构就能够拔出下侧花键轴,能够容易地从缝制装置拆卸下轴单元。因此,在缝制装置中能够简单地交换下轴单元。也可以是,在技术方案9的缝制装置中,所述下轴单元具有:第一带轮,其借助轴承与所述下侧花键轴相连结;第二带轮,其设于所述下轴;以及同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缝制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制装置,其中,该缝制装置(1)包括:上轴单元(2),其具有用于使针杆(24)上下运动的针杆机构(21)和收纳所述针杆机构的上侧壳体(22);上侧花键轴(3),其贯穿所述上轴单元的所述上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针杆机构的上轴(25)传递动力;下轴单元,其具有用于驱动梭子的梭子机构和收纳所述梭子机构的下侧壳体;下侧花键轴(5),其在所述上侧花键轴的下方与所述上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该下侧花键轴贯穿所述下轴单元的所述下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梭子机构的下轴传递动力;以及同步机构,其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用于使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的旋转同步,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具有驱动源(131),所述下轴在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上轴的旋转相应地被驱动,所述下轴单元具有往复摆动的摆梭(212)和朝预定方向旋转的旋梭(12)中的任一者作为所述梭子。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6.30 JP 2016-1310981.一种缝制装置,其中,该缝制装置(1)包括:上轴单元(2),其具有用于使针杆(24)上下运动的针杆机构(21)和收纳所述针杆机构的上侧壳体(22);上侧花键轴(3),其贯穿所述上轴单元的所述上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针杆机构的上轴(25)传递动力;下轴单元,其具有用于驱动梭子的梭子机构和收纳所述梭子机构的下侧壳体;下侧花键轴(5),其在所述上侧花键轴的下方与所述上侧花键轴平行地延伸,该下侧花键轴贯穿所述下轴单元的所述下侧壳体,用于向驱动所述梭子机构的下轴传递动力;以及同步机构,其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用于使所述上侧花键轴和所述下侧花键轴的旋转同步,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具有驱动源(131),所述下轴在所述驱动源的动力的作用下与所述上轴的旋转相应地被驱动,所述下轴单元具有往复摆动的摆梭(212)和朝预定方向旋转的旋梭(12)中的任一者作为所述梭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机构包括:驱动带轮(133),其设于所述驱动源的输出轴(132),并与所述输出轴一同旋转;下侧带轮(135),其设于所述下侧花键轴,并与所述下侧花键轴一同旋转;上侧带轮(134),其设于所述上侧花键轴,并与所述上侧花键轴一同旋转;以及带,其张设于所述下侧带轮、所述上侧带轮以及所述驱动带轮,该同步机构具有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任一者:在其中一种结构中,设于所述带的一个面的齿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以及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啮合;在其中另一种结构中,所述带是具有内齿和外齿的双面齿带,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一方啮合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的另一方啮合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或者所述外齿啮合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同步机构为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一方啮合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和所述外齿中的另一方啮合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所述内齿或者所述外齿啮合于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的结构时,该同步机构还具有安装部(144),能够调整所述带的张力的张紧带轮(138)借助该安装部(144)安装于所述双面齿带的驱动路径内的、所述上侧带轮和所述下侧带轮之间的位置,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外齿与所述下侧带轮的外周部啮合,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与所述上侧带轮的外周部和所述驱动带轮的外周部啮合,所述双面齿带的所述内齿与安装于所述安装部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田幸一木户春允鬼头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