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褚建芬专利>正文

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452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控屏的驱动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A 3D touch liquid crystal lens gra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具有立体显示效果的3D(ThreeDimensions,三维图形)显示装置和支持触摸控制的触摸屏越来越多的得到消费者的追捧。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整合产品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同时具备3D显示和支持触摸屏触控两种功能的显示装置通常是采用叠加的方法得到,即将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额外加工在已对盒成形的3D显示装置之上。这种结构的3D触控显示装置与传统的3D显示装置相比,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更大,过大的盒厚不仅影响显示装置的3D显示效果,而且使得显示装置的加工制作更为复杂,提高了生产成本。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有较小厚度及较低成本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小厚度及较低成本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均为ITO电极。优选的,所述第一条状电极通过溅射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优选的,每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均采用内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优选的,所述透明隔垫层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优选的,所述触控电极为菱形,所述触控电极的边长小于或等于6毫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第二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控屏。这样即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现有技术中,3D触控显示装置中的触控电极通常为双层,这样将导致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变大,制作成本高。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第二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控屏。这样即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11。其中,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21和第一条状电极122,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131和第二条状电极132,第一条状电极122和第二条状电极13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具体地,液晶层11位于第一条状电极122和第二条状电极132之间。第一条状电极122和第二条状电极132均采用ITO电极。第一透明基板121可以是玻璃基板,还可以是塑料基板等,在第一透明基板121上通过溅射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材料,形成第一条状电极122。请继续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基板131和第二条状电极132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133,在触控电极133和第二条状电极132之间还设置有透明隔垫层。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通过在液晶透镜光栅内部的第二透明基板和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设置触控电极,在第二条状电极和第一条状电极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同时,驱动液晶偏转形成液晶透镜光栅的第二条状电极同时作为触摸屏的驱动电极,从而使得该第二条状电极在保证3D显示效果的同时,还能与触控电极形成触控屏。这样即可以将现有技术中用于触控的双层电极减为单层电极,从而降低了3D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简化了制作工序,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还可以采用如下优选方案,即:每一个触控电极133均采用内部引线(即在触控面板的显示区域设置引线,比如每个触控电极133之间或周边)采集触控信号。具体的,现有技术中的触控电极大多采用外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一列触控电极外接一组引线,排列在显示装置边框处的外接引线数量随触控电极列数的增加而增加。当触控电极的数量较多时会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加宽,影响产品外观,增加了生产成本。触控电极采用这样一种内部引线采集触控信号可以在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可以使得显示装置玻璃基板的尺寸减小,降低显示装置边框的宽度。由于显示装置玻璃基板的尺寸减小,整张玻璃基板通过切割可以得到更多的小尺寸的显示装置玻璃基板,大大提高了玻璃基板切割的效率,从而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进一步的,透明隔垫层134可以为透明绝缘材料或透明电阻材料。具体的,当透明隔垫层134为透明绝缘材料时,触控屏为电容结构,触控电极133和第二条状电极132之间形成有感应电场。当手指触摸到触摸屏的表面时,触控电极133与条状电极132之间的耦合电容会发生变化,进而触控电极上的感应电荷会发生改变,处理设备通过处理统计到的电信号强弱即可确定手指的感触位置。当透明隔垫层134为透明电阻材料时,触控屏为电阻结构,该透明电阻材料为压敏电阻,当手指触摸到触控屏的表面时,手指感触位置的电阻发生变化会导致此位置处电流的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触控液晶透镜光栅,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一条状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板和至少一第二条状电极,所述液晶层位于所述第一条状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相邻排列的至少一个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条状电极之间为透明隔垫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透镜光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建芬
申请(专利权)人:褚建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