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320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5: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钻孔机,包括底座、固定座、工作台、固定轴、旋转件、转轴、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支撑杆、电机、钻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得被加工的零件一次夹持可以加工多个加工面,降低了被加工零件外观损伤的概率;固定座与底座通过旋转件连接后,被加工零件只需一次夹持,就可以在同一加工面上加工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形状或者不同位置的孔洞,进一步降低了被加工零件外观损伤的概率。

Dril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ril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fixed seat, working table, a fixed shaft, a rotating member, a rotating shaft, a first clamp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component, a supporting rod, motor, drill, first driving device, second driving device, third driving device and fourth driv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machined a clamp can process a plurality of processing surface, reducing the probability of the processed parts appearance damage; the fixed seat and the base through the rotating parts after connecting parts to be processed only once clamping, can be in the same processing surface processing of different angles or different shapes or different positions of holes further, reduce the damage probability of appearance of machined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钻孔机
本技术涉及精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机。
技术介绍
钻孔机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现有的钻孔机中,对自动车床零部件、各类探针、各种连接器等精密零件加工时,需要使用钳口夹住零件,当零件有多个加工面时,需要多次更换钻孔机夹持零件的位置,容易造成零件外观的损伤,且影响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钻孔机,降低被加工零件外观损伤的概率,提高了加工精度与加工效率。本技术提出一种钻孔机,包括底座、固定座、工作台、固定轴、旋转件、转轴、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支撑杆、电机、钻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旋转件同步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底座,并控制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工作台后两端分别设于所述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使工作台与转轴同步转动,且所述槽底、转轴与底座的上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工作台,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固定轴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竖直面,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内,用于控制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配合将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杆一端固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电机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钻头设于所述电机,并相对所述工作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的一个槽壁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U型槽的另一个槽壁上对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有第四定位孔,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三定位孔与第四定位孔。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为长方体形状,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工作台后转轴的轴线与所述工作台的对称轴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一夹持块对应第二夹持块的一面为内凹型的圆弧面,所述第二夹持块对应第一夹持块一面为内凹型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贴合设有铜片。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一让位孔,所述第一让位孔设于所述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持块与第四夹持块,所述第三夹持块与第四夹持块相对滑动设置,所述第三夹持块对应第四夹持块的一面与所述第四夹持块对应第三夹持块的一面为相互平行的竖直面,所述相互平行的竖直面上分别设置有铜片。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第二让位孔,所述第二让位孔设于所述第三夹持块与第四夹持块之间。进一步地,所述U型槽的槽底滑动设置有支撑块。进一步地,所述钻头上设置有距离传感器。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键与显示屏,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电机、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与距离传感器分别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固定座上的第一定位孔配合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固定轴将工作台固定后,使钻头可以垂直于工作台的上表面对夹持在工作台上表面的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固定座上的第二定位孔配合安装在工作台上的固定轴将工作台固定后,使钻头可以平行于工作台的上表面对夹持在工作台上表面的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使得被加工的零件一次夹持可以加工多个加工面,降低了被加工零件外观损伤的概率;固定座与底座通过旋转件连接后,被加工零件只需一次夹持,就可以在同一加工面上加工不同角度或者、不同形状,或者不同位置的孔洞,进一步降低了被加工零件外观损伤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钻孔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钻孔机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钻孔机的固定座的左视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可以是有线连接,也可以是无线连接。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照图1-3,提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钻孔机,包括底座1、固定座2、工作台3、固定轴33、旋转件10、转轴31、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支撑杆4、电机6、钻头7、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5;固定座2通过旋转件10设于底座1上,并使固定座2与旋转件10同步旋转,第一驱动装置设于底座1,并控制旋转件10旋转,旋转件10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32;固定座2为U型槽,U型槽的槽底为平面,转轴31贯穿工作台3后转轴31的两端分别设于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使工作台3与转轴31同步转动,且U型槽的槽底、转轴31与底座1的上表面相互平行;第二驱动装置设于转轴31的一端驱动转轴31转动,转轴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设于工作台3的上表面;固定轴33设于工作台3,并与底座1的上表面平行,固定座2对应固定轴33设置有第一定位孔23与第二定位孔24,第一定位孔23与转轴31设于固定座2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第二定位孔24与转轴31设于固定座2的位置在同一竖直面,第三驱动装置设于工作台3内,用于控制固定轴33与第一定位孔23、第二定位孔24配合将工作台3固定。支撑杆4垂直于底座1的上表面,且支撑杆4一端固接在底座1上,支撑杆4的另一端连接第四驱动装置5,电机6滑动设置在第四驱动装置5;钻头7设于电机,并相对工作台3设置,电机驱动钻头转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3的上表面是设有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的一面,其他各部件的上表面是钻孔机正常放置时处于部件最上部的表面;第一定位孔23与转轴31设于固定座2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一般是指第一定位孔23的轴线与转轴31的轴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并使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钻孔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座、工作台、固定轴、旋转件、转轴、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支撑杆、电机、钻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旋转件同步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底座,并控制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工作台后两端分别设于所述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使工作台与转轴同步转动,且所述槽底、转轴与底座的上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工作台,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固定轴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竖直面,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内,用于控制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配合将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杆一端固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电机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钻头设于所述电机,并相对所述工作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孔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固定座、工作台、固定轴、旋转件、转轴、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支撑杆、电机、钻头、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与第四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座通过所述旋转件设于所述底座上,并使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旋转件同步旋转,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设于底座,并控制所述旋转件旋转,所述旋转件上设置有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固定座为U型槽,所述U型槽的槽底为平面,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工作台后两端分别设于所述U型槽的两个槽壁上,使工作台与转轴同步转动,且所述槽底、转轴与底座的上表面相互平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设于所述转轴的一端驱动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夹持组件与第二夹持组件设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所述固定轴设于所述工作台,并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平行,所述固定座对应所述固定轴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定位孔与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固定座的位置在同一竖直面,所述第三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工作台内,用于控制所述固定轴与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配合将所述工作台固定;所述支撑杆垂直于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且所述支撑杆一端固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电机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驱动装置;所述钻头设于所述电机,并相对所述工作台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槽的一个槽壁设置有第三定位孔,所述U型槽的另一个槽壁上对应所述第三定位孔设置有第四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鹏斌骆昭燕张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龙门县华信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