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定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61224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钢管定径装置,包括中间带有通槽的固定板,通槽中设置有定径套,定径套的中心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定径套的外侧设置有“井”字形加强筋;所述定径套的外侧为阶梯状,其包括左侧的大径部与右侧的小径部,小径部插接在所述通槽中,大径部的侧壁抵靠在固定板上,定径套与固定板的接触部位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专用设备牵引钢管穿过定径套的阶梯式定径孔进行定径,非常方便;设置有冷却通道,可以对定径套进行冷却;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避免了定径套局部因摩擦剧烈发生的过热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

Steel pipe siz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管定径装置
本技术涉及钢管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定径装置。
技术介绍
钢管作为一种运送流体的工具被广泛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APISpec5L中对钢管椭圆度有明确规定,椭圆度:(最大直径一最小直径)管端:≤6mm;管体:≤8mm,要实现这一要求必须采用定径工艺进行校圆,现有定径工艺主要是一扩径为主,其设备投资大、效率低且椭圆度可控性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钢管定径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钢管定径装置,包括中间带有通槽的固定板,通槽中设置有定径套,定径套的中心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定径套的外侧设置有“井”字形加强筋;所述定径套的外侧为阶梯状,其包括左侧的大径部与右侧的小径部,小径部插接在所述通槽中,大径部的侧壁抵靠在固定板上,定径套与固定板的接触部位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式定径孔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坡、第一定径孔、第二过渡坡与第二定径孔,所述第一定径孔大于第二定径孔;所述定径套中环绕所述阶梯式定径孔设置有螺旋式冷却通道,定径套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旋式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冷却水进液管与冷却水出液管;所述冷却水进液管连接有进液软管,冷却水出液管连接有出液软管;所述冷却水进液软管、冷却水出液软管在靠近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快拆固定件,快拆固定件包括套环与杆部,所述杆部设置有卡珠,卡珠内部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固定板上配合所述杆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配合所述卡珠设置有环形卡槽。进一步,所述冷却水进液管沿径向设置在定径套的侧壁上。进一步,所述冷却水出液管为L型,其水平部沿轴向设置在定径套的端面上。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专用设备牵引钢管穿过定径套的阶梯式定径孔进行定径,非常方便;设置有冷却通道,可以对定径套进行冷却;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避免了定径套局部因摩擦剧烈发生的过热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冷却水进液软管、冷却水出液软管的接口处通过快拆固定件加以限位来避免软管由于任意弯折而影响到钢管的进出,并且快拆固定件便于拆装,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钢管定径装置,包括中间带有通槽的固定板1,通槽中设置有定径套3,定径套3的中心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4,定径套3的外侧设置有“井”字形加强筋2。定径套3的外侧为阶梯状,其包括左侧的大径部与右侧的小径部,小径部插接在通槽中,大径部的侧壁抵靠在固定板1上,定径套3与固定板1的接触部位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阶梯式定径孔4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坡41、第一定径孔42、第二过渡坡43与第二定径孔44,第一定径孔42大于第二定径孔44,在定径的时候先通过直径较大的第一定径孔42进行初处理,然后通过直径较小的第二定径孔44进行最终的定径,将定径的过程分成两个过程,避免了定径套3局部因摩擦剧烈发生的过热现象,延长了使用寿命。定径套3中环绕阶梯式定径孔4设置有螺旋式冷却通道5,定径套3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置有与螺旋式冷却通道5相连通的冷却水进液管51与冷却水出液管52;冷却水进液管51连接有进液软管6,冷却水出液管52连接有出液软管7,进液软管6和出液软管7通过循环管路连接,冷却管路上设置有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为冷风机等,通过冷却水在定径套3中流动,来降低定径套3在工作中的温度。冷却水进液软管6、冷却水出液软管7在靠近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快拆固定件8,快拆固定件8包括套环81与杆部82,杆部82设置有卡珠82a,卡珠82a内部连接有弹性元件,固定板1上配合杆部82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配合卡珠82设置有环形卡槽1a,冷却水进液软管6、冷却水出液软管7的接口处通过快拆固定件8加以限位来避免软管由于任意弯折而影响到钢管的进出,并且快拆固定件8便于拆装,非常方便。冷却水进液管51沿径向设置在定径套3的侧壁上。冷却水出液管52为L型,其水平部沿轴向设置在定径套3的端面上。本技术在使用的时候,通过专用设备牵引钢管穿过定径套的阶梯式定径孔进行定径,非常方便。本技术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技术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技术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钢管定径装置

【技术保护点】
钢管定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带有通槽的固定板,通槽中设置有定径套,定径套的中心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定径套的外侧设置有“井”字形加强筋;所述定径套的外侧为阶梯状,其包括左侧的大径部与右侧的小径部,小径部插接在所述通槽中,大径部的侧壁抵靠在固定板上,定径套与固定板的接触部位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式定径孔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坡、第一定径孔、第二过渡坡与第二定径孔,所述第一定径孔大于第二定径孔;所述定径套中环绕所述阶梯式定径孔设置有螺旋式冷却通道,定径套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旋式冷却通道相连通的冷却水进液管与冷却水出液管;所述冷却水进液管连接有进液软管,冷却水出液管连接有出液软管;所述冷却水进液软管、冷却水出液软管在靠近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快拆固定件,快拆固定件包括套环与杆部,所述杆部设置有卡珠,卡珠内部连接有弹性元件,所述固定板上配合所述杆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中配合所述卡珠设置有环形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1.钢管定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带有通槽的固定板,通槽中设置有定径套,定径套的中心设置有阶梯式定径孔,定径套的外侧设置有“井”字形加强筋;所述定径套的外侧为阶梯状,其包括左侧的大径部与右侧的小径部,小径部插接在所述通槽中,大径部的侧壁抵靠在固定板上,定径套与固定板的接触部位通过环缝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阶梯式定径孔包括由左至右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渡坡、第一定径孔、第二过渡坡与第二定径孔,所述第一定径孔大于第二定径孔;所述定径套中环绕所述阶梯式定径孔设置有螺旋式冷却通道,定径套的左侧与右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螺旋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仉新钢张涛贾长有王春建闫培庆金鹏飞韩金智李敏王珍珠刘景阳张建鑫柏铜锁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隆泰迪管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