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1069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改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00‑300份,纤维10‑20份,润滑剂5‑7份,偶联剂3‑7份,抗氧化剂8‑10份,纳米碳酸钙10‑20份,硅灰石5‑8份。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合理的配比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添加有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使得聚丙烯共混材料抗冲击性显著提高,加工性能优异,并且具有蠕变小、热稳定高等优点。

A modified blend of polypropyle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polymer modification, in particular to a modified polypropylene modified material. The weight fraction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polypropylene powder 200 fiber 10 300 copies, 20 copies, 7 copies of the 5 lubricants, coupling agent 3 7 copies, 10 copies of 8 antioxidants, nano calcium carbonate 10 20 copies, 8 copies of 5 wollastonite. In the invention, through reasonable proportioning and adding glass fiber or carbon fiber in the invention, the polypropylene composite material has remarkable impact resistance, excellent processing performance,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creep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改性
,特别涉及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二)
技术介绍
现在聚丙烯的改性早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性的方法包括化学法改性和物理法改性两种,物理法改性主要包括填充改性、共混改性、增强改性等方法,改性聚丙烯的目的是为了得到高强度、高硬度、高韧性的树脂材料,增强改性主要是指添加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填充改性主要添加一些硅灰石、滑石粉等填充剂,改性聚丙烯主要用在汽车保险杠、家用电器的外围塑料、运输管道等。目前所用的聚丙烯大部分都属于改性料。然而目前的聚丙烯改性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和断裂伸长率以及加工性能方面并不十分理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00-300份,纤维10-20份,润滑剂5-7份,偶联剂3-7份,抗氧化剂8-10份,纳米碳酸钙10-20份,硅灰石5-8份。进一步,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30份,纤维12份,润滑剂5.6份,偶联剂4.8份,抗氧化剂8.5份,纳米碳酸钙16份,硅灰石6份。其中,纤维包括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玻璃纤维为E-玻璃纤维、C-玻璃纤维、高强玻璃纤维、AR玻璃纤维、A玻璃纤维、E-CR玻璃纤维、D玻璃纤维,碳纤维为碳纤维按原料来源可分为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酚醛基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其中,所述纤维长度为10mm-20mm,直径为10-20微米。其中,所述润滑剂包括PE蜡、TAF润滑剂、硬脂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其中,所述偶联剂为钛酸酯偶联剂。其中,所述抗氧化剂为抗氧剂1010和抗氧剂168的混合,抗氧剂1010与抗氧剂168的质量比为10:7。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纤维,润滑剂,偶联剂,抗氧化剂,纳米碳酸钙,硅灰石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合理的配比并且本专利技术中添加有玻璃纤维或者碳纤维,使得聚丙烯共混材料在抗冲击性和断裂伸长率两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提高,加工性能优异,并且具有蠕变小、热稳定高等优点。(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200份,纤维10份,润滑剂5份,偶联剂3份,抗氧化剂8份,纳米碳酸钙10份,硅灰石5份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将制得的样品在室温下放置24h,相对湿度在50%以下,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丙烯在熔融指数、密度、缺口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弯曲摸量几个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由传统的20MPa左右增加到30.1MPa,断裂伸长率由传统的50%升高到400%。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配方制得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有极大的提高。实施例2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220份,纤维11.5份,润滑剂5.5份,偶联剂4.2份,抗氧化剂8份,纳米碳酸钙12份,硅灰石5.5份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丙烯在熔融指数、密度、缺口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弯曲摸量几个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由传统的20MPa左右增加到30.5MPa,断裂伸长率由传统的50%升高到418%。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配方制得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有极大的提高。实施例3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230份,纤维12份,润滑剂5.6份,偶联剂4.8份,抗氧化剂8.5份,纳米碳酸钙16份,硅灰石6份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丙烯在熔融指数、密度、缺口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弯曲摸量几个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由传统的20MPa左右增加到30.9MPa,断裂伸长率由传统的50%升高到419%。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配方制得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有极大的提高。实施例4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260份,纤维15份,润滑剂6份,偶联剂6份,抗氧化剂9份,纳米碳酸钙17份,硅灰石7份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丙烯在熔融指数、密度、缺口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弯曲摸量几个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由传统的20MPa左右增加到30.5MPa,断裂伸长率由传统的50%升高到408%。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配方制得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有极大的提高。实施例5包括以下制备步骤:(1)将聚丙烯粉料于80℃温度下烘干1-2小时,备用;(2)将纤维加入粉碎机中,控制粉碎机速度使得纤维长度为10mm-20mm,备用;(3)按照重量配比将聚丙烯粉料300份,纤维20份,润滑剂7份,偶联剂7份,抗氧化剂10份,纳米碳酸钙20份,硅灰石8份加入高速混料机内高速混合均匀后备用;(4)将上述混合物投入挤出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包装。经检测,本实施例制得的改性聚丙烯在熔融指数、密度、缺口冲击强度、抗弯强度、弯曲摸量几个参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抗拉强度由传统的20MPa左右增加到30.6MPa,断裂伸长率由传统的50%升高到404%。因此,通过本实施例的配方制得的改性聚丙烯材料在抗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上有极大的提高。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专利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00‑300份,纤维10‑20份,润滑剂5‑7份,偶联剂3‑7份,抗氧化剂8‑10份,纳米碳酸钙10‑20份,硅灰石5‑8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00-300份,纤维10-20份,润滑剂5-7份,偶联剂3-7份,抗氧化剂8-10份,纳米碳酸钙10-20份,硅灰石5-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分数组分:聚丙烯粉料230份,纤维12份,润滑剂5.6份,偶联剂4.8份,抗氧化剂8.5份,纳米碳酸钙16份,硅灰石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包括玻璃纤维和碳纤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长度为10mm-20mm,直径为10-2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混聚丙烯改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包括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伯敏刘炳册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柏远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