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609019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4-04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所述溢水槽在所述沉淀池内沿水流方向顺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集水渠外移设置在沉淀池体的外侧,使斜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5%以上,且在对斜板进行冲洗维护时,不会再产生冲洗死角,便于维护,集水渠外设更有助于集水渠的安装与维护,沉淀池体上层清液溢流效率高,溢水槽和集水渠的上述布置,不会阻碍沉淀池体内水体流动,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沉淀池体表面水体的负荷,该设计便于施工,有助于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

A new type of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high density sedimentation tank, including sedimentation tank body, a set of drains outside the precipitation end of the pool body, the layout of a number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pool overflow, the overflow water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llecting channel, the overflow tank along antegrade flow direction is arranged on the utility model; set out drains are provided outside the sedimentation tank body, the inclined plate the effective use area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5%, and in the maintenance of the inclined plate for flushing, flushing will no longer cause dead, easy maintenance, set more help and maintain the peripheral canal in the canal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sedimentation tank body and the supernatant overflow efficiency is high, the layout of the overflow tank and set canal, will not hinder the precipitation of flowing water in the pool, thus minimizing the precipitation water surface of the tank body load The design is convenient for construction and helps to reduce the difficulty of project investment a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高密度沉淀池技术多是舶来品,引入中国污水处理领域使用多年,一般会将其工艺、结构全部照搬,以方便建造使用。如图3和图4所示,集水渠2和溢水槽3均设于沉淀池体1的内部,且集水渠2设于沉淀池体1的中间,溢水槽3均布于集水渠2的两侧,图中箭头方向表示集水渠2内以及溢水槽3内的水流动方向。由此可见,当集水渠2布置在沉淀池体1的表面中间位置时,对整个沉淀池体1表面负荷影响太大,而溢水槽3的横向设置,对沉淀池体1内水体流动也会产生阻力。另外在沉淀池体内还安装有斜板,用于沉淀污泥,沉淀池体工作一段时间后,根据使用情况,需要对斜板进行冲洗,如果集水渠和溢水槽均分布于沉淀池体内,在对斜板冲洗操作时很不方便,容易产生冲洗死角,因此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斜板冲洗无死角、方便安装维护的新型高密度沉淀池。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渠两侧及顶端分别与所述沉淀池体齐平设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水槽与所述集水渠垂直布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溢水槽在所述沉淀池体内沿水流方向顺行设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集水渠外移设置在沉淀池体的外侧,使斜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5%以上,且在对斜板进行冲洗维护时,不会再产生冲洗死角,便于维护,集水渠外设更有助于集水渠的安装与维护,沉淀池体上层清液溢流效率高,溢水槽和集水渠的上述布置,不会阻碍沉淀池体内水体流动,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沉淀池体表面水体的负荷,该设计便于施工,有助于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集水渠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现有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现有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沉淀池体;2-集水渠;3-溢水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1,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安装有斜板、刮泥机等污水池利用常规设备,用于对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清理。本实施例在位于所述沉淀池体1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2,所述集水渠2所述沉淀池体1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3,所述溢水槽3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2,所述溢水槽3与所述集水渠2垂直布置。所述集水渠2不再占用所述沉淀池体1的内部空间,消除了其对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面流动的影响,另外,所述溢水槽3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为整段式结构,减少了与所述集水渠2的连接端口,因此减小了施工难度。本实施例所述集水渠2两侧及顶端分别与所述沉淀池体1齐平设置,即所述集水渠2的宽度与所述沉淀池体1的宽度相应。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沉淀池体1为长方形结构,因此所述溢水槽3在所述沉淀池体1内沿水流方向顺行设置,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流方向与所述溢水槽3内水流方向一致,有助于减小所述溢水槽3对所述沉淀池体1内水流形成的阻力。本技术虽然结构简单,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集水渠2对沉淀池体1内水流负荷大的弊端,将集水渠2外移设置在沉淀池体1的外侧,使斜板的有效使用面积增加15%以上,且在对斜板进行冲洗维护时,不会再产生冲洗死角,便于维护,集水渠2外设更有助于集水渠2的安装与维护,溢水槽3在沉淀池体1内为整段式设计,沉淀池体1上层清液溢流效率高,溢水槽3和集水渠2的上述布置,不会阻碍沉淀池体1内水体流动,因此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对沉淀池体1表面水体的负荷,该设计便于施工,有助于降低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新型高密度沉淀池

【技术保护点】
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包括沉淀池体,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沉淀池体一端的外侧设有集水渠,所述沉淀池体内布置有若干溢水槽,所述溢水槽的出水端连通至所述集水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密度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渠两侧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富友李培明张志朋
申请(专利权)人:昌邑海洋水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