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92769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目的是为了减少灌注混凝土时底部产生的沉渣和土屑,由此提高灌注桩稳定性、减小沉降量,包括桩靴、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其中桩靴置于桩孔底部,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分别置于桩靴上部,导管和压杆分别竖直置于钢筋笼内部,上下贯穿整个桩身,下端分别与桩靴接触。通过先灌注混凝土后压入桩靴,来减少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底部产生的沉渣和泥浆,提高了灌注桩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桩的沉降量,提高桩的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桩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是应用最广的桩型之一。具有适用于不同地层条件、桩径桩长变幅大等优点,是高层建筑、铁路、公路、城市立交桥等建筑的传统桩型。随着建筑体积的增大,越来越多大尺寸桩开始出现,一些桩直径超过3m,桩长超过100m,这对桩自身的承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灌注桩有其自身的缺陷,如桩底沉渣和土屑、桩侧泥皮、桩侧土的松弛和桩端土层的回弹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桩的承载力的发挥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减少灌注混凝土时底部产生的沉渣和土屑,由此提高灌注桩稳定性、减小沉降量而提供的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本技术包括桩靴、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其中桩靴置于桩孔底部,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分别置于桩靴上部,导管和压杆分别竖直置于钢筋笼内部,上下贯穿整个桩身,下端分别与桩靴接触。所述的桩靴设有数个上下通透的通孔。压杆设在导管内部,置于桩身中心轴线位置,下端与桩靴接触,上端与压桩机相连。导管上端与泵吸机相连。导管上端设有封闭装置。压桩机和泵吸机为现有技术,因此具体结构不在此赘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的施工过程包括一次压入过程和两次清理过程。在施工现场预先选好的桩的位置,钻孔,待桩孔钻成之后,通过导管吸走桩底的沉渣和土屑,完成第一次清孔;将桩靴放置于桩孔底部,在桩靴上方安置钢筋笼,将导管贯穿钢筋笼下放到桩孔内至导管下端口接触桩靴,将压杆穿过导管,至压杆下端与桩靴接触,使压杆的位置处于桩身中心轴线的位置;完成安置后,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压桩机通过压杆向桩靴施加压力,将桩靴向下挤压,挤压过程中,桩靴和浇筑好的桩之间会形成空隙,桩底沉渣和泥浆通过桩靴的通孔被挤压到桩靴上方,这时泵吸机通过导管吸走空隙中多余的沉渣和泥浆;最后撤出压杆和导管,再向撤出导管后留下的空隙位置浇筑混凝土进行堵孔,最终完成灌注桩的施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廉,为减少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底部产生的沉渣和泥浆提出了有效的方案,提高了灌注桩的稳定性,同时减小了桩的沉降量,提高桩的强度,对灌注桩的施工技术发展具有实际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1、桩靴2、导管3、压杆4、钢筋笼5、桩孔6、通孔7、封闭装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桩靴1、导管2、压杆3和钢筋笼4,其中桩靴1置于桩孔5底部,导管2、压杆3和钢筋笼4分别置于桩靴1上部,导管2和压杆3分别竖直置于钢筋笼4内部,上下贯穿整个桩身,下端分别与桩靴1接触。所述的桩靴1设有数个上下通透的通孔6。压杆3设在导管2内部,置于桩身中心轴线位置,下端与桩靴1接触,上端与压桩机相连。导管2上端与泵吸机相连。导管2上端设有封闭装置7。该封闭装置7为密封胶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的施工过程包括一次压入过程和两次清理过程。在施工现场预先选好的桩的位置,钻孔,待桩孔5钻成之后,通过导管2吸走桩底的沉渣和土屑,完成第一次清孔;将桩靴1放置于桩孔5底部,在桩靴1上方安置钢筋笼4,将导管2贯穿钢筋笼4下放到桩孔5内至导管2下端口接触桩靴1,将压杆3穿过导管2,至压杆3下端与桩靴1接触,使压杆3的位置处于桩身中心轴线的位置;完成安置后,向桩孔5内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压桩机通过压杆3向桩靴1施加压力,将桩靴1向下挤压,挤压过程中,桩靴1和浇筑好的桩之间会形成空隙,桩底沉渣和泥浆通过桩靴1的通孔6被挤压到桩靴1上方,这时泵吸机通过导管2吸走空隙中多余的沉渣和泥浆,完成第二次清孔,减少了桩靴1下端的沉渣和泥浆,减小桩靴1下沉程度;最后撤出压杆3和导管2,再向撤出导管2后留下的空隙位置浇筑混凝土进行堵孔,最终完成灌注桩的施工。钢筋笼4用于提升混凝土桩身的强度;导管2上端的封闭装置7用于使导管2内部形成密闭状态,防止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从导管2下端口涌进导管2甚至从上端溢出,提高施工速率,减小材料消耗。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靴、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其中桩靴置于桩孔底部,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分别置于桩靴上部,导管和压杆分别竖直置于钢筋笼内部,上下贯穿整个桩身,下端分别与桩靴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桩靴、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其中桩靴置于桩孔底部,导管、压杆和钢筋笼分别置于桩靴上部,导管和压杆分别竖直置于钢筋笼内部,上下贯穿整个桩身,下端分别与桩靴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灌注桩后压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靴设有数个上下通透的通孔。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范丰田丁庆磊陈新田茜谭学玲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海南鲁郓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