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90671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引流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净化装置和蓄水池,所述雨水净化器包括缓冲池、过滤层和雨水处理单元,蓄水池的后端连接有后续园林绿化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反复多次过滤,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收集,达到滞留雨水的效果,减轻市政排水压力,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储存、保鲜一体化收集处理。最终的后续园林绿化单元使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综合改善,为推动和加速园林绿化事业做出贡献。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rainwater greening recycling system in spongy Cit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ponge city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green rainwater recycling systems, including a sponge city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green rainwater recycling systems, including rainwater collection systems and rainwater green recycling system, the rainwater collection processing system comprises a rainwater drainage tube and rainwater collection tube: the green rain recycling system comprises a rainwater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the reservoir, the water purifier comprises a buffer tank, a filter layer and a water treatment unit, a reservoir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subsequent landscaping unit. The rainwater is repeatedly filtered through the collected rainwater to remove the impurities in the rain, collect the rainwater, achieve the effect of detention rain, reduce the municipal drainage pressure, and simultaneously collect and process the rainwater for purification, storage and fresh-keeping. The final following garden afforestation unit makes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romotion and acceleration of landscape gree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建设领域,特别是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成为很多城市的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许多城市都采用快排模式,雨水落到硬化地面只能从管道里集中快排,这种模式让城市里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如果将大部分雨水留下而不是排走,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也就是说,海绵城市建设有望将原来大量排至管渠末端的水提前通过吸收、存蓄、渗透等环节消化掉,成为破解逢雨必涝的有效途径,而不是靠修大的排水管。海绵城市的国际通用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即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如河、湖、池塘等水系,及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标准,缓减城市内涝压力。具体而言,就是在城市建筑与小区、道路、绿地等场地源头,通过大规模推行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透水铺装等生态设施,对雨水进行下渗、调蓄。但是传统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中,在收集雨水过程中,雨水渗透性能差,雨水收集量受到限制,还是会出现内涝现象,而且雨水下渗过程中,雨水中的杂质容易堵住埋设的管道,影响整个蓄水过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能绿化环保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引流管和雨水收集管:所述雨水引流管由间隔设置的圆管组成,该圆管为上半部分敞开的圆管;所述雨水收集管呈Y型设计,上述雨水引流管的出口排布在雨水收集管的上端,在雨水收集管的下端内部设有格栅板;所述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净化装置和蓄水池,所述雨水净化器包括缓冲池、过滤层和雨水处理单元,在缓冲池和过滤层之间设有第一隔板,在过滤层和雨水处理单元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在第二隔板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过滤层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石英砂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和植物纤维层,在植物纤维层上培养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处理单元包括兼氧池、第一沉淀池、曝气池、水解酸化池和第二沉淀池,同时第二沉淀池与曝气池之间设有回流管路;所述蓄水池的前端与雨水净化装置内的第二沉淀池相连接,蓄水池的后端连接有后续园林绿化单元。在使用过程中,雨水首先经过雨水引流管达到雨水收集管中,通过格栅板可以去除大部分的雨水中的大颗粒物质,然后雨水进入到雨水净化装置中,在缓冲池聚集后然后依次通过过滤层中的石英砂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和植物纤维层,其中石英砂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可以起到吸附作用,去除颗粒态磷;在植物纤维层上的好氧生物膜可以对雨水中的氮、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接着雨水进入到雨水处理单元中,并依次经过兼氧池、第一沉淀池、曝气池、水解酸化池和第二沉淀池,其中厌氧池的污泥停留时间为8d,可降解有机物,进一步对雨水进行脱氮除磷,水解酸化池则可以将有机大分子水解为小分子。最后雨水流入蓄水池中,当需要使用时,则将处理过的雨水流入至后续园林绿化单元中,从而实现雨水的再次利用。所述雨水收集管的上端还设有口径调节组件,所述口径调节组件包括挡板、滑槽、螺纹杆和调节杆,在挡板上设有可在滑槽上下移动的连杆,在连杆的末端固定有螺母,上述螺母套接在螺纹杆上并与螺纹杆螺纹连接,另外在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齿轮,在螺纹杆上设有第二齿轮,上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垂直设置且互相啮合。为了便于操作,所述调节杆的顶端设有调节手轮。当需要改变口径大小时,旋转调节手轮,从而带动调节杆旋转,使得第一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旋转,而第二齿轮又固定在螺纹杆上,因此带动螺纹杆旋转,而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固定在连杆上,最终带动挡板移动,当挡板移动时,雨水收集管的下端的口径就会改变,从而实现对于通过的雨水流量的控制。所述缓冲池的顶部设有斜板,底部设有叶轮,上述斜板正对着叶轮。所述蓄水池的底部设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由并列排布的U型管路组成,在U型管路上设有微孔。所述后续园林绿化单元包括景观喷泉、园林灌溉或者道路清洗。本专利技术得到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通过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反复多次过滤,去除雨水中的杂质,将雨水进行收集,达到滞留雨水的效果,减轻市政排水压力,同时对雨水进行净化、储存、保鲜一体化收集处理,净化后的雨水可用于各种场所,起到生态环保、无污染的效果,经济效益显著。最终的后续园林绿化单元使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得到综合改善,为推动和加速园林绿化事业做出贡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雨水收集管与雨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1的雨水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2的雨水收集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局部放大图;图6是实施例3的雨水收集管与雨水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3的蓄水池的俯视图。图中:雨水引流管11、雨水收集管12、圆管13、格栅板14、雨水净化装置21、蓄水池22、缓冲池23、过滤层24、雨水处理单元25、第一隔板26、第二隔板27、开口28、石英砂滤层29、活性炭吸附层30、植物纤维层31、兼氧池32、第一沉淀池33、曝气池34、水解酸化池35、第二沉淀池36、回流管路37、后续园林绿化单元38、口径调节组件41、挡板42、滑槽43、螺纹杆44、调节杆45、连杆46、螺母47、第一齿轮48、第二齿轮49、调节手轮50、斜板51、叶轮52、布水器53、U型管路54、微孔5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引流管11和雨水收集管12:所述雨水引流管11由间隔设置的圆管13组成,该圆管13为上半部分敞开的圆管13;所述雨水收集管12呈Y型设计,上述雨水引流管12的出口排布在雨水收集管11的上端,在雨水收集管12的下端内部设有格栅板14;所述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净化装置21和蓄水池22,所述雨水净化器21包括缓冲池23、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在缓冲池23和过滤层24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6,在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之间设有第二隔板27,在第二隔板27的底部设有开口28;所述过滤层24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石英砂滤层29、活性炭吸附层30和植物纤维层31,在植物纤维层31上培养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5包括兼氧池32、第一沉淀池33、曝气池34、水解酸化池35和第二沉淀池36,同时第二沉淀池36与曝气池34之间设有回流管路37;所述蓄水池22的前端与雨水净化装置21内的第二沉淀池36相连接,蓄水池22的后端连接有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引流管(11)和雨水收集管(12):所述雨水引流管(11)由间隔设置的圆管(13)组成,该圆管(13)为上半部分敞开的圆管(13);所述雨水收集管(12)呈Y型设计,上述雨水引流管(12)的出口排布在雨水收集管(11)的上端,在雨水收集管(12)的下端内部设有格栅板(14);所述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净化装置(21)和蓄水池(22),所述雨水净化器(21)包括缓冲池(23)、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在缓冲池(23)和过滤层(24)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6),在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之间设有第二隔板(27),在第二隔板(27)的底部设有开口(28);所述过滤层(24)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石英砂滤层(29)、活性炭吸附层(30)和植物纤维层(31),在植物纤维层(31)上培养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5)包括兼氧池(32)、第一沉淀池(33)、曝气池(34)、水解酸化池(35)和第二沉淀池(36),同时第二沉淀池(36)与曝气池(34)之间设有回流管路(37);所述蓄水池(22)的前端与雨水净化装置(21)内的第二沉淀池(36)相连接,蓄水池(22)的后端连接有后续园林绿化单元(3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收集系统和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包括雨水引流管(11)和雨水收集管(12):所述雨水引流管(11)由间隔设置的圆管(13)组成,该圆管(13)为上半部分敞开的圆管(13);所述雨水收集管(12)呈Y型设计,上述雨水引流管(12)的出口排布在雨水收集管(11)的上端,在雨水收集管(12)的下端内部设有格栅板(14);所述雨水绿化循环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净化装置(21)和蓄水池(22),所述雨水净化器(21)包括缓冲池(23)、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在缓冲池(23)和过滤层(24)之间设有第一隔板(26),在过滤层(24)和雨水处理单元(25)之间设有第二隔板(27),在第二隔板(27)的底部设有开口(28);所述过滤层(24)上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有石英砂滤层(29)、活性炭吸附层(30)和植物纤维层(31),在植物纤维层(31)上培养有好氧生物膜,所述雨水处理单元(25)包括兼氧池(32)、第一沉淀池(33)、曝气池(34)、水解酸化池(35)和第二沉淀池(36),同时第二沉淀池(36)与曝气池(34)之间设有回流管路(37);所述蓄水池(22)的前端与雨水净化装置(21)内的第二沉淀池(36)相连接,蓄水池(22)的后端连接有后续园林绿化单元(3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建耀严晓庆韩余辉刘斌冯蕾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海逸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