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乾坤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遮阳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7189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盖体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盖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撑开装置的容纳腔,且壳体与盖体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撑开装置包括设置在盖体上的安装柱,安装柱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盖体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相邻骨架之间设置有遮阳布;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遮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遮阳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遮阳伞,尤其涉及到一种汽车遮阳伞。
技术介绍
在酷热的夏天,由于户外气温高,往往会导致汽车在户外停放一段时间后,汽车被暴晒,而汽车车体经过太阳的曝晒,温度会急速升高,这对于车身油漆、轮胎等都有比较大的影响,导致很多部件加剧老化,另外随着车内温度的升高,车内的有毒分子会异常活跃,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从而对车主造成了健康威胁;人们重返汽车时,也往往会难以忍受车内的高温,即使使用强力空调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使车内气降低。目前,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遮阳装置,主要有遮阳罩、遮阳板、遮阳蓬等,这些遮阳装置虽然有一定的隔热效果,但是,现有的遮阳装置大多为人工直接覆盖在车身上,不能直接架设在车上,在遮挡阳光的同时,自身因吸收阳光后温度也会随之升高,直接与车身接触会使热量传递至车身上,这样,遮阳效果并未得到较好的改善。也有安装在车体上的自动遮阳伞,但是自动遮阳伞普遍成本较高、操作复杂繁琐,不便于可迅速打开、收拢,装卸不便,收拢后的体积也较大,影响了整车的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遮阳的汽车遮阳伞。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盖体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所述的盖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的撑开装置的容纳腔,且所述的壳体与所述的盖体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的撑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盖体上的安装柱,所述的安装柱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所述的盖体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相邻所述的骨架之间设置有遮阳布。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容纳腔的底部,所述的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盖体的下端。该结构中,伸缩杆选用气动伸缩杆或者电动伸缩杆,均采用现有技术,其能够带动盖体上升或者下降,使盖体远离或者靠近壳体。所述的盖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安装柱在所述的盖体上直线移动的第一推出机构。该结构中,第一推出机构的设置能够将安装柱向外移动,从而使多个骨架能够伸出盖体,顺利将遮阳布展开,扩大遮阳面积。所述的撑开装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的安装柱的两侧。其好处在于能够扩大遮阳的范围。所述的骨架之间为上下层叠设置,上下所述的骨架之间能相互转动形成夹角。其好处在于方便骨架转动,将遮阳布撑开。所述的骨架由支杆和活动杆组成,所述的支杆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的安装柱上,所述的支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滑移腔,所述的活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移腔内。该结构中,活动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的滑移腔内,能够将遮阳布缩回或展开,并且可以调整展开后遮阳布形成的面积,结构简单且实用。至少一个所述的滑移腔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对应的活动杆伸出所述的滑移腔的第二推出机构。该结构中,其中一个活动杆在第二推出机构作用下从滑移腔伸出,由于各个骨架之间设置有遮阳布,从而间接带动各个活动杆伸出,最终扩大遮阳布的遮阳面积。所述的骨架包括固定骨架、驱动骨架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的固定骨架和所述的驱动骨架之间的从动骨架,所述的安装柱内设置有电机,所述的驱动骨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的从动骨架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的安装柱上,所述的固定骨架固定在所述的安装柱上。通过设置驱动骨架,在驱动骨架的带动下使得从动骨架有效地实现展开和收合,只需要提供一个总的动力源来控制最顶部的骨架转动,收合方便,易于自动化操控。所述的从动骨架的个数为二个。其好处在于使遮阳布撑开后处于稳定状态。所述的从动骨架的个数为三个。其好处在于使遮阳布撑开后处于稳定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不使用时,撑开装置位于容纳腔内,盖体盖合在壳体上以将容纳腔封闭,这样无需拆卸整体,即使在汽车运行过程中,也能起到保护撑开装置的作用;使用时,通过伸缩机构将盖体顶起,移动至合适的高度后,撑开装置将遮阳布展开,遮阳布形成遮阳区域保护汽车过度受热;其中,多个骨架设置在安装柱上,骨架以安装柱的轴心线为中心线转动,并且向外边沿盖体方向转动展开成扇形,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能有效遮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盖体盖合在壳体上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盖体与壳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遮阳布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撑开装置未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撑开装置撑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盖体1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2,盖体1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3,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撑开装置3的容纳腔21,且壳体2与盖体1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撑开装置3包括设置在盖体1上的安装柱31,安装柱31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盖体1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32,相邻骨架32之间设置有遮阳布33。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4,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容纳腔21的底部,伸缩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盖体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盖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柱31在盖体1上直线移动的第一推出机构5,其中,第一推出机构5包括固定在盖体1上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安装柱31连接。实施例二:如图所示,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盖体1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2,盖体1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3,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撑开装置3的容纳腔21,且壳体2与盖体1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撑开装置3包括设置在盖体1上的安装柱31,安装柱31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盖体1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32,相邻骨架32之间设置有遮阳布33。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4,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容纳腔21的底部,伸缩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盖体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盖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柱31在盖体1上直线移动的第一推出机构5,其中,第一推出机构5包括固定在盖体1上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输出轴与安装柱31连接。本实施例中,撑开装置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安装柱31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骨架32之间为上下层叠设置,上下骨架32之间能相互转动形成夹角。本实施例中,骨架32由支杆321和活动杆322组成,支杆321的一端套设在安装柱31上,支杆321的另一端设置有滑移腔323,活动杆322滑动设置在滑移腔323内。本实施例中,每个滑移腔323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对应的活动杆322伸出滑移腔323的第二推出机构(图未显示)。实施例三:如图所示,一种汽车遮阳伞,包括盖体1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2,盖体1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3,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撑开装置3的容纳腔21,且壳体2与盖体1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撑开装置3包括设置在盖体1上的安装柱31,安装柱31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盖体1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32,相邻骨架32之间设置有遮阳布33。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4,伸缩杆4的一端固定在容纳腔21的底部,伸缩杆4的另一端固定在盖体1的下端。本实施例中,盖体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安装柱31在盖体1上直线移动的第一推出机构5,其中,第一推出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汽车遮阳伞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所述的盖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的撑开装置的容纳腔,且所述的壳体与所述的盖体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的撑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盖体上的安装柱,所述的安装柱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所述的盖体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相邻所述的骨架之间设置有遮阳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用于与车顶连接的壳体,所述的盖体的下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撑开装置,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的撑开装置的容纳腔,且所述的壳体与所述的盖体之间通过伸缩机构连接,所述的撑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的盖体上的安装柱,所述的安装柱上设置有可绕其轴心线转动且向所述的盖体的外沿转动后展开形成扇面的多个骨架,相邻所述的骨架之间设置有遮阳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所述的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容纳腔的底部,所述的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的盖体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的安装柱在所述的盖体上直线移动的第一推出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撑开装置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的安装柱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汽车遮阳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骨架之间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天黄译萱刘昕洋王爽凝温海英张梦洁何凤良徐雨楠李昱言赵倩
申请(专利权)人:薛乾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