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8618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和第三成型腔,第一成型腔中设置有成型镶件,第二与第三成型腔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动模芯,转动模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和第二成型模芯,第一成型模芯位于第二成型腔中,第二成型模芯位于第三成型腔中,下模设置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转动模芯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结合产品特性,将结合产品传统的多套模组模具类型及其优点,将多套模具结合做成一套模具,使模具集合单色、二次注塑及双色注塑等多功能于一体,再用机械手,实现无人自动化模内组装生产注塑,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生产使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结构,特指一种能够实现模内多元件组件和组合注塑的模内组装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为了便于日常的出行,汽车已经作为最普遍的代步工具之一,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品的不断改进,汽车零配件种类也越来越多,在汽配产品中,多由若干个零件共同组合配装形成,由于产品的组件多,且胶料不同,需要完成注塑和组装的至少两种工艺,目前市面上的生产方法主一般都先做二套单色模,注塑出两个半成品,然后将2个半成品放到另一个模具内,再做注塑成型,这种生产方法使这几个产品不能成批量生产,产品装配公差不好把控,并且其模具制作成本、注塑成本、机台资源等均超高,不便于生产使用,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模具结构,特指一种能够实现模内多元件组件和组合注塑的模内组装的模具结构。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中设置有成型镶件,所述第二成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腔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动模芯,所述转动模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模芯和第二成型模芯,所述第一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中,所述第二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三成型腔中,所述下模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地与所述转动模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成型腔两侧设置有夹取机械手。其中,所述转动模芯整体呈中心对称形状,所述第一成型模芯与所述第二成型模芯形状结构相一致,所述转动模芯中心处通过传动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相互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于所述下模的所述第二成型腔和所述第三成型腔之间实现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内均设置有形状、位置均相互对应的若干个压紧行位,所述压紧行位分别压紧所述第一成型模芯和所述第二成型模芯中的产品,所述第一成型模芯和所述第二成型模芯分别一体成型地设置有与所述成型镶件形状结构相一致的型芯。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传动齿条、传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马达与所述传动齿条可传动地相互连接,所述传动齿条与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齿轮套设于所述传动轴外,所述传动齿轮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台,所述传动轴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配合的卡槽,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定位凸台相互卡接,使所述传动轴能随所述传动齿轮进行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模芯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为: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结合产品特性,将结合产品传统的多套模组模具类型及其优点,将多套模具结合做成一套模具,使模具集合单色、二次注塑及双色注塑等多功能于一体,再用机械手,实现无人自动化模内组装生产注塑,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便于生产使用,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模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1-下模;2-第一成型腔;3-第二成型腔;4-第三成型腔;5-成型镶件;6-转动模芯;7-第一成型模芯;8-第二成型模芯;9-驱动装置;10-压紧行位;11-马达;12-传动齿条;13-传动齿轮;14-传动轴;15-定位凸台;16-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1,所述下模1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腔2、第二成型腔3和第三成型腔4,所述第一成型腔2中设置有成型镶件5,所述第二成型腔3与所述第三成型腔4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动模芯6,所述转动模芯6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模芯7和第二成型模芯8,所述第一成型模芯7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3中,所述第二成型模芯8位于所述第三成型腔4中,所述下模1设置有驱动装置9,所述驱动装置9提供动力地与所述转动模芯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成型腔2两侧设置有夹取机械手。其中,所述转动模芯6整体呈中心对称形状,所述第一成型模芯7与所述第二成型模芯8形状结构相一致,所述转动模芯6中心处通过传动轴14与所述驱动装置9相互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9提供动力于所述下模1的所述第二成型腔3和所述第三成型腔4之间实现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成型腔3和第三成型腔4内均设置有形状、位置均相互对应的若干个压紧行位10,所述压紧行位10分别压紧所述第一成型模芯7和所述第二成型模芯8中的产品,所述第一成型模芯7和所述第二成型模芯8分别一体成型地设置有与所述成型镶件5形状结构相一致的型芯。其中,所述驱动装置9包括马达11、传动齿条12、传动齿轮13和传动轴14,所述马达11与所述传动齿条12可传动地相互连接,所述传动齿条12与所述传动齿轮13相互啮合,所述传动齿轮13套设于所述传动轴14外,所述传动齿轮13内侧设置有若干个定位凸台15,所述传动轴14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定位凸台15相配合的卡槽16,通过所述卡槽16与所述定位凸台15相互卡接,使所述传动轴14能随所述传动齿轮13进行同步转动,所述转动模芯6固定安装于所述传动轴14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方案的启迪下,可以做出一些变形与修改,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中设置有成型镶件,所述第二成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腔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动模芯,所述转动模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模芯和第二成型模芯,所述第一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中,所述第二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三成型腔中,所述下模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地与所述转动模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成型腔两侧设置有夹取机械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和第三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中设置有成型镶件,所述第二成型腔与所述第三成型腔间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转动模芯,所述转动模芯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成型模芯和第二成型模芯,所述第一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二成型腔中,所述第二成型模芯位于所述第三成型腔中,所述下模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地与所述转动模芯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成型腔两侧设置有夹取机械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模内组装功能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模芯整体呈中心对称形状,所述第一成型模芯与所述第二成型模芯形状结构相一致,所述转动模芯中心处通过传动轴与所述驱动装置相互连接,通过所述驱动装置提供动力于所述下模的所述第二成型腔和所述第三成型腔之间实现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宏川尹令凯黄刚薛伟伟蔡金影刘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汇美模具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