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8472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31 02:28
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机箱、转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机箱底部与地面水平相接触,且机箱顶部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支撑架两端侧板的顶部转动支撑有滚筒;所述滚筒上一个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滚筒顶盖;所述滚筒内部中间设置有两端固定在固定两端面上的转轴,且转轴左端穿过滚筒壁与电机转动相连接;所述限位机轮设置在电机与滚筒之间,并且限位机轮安装在转轴与电机的连接处;所述滚筒左端和右端内壁的凹槽内设置有12个环形分布的压力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转轴为螺旋推进的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使滚筒内的轴承顺转轴的旋转方向前进,利于进行去刺处理,并能够通过轴承的挤压而控制电机和轴承的旋转方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机械加工
,尤其涉及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介绍
轴承的应用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轴承的外圈是把钢管截成所需要的长度后,再用机床对其加工。由于轴承外圈内设有与滚珠接触的深沟因此对其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但由车床加工后常常存在毛刺,因此常常依靠人工打磨的方式方式来去除毛刺。但人工打磨的效率低,且人工成本高从而加大了轴承加工的整体成本不利于在市场中的竞争。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比如申请号CN201520969965.1的一种轴承毛刺去除装置种轴承毛刺去除装置,包外筒、内筒、转轴、提升杆、定杆,所述外筒外侧壁上设有若干电磁圈,所述外筒底部连接有若干支柱,所述支柱上均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内筒位于外筒内部,所述内筒筒壁上设有若干通孔,所述内筒端口处设有提带,所述内筒内部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搅拌棍,所述转轴上端部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提升杆一端部,所述提升杆另一端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连接有第二电机。本技术通过在内筒内设置转轴及搅拌棍带动内筒内沙砾不断流动与轴承及轴承部件相互摩擦从而去除轴承上加工所遗留的毛刺和污垢;通过在内筒上设置若干通孔,使分离沙砾内的加工完毕更加快速;但是,其在使用时存在轴承去刺容易在筒壁底部积存,容易残留未进行去刺的轴承,并且取料麻烦,整个装置电机部分处于半空中,易使装置发生不稳,而且底部设置的万向轮,更难易承载起整个装置以及轴承和磨砂的重量。于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取料麻烦、电机位置易使装置发生不稳、万向轮难易承载该装置以及轴承的重量的问题。本技术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其中,该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有:机箱、电机、支撑架、收集盘、滚筒、顶盖、限位机轮、转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机箱底部与地面水平相接触,且机箱顶部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机箱右侧地面上水平放置有两端为梯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侧板的顶部转动支撑有滚筒;所述滚筒上一个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滚筒顶盖;所述滚筒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两端固定在滚筒内壁两端面上的转轴,且转轴左端穿过滚筒壁与电机转动相连接;所述限位机轮设置在电机与滚筒之间,并且限位机轮安装在转轴与电机的连接处;所述滚筒左端和右端内壁的凹槽内均设置有12个环形分布的压力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盘下端设置有弧状的凹槽。进一步的,所述滚筒为正六面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力传感器与限位机轮和电机之间为电性相连接。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转轴为螺旋推进的结构的设置,有利于使滚筒内的轴承顺转轴的旋转方向前进,利于进行去刺处理,并能够通过轴承的挤压而控制电机和轴承的旋转方向。2.本技术收集盘下端设置有弧状的凹槽的设置,有利于能够在轴承由滚筒内处料的时候借助收集盘倾斜的角度向下滑落至底部设置的凹槽中,防止轴承滑落出收集盘,从而摔坏轴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左前方轴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右后方轴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左前方无滚筒结构轴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结构图3中放大部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结构无滚筒结构主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结构主视示意图。图中:1、机箱,2、电机,3、支撑架,4、收集盘,5、滚筒,6、顶盖,7、限位机轮,8、转轴,9、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技术,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技术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技术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参见图1至附图6,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有:机箱1、电机2、支撑架3、收集盘4、滚筒5、顶盖6、限位机轮7、转轴8和压力传感器9;机箱1底部与地面水平相接触,且机箱1顶部螺栓固定有电机2;机箱1右侧地面上水平放置有两端为梯形的支撑架3;支撑架3两端侧板的顶部转动支撑有滚筒5;滚筒5上一个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滚筒顶盖6;所述滚筒5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两端固定在滚筒内壁两端面上的转轴8,且转轴8左端穿过滚筒5壁与电机2转动相连接;限位机轮7设置在电机2与滚筒5之间,并且限位机轮7安装在转轴8与电机2的连接处;滚筒5左端和右端内壁的凹槽内均设置有12个环形分布的压力传感器9。如上述所述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收集盘4下端设置有弧状的凹槽,能够在轴承由滚筒5内处料的时候借助收集盘4倾斜的角度向下滑落至底部设置的凹槽中,防止轴承滑落出收集盘4,从而摔坏轴承。如上述所述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滚筒5为正六面体结构,便于轴承在滚筒5内借助放入的磨砂进行去刺,使轴承借助于滚筒5六面体外壳结构连续翻转,使磨砂与轴承进行充分接触;如上述所述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压力传感器9与限位机轮7和电机2之间为电性相连接,能够使轴承通过转轴8的特殊结构向一端运动,当轴承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挤压到滚筒5内壁上的压力传感器9,使信号传递到电机2与限位机轮7上,使电机2进行反转,带动转轴8反向转动使轴承反向运动到另一端进行二次去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时,将电机2和机箱1连接外部电源,打开滚筒5上的顶盖6,将磨砂与轴承放入滚筒5中,将顶盖6重新连接好,开启电机2,使电机2带动滚筒5和转轴8进行转动,当滚筒5内的轴承箱一端汇聚到一定程度后,挤压到压力传感器9,压力传感器9传出控制信号给电机2和限位机轮7,促使电机2进行反转,进行下一次反方向的轴承去刺活动,当去刺完毕后,打开顶盖6使滚筒内的磨砂与轴承共同滑落到收集盘4中,下部为凹槽状的收集盘4能够避免轴承滑落到地面或者蹭出划痕,进而完成一系列的操作流程。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

【技术保护点】
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有:机箱、电机、支撑架、收集盘、滚筒、顶盖、限位机轮、转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机箱底部与地面水平相接触,且机箱顶部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机箱右侧地面上水平放置有两端为梯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侧板的顶部转动支撑有滚筒;所述滚筒上一个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滚筒顶盖;所述滚筒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两端固定在滚筒内壁两端面上的转轴,且转轴左端穿过滚筒壁与电机转动相连接;所述限位机轮设置在电机与滚筒之间,并且限位机轮安装在转轴与电机的连接处;所述滚筒左端和右端内壁的凹槽内均设置有12个环形分布的压力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表层毛刺去除装置包括有:机箱、电机、支撑架、收集盘、滚筒、顶盖、限位机轮、转轴和压力传感器;所述机箱底部与地面水平相接触,且机箱顶部螺栓固定有电机;所述机箱右侧地面上水平放置有两端为梯形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两端侧板的顶部转动支撑有滚筒;所述滚筒上一个侧面通过铰链连接有滚筒顶盖;所述滚筒的内部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两端固定在滚筒内壁两端面上的转轴,且转轴左端穿过滚筒壁与电机转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禄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辰通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