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旋钮气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650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14: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单旋钮气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所述外壳内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的风叶置于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叶容腔中;靠近风叶容腔设有气道切换机构,所述气道切换机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道切换机构动作连接设有可控制气道切换机构位移的旋钮机构;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上设有可封闭或开启其的气阀机构,所述气阀机构与气道切换机构之间设有可在气道切换机构动作下实现气阀机构关闭或开启第二进出气口的顶杆机构。本申请中,通过抽风机构、风叶容腔、气道切换机构、旋钮机构、气阀机构和顶杆机构的配合,使得气道的切换机器灵活,在抽风机构抽风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或放气。

A single knob air pump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ingle knob pump,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wherein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let and outlet and inlet and outlet second, wherein the housing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mechanism, the ventilation mechanism of fan blade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inlet and outlet in the air cavity in the leaf blade; near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i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The ai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the air inlet and the air outlet; and a switch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a knob airway action mechanism can control the switching mechanism of airway displacement; the second inlet and outlet is arranged on the closing or opening the valve, can push rod mechanism to realize valve opening or closing the second inlet and outlet in the ai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under the action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valve and the airway switching mechanism. In this application,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ction mechanism, the wind blade chamber, the air passage switch mechanism, the knob mechanism, the air valve mechanism and the ejector rod mechanism, the switching machine of the air passage is flexible, and the inflation or deflation of the inflatable product is realized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draught direction of the draught mechanism is unchang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旋钮气泵
本申请涉及气泵
,尤其涉及一种单旋钮气泵。
技术介绍
充气气泵用于与充气产品相配合,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一些大型的充气产品上会固定有充气气泵,充气气泵上设有进气口,在充气时,进气口打开,充气气泵能够向充气产品的内腔充入气体,充气完成后,进气口封闭,防止充气产品内的气体外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灵活切换的单旋钮气泵。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实现:一种单旋钮气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所述外壳内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的风叶置于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叶容腔中;靠近风叶容腔设有气道切换机构,所述气道切换机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道切换机构动作连接设有可控制气道切换机构位移的旋钮机构;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上设有可封闭或开启其的气阀机构,所述气阀机构与气道切换机构之间设有可在气道切换机构动作下实现气阀机构关闭或开启第二进出气口的顶杆机构;使得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接触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充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处于非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泄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处于复原状态时,气阀机构关闭第二进出气口,以停止工作。本申请中的气泵用于对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或放气。第二进出气口与充气产品的内腔连通,第一进出气口与外界连通,气体从第一进出气口进入到气泵中,再通过第二进出气口进入到充气产品中。处于充气状态时,抽风机构动作,外界气体从第一进出气口进入到外壳内,再从风叶容腔进气口进入到风叶容腔中,然后通过风叶容腔出气口进入到气道切换机构,最后从气道切换机构经过第二进出气口进入到充气产品内腔。在完成充气后,旋转旋钮机构使得气阀机构复位,从而关闭第二进出气口。处于泄气状态时,抽风机构动作(此时抽风机构抽风风向不变)。由于此时的气道切换机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非直接连通,气道切换机构出气口依然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所以充气产品中的气体通过第二进出气口进入到气道切换机构中,再从气道切换机构进入到外壳内低压区域,然后通过风叶容腔进气口进入风叶容腔,最后通过风叶容腔出气口流出并通过外壳第一进出气口排放。为了便于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时候,顺利完成气道的切换。所述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设有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使得在充气状态时,第一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或在泄气状态时,第二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当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直线往复移动时,即可完成第一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或第二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当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均不与顶杆机构相抵时,气阀机构处于复原状态(即气泵停机状态,风阀机构封闭第二进出气口)。进一步的,所述顶杆机构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对导向槽,所述第二顶杆的两端嵌入至导向槽内,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可与气道切换机构的第一斜面相抵或第二斜面相抵,其另一端可动作于气阀机构;使得在充气状态时,第一斜面与第一顶杆的一端相抵,第一顶杆的另一端动作于气阀机构;或在泄气状态时,第二斜面与第一顶杆的一端相抵,第一顶杆的另一端动作于气阀机构。所述第一顶杆的另一端与气阀机构接触固定。第一顶杆和气阀机构直接固定接触能保证气阀机构稳定的开启或关闭第二进出气口。此外,若气阀机构采用弹性复原的方法,那么当气阀机构出现故障时,第一顶杆也能带动气阀机构关闭第二进出气口。所述气阀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进出气口上的可透气的网罩,所述网罩内设有可在顶杆机构作用下实现压缩或复位的密封组件;当密封组件处于压缩时,密封组件开启第二进出气口;或当密封组件处于复位时,密封组件关闭第二进出气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在网罩内的压板,所述压板上设有可用于密封的密封圈以及可贯穿网罩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外,压板与网罩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压板在顶杆机构的动作下,密封组件开启或关闭第二进出气口所述旋钮机构包括转动设置的气道切换拨片,所述气道切换拨片的正面连接有旋钮,其背面设有档杆;所述气道切换机构上设有滑槽,所述档杆嵌入至滑槽内。当气道切换拨片旋转时,固定在其上的档杆的移动路径为圆周轨迹,而滑槽具有一定的长度,滑槽可在档杆的作用下实现线性往复移动。所述抽风机构包括电机和风叶,靠近气道切换拨片设有可控制电机工作的按压开关;所述气道切换拨片的边缘设有充气状态接触部,泄气状态接触部,以及位于充气状态接触部和泄气状态接触部之间的停机状态非接触部;所述充气状态接触部在充气状态时,与按压开关接触,按压开关将电路导通;所述泄气状态接触部在泄气状态时,与按压开关接触,按压开关将电路导通;所述停机状态非接触部在停机状态时,与按压开关分离。本申请中的旋钮机构配合按压开关,在充气或泄气的同时能完成对气道的切换,操作极为灵活。所述外壳包括线槽容纳腔和组件容置腔;所述抽风机构和气道切换机构设置在组件容置腔内;所述外壳包括壳座和面板,所述面板上设有可拆卸分离的盖板,所述盖板与线槽容纳腔相对应;所述第二进出气口设置在壳座上,第一进出气口设置在与组件容置腔对应的面板上。线槽容纳腔可用收集电线,避免电线过于杂乱。所述线槽容纳腔和组件容置腔之间设有缺口;所述盖板与面板之间非密封接触。面板上开设的第一进出气口若开孔过多或过大会影响外观甚至藏污纳垢,因此通过盖板与面板之间的缝隙作为进出气之用,通过线槽容纳腔和组件容置腔之间的缺口进行换气,以减少在面板上开设过多的第一进出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申请中,通过抽风机构、风叶容腔、气道切换机构、旋钮机构、气阀机构和顶杆机构的配合,使得气道的切换机器灵活,在抽风机构抽风方向不变的前提下实现对充气产品的充气或放气。附图说明图1为单旋钮气泵结构示意图(充气状态);图2为单旋钮气泵分解图;图3为单旋钮气泵局部结构分解图;图4为单旋钮气泵局部结构分解图;图5为单旋钮气泵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气阀机构结构示意图;图7为旋钮机构结构分解图;图8为气道机构结构示意图;图9为旋钮机构与按压开关配合示意图(充气);图10为旋钮机构与按压开关配合示意图(停机)图11为充气示意图;图12为泄气示意图;图13为停机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单旋钮气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线槽容纳腔101和组件容置腔102;所述外壳包括壳座110和面板120,所述面板120上设有可拆卸分离的盖板130,所述盖板130与线槽容纳腔101相对应;所述面板120上设有与组件容置腔102对应的第一进出气口121,所述壳座110上设有第二进出气口111。所述线槽容纳腔101和组件容置腔102之间设有缺口103,所述盖板130与面板120之间非密封接触(使得气流可通过缺口流动,见图2箭头b和图3箭头e)。如图3~5所述外壳内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包括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单旋钮气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旋钮气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的风叶置于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叶容腔中;靠近风叶容腔设有气道切换机构,所述气道切换机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道切换机构动作连接设有可控制气道切换机构位移的旋钮机构;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上设有可封闭或开启其的气阀机构,所述气阀机构与气道切换机构之间设有可在气道切换机构动作下实现气阀机构关闭或开启第二进出气口的顶杆机构;使得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接触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充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处于非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泄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处于复原状态时,气阀机构关闭第二进出气口,以停止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旋钮气泵,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进出气口和第二进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有抽风机构,所述抽风机构的风叶置于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的风叶容腔中;靠近风叶容腔设有气道切换机构,所述气道切换机构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与气道切换机构动作连接设有可控制气道切换机构位移的旋钮机构;所述第二进出气口上设有可封闭或开启其的气阀机构,所述气阀机构与气道切换机构之间设有可在气道切换机构动作下实现气阀机构关闭或开启第二进出气口的顶杆机构;使得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接触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充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的进气口与风叶容腔出气口处于非连通时,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与第二进出气口相对,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开启第二进出气口,以进行泄气;或在旋钮机构控制气道切换机构带动顶杆机构实现气阀机构处于复原状态时,气阀机构关闭第二进出气口,以停止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旋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切换机构的出气口设有V型结构,所述V型结构包括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使得在充气状态时,第一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或在泄气状态时,第二斜面与顶杆机构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旋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机构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顶杆和第二顶杆,所述外壳内设有一对导向槽,所述第二顶杆的两端嵌入至导向槽内,所述第一顶杆的一端可与气道切换机构的第一斜面相抵或第二斜面相抵,其另一端可动作于气阀机构;使得在充气状态时,第一斜面与第一顶杆的一端相抵,第一顶杆的另一端动作于气阀机构;或在泄气状态时,第二斜面与第一顶杆的一端相抵,第一顶杆的另一端动作于气阀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旋钮气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和
申请(专利权)人:旺利塑胶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