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昳临专利>正文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55652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8:32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属于轨道变轨技术领域,包括主轨道、辅轨道、载质、以及位于主轨道和辅轨道之间的双侧轮装置;所述辅轨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辅道和第二辅道;所述第一辅道与紧邻的主轨道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道与紧邻的主轨道呈夹角设置;所述双侧轮装置包括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本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实现了主动变轨,并且保证了交叉变轨时的平稳过隙。

A double round of bilateral three-dimensional space orbi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
本技术属于轨道变轨
,具体涉及为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
技术介绍
现如今,绝大部分的轨道交通的变轨方式,都是通过单独控制的方式驱动轨道变轨。现有轨道交通的变轨原理简述为:车厢车轮内侧有一圈比车轮半径更大的圆盘,即称为“轮缘”。由于两侧车轮是对称的,从而达到车轮的“轮缘”卡在两根轨道内侧,就可以保证车轮始终在轨道上运行而不出轨,用来控制火车运行的方向。当需要改变车厢运行轨道时,只要改变车轮“轮缘”的所在位置即可,为此,每当铁路变轨工作时,在道岔尖轨上安装的转辙机带动连杆至轨尖作来回转换动作,实现尖轨向两边股道的贴靠或分离,从而实现改变车辆在不同的轨道上行驶的功能。传统的轨道交通,是一种道岔“变动轨道”的变轨方式,通过轨道的预先架设、轨道的预先转换,来变更车厢的行进方向。车厢体本身是无法主动选择轨道的路径。轨道的预先转换,需要部分导轨的位移,在对道岔导轨部分日常维护时,需要该整段轨道都停运,增加了维护的难度和成本。已有的轨道交通,能够实现变轨的轨道交通形式,多为车厢车轮压在钢轨上面的,如火车,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通过轮轨导向和导向轨导向由道岔机构实现变轨;而缆车是不变轨的;骑跨式或者悬挂式的轻轨则是通过某连接处的轨道与承重结构整体位移来实现变轨的,一定程度上受到空间限制和移动不便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本技术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包括主轨道、辅轨道、载质、以及位于主轨道和辅轨道之间的双侧轮装置;所述辅轨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辅道和第二辅道;所述第一辅道与紧邻的主轨道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道与紧邻的主轨道呈夹角设置;所述双侧轮装置包括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变轨前,左侧轮机构与主轨道相卡扣,右侧轮机构与辅轨道相分离;变轨中,左侧轮机构与主轨道相卡扣,右侧轮机构与第一辅道相卡扣;变轨后,左侧轮机构与主轨道相分离,右侧轮机构与辅轨道相卡扣;所述主轨道有四条,且两条主轨道位于另外两条主轨道的上方;所述辅轨道有四条,且两条辅轨道位于另外两条辅轨道的上方;所述双侧轮装置有四个,且两个双侧轮装置位于另外两个双侧轮装置的正上方;所述载质上端连接上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下端连接下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下滚轮位于上滚轮的正下方,所述上滚轮的圆周面和下滚轮的圆周面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弧形块;主轨道的上下端面和辅轨道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块相适应的凹形槽。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上滚轮和下滚轮,所述下滚轮位于上滚轮的正下方;所述上滚轮的外圆周面、下滚轮的外圆周面均弧形内凹,所述主轨道的上下面和辅轨道的上下面均弧形外凸。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主杆、上套筒、定位销、上横杆、上滚轮、下套筒、下横杆、下滚轮、电机、变速器、螺纹杆;所述主杆连接载质;所述主杆竖向设置,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均套设于主杆;上套筒和下套筒沿着主杆上下滑动;所述主杆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竖向设置且向内凹陷的滑槽,上套筒内表面和下套筒内表面均设置有卡设于滑槽的凸条;所述定位销滑动安装于上横杆的顶面;所述主杆上设置有容纳定位销的定位孔;所述上横杆一端固定安装上套筒,另一端与上滚轮转动连接;所述下横杆一端固定安装下套筒,另一端与下滚轮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竖向设置,且螺纹杆分别与上横杆、下横杆螺纹连接;上横杆上与螺纹杆连接的螺纹的旋转方向和下横杆上与螺纹杆连接的螺纹的旋转方向相反设置;所述电机连接变速器;所述变速器连接螺纹杆。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第一立柱、齿轮、第一齿条、第一滑动导轨、第二齿条、第二滑动导轨、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一销子、上滚轮、下滚轮;所述齿轮设置于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设于齿轮两侧,且均与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第一滑动导轨竖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齿条与第二滑动导轨竖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横杆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一齿条,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上滚轮;所述第二横杆一端固定安装于第二齿条,另一端转动安装有下滚轮;所述第一横杆滑动安装有第一销子;所述第一立柱开设有容置第一销子的第一销孔;所述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固定安装于第一立柱。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第二立柱、阻尼滑槽、弹簧、第三横杆、第四横杆、上磁吸块、下磁吸块、电磁铁、上滚轮、下滚轮;所述第二立柱固定安装有两条平行且间隔设置的阻尼滑槽;所述第三横杆和第四横杆均滑动安装于阻尼滑槽;所述弹簧上端固定安装于第三横杆,下端固定安装于第四横杆,且弹簧中部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所述电磁铁固定安装于第二立柱;所述上磁吸块位于电磁铁上方,且上磁吸块上端固定安装于第三横杆;所述下磁吸块位于电磁铁下方,且下磁吸块下端固定安装于第四横杆;所述第三横杆外端转动安装有上滚轮;所述第四横杆外端转动安装有下滚轮。所述左侧轮机构、右侧轮机构均包括2个以上前后间隔布设且一体联动的上滚轮和2个以上前后间隔布设且一体联动的下滚轮。上方的主轨道、上方的辅轨道、上方的双侧轮装置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层;下方的主轨道、下方的辅轨道、下方的双侧轮装置基本处于同一平面层;两个层面相互平行。所述主轨道、辅轨道组成轨道,轨道一侧为双侧轮装置,另外一侧固定于支撑架。本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实现了主动变轨,并且保证了交叉变轨时的平稳过隙。本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轨轮采取左右侧设计、通过左右侧轮轮换轨道承力实现变轨。轨轮采取左右侧设计、而每侧车轮采取上下对轮的“松开、合拢”来扣住轨道,左侧或者右侧轮分别在轨运行。左侧轮上下“合拢”扣住主轨运行,接近目标轨道时右侧轮适时上下“合拢”扣住在右侧的目标轨道,这段时间主轨和目标轨道平行同向运行,在右侧轮安全承力后左侧轮松开释放主轨道,使得沿目标轨道改变方向和轨迹运行,实现变轨。作为轮子边缘一周的接触面选择凸、凹形状匹配对应的凹、凸轨道接触面接触,以实现较好的上下轮子的“合拢”扣住轨道的效果。2.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采取左右上下四条平行轨道立体布局,稳定性极好、安全性很高。目前的铁路使用的只是地平面平行轨道,本系统采用复式上下立体轨道,使用上、下各2组车轮,每组车轮又使用上下双轮咬住轨道运行,即上轨由上面一对车轮的上下轮咬合上轨、下轨同理由下面一对车轮的上下轮咬合下轨,使得系统有4对车轮分别咬住4条轨道,具有极佳的平衡稳定性、安全性,可以建设在仓储、危化品转运等空中。3.排轮平稳过隙。一侧轮有二排轮可以实现同平层轨道过隙交互,但是在一轮过隙的瞬间承载力将快速转移到同组二排轮的另一轮子上,这需要较高强度的连接件,频繁的过隙会造成连接件劳损。一侧轮有三排轮可以避免上面的隐患,实现同平层轨道过隙交互,而且过隙间距较大,但是三排轮过隙在实际中因为存在重心偶然偏移,过隙瞬时因为重心的偏移、承力也会存在轻微波动,也需要适当的连接件,轿厢存在小幅度震动的可能。四排轮及以上,过隙后轨道的斜坡引导口减震设置,可以确保平稳过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右侧轮机构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同平层交互轨道平稳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1)、辅轨道(2)、载质(20)、以及位于主轨道(1)和辅轨道(2)之间的双侧轮装置;所述辅轨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辅道(3)和第二辅道(4);所述第一辅道(3)与紧邻的主轨道(1)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道(4)与紧邻的主轨道(1)呈夹角设置;所述双侧轮装置包括左侧轮机构(5)、右侧轮机构(6);变轨前,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卡扣,右侧轮机构(6)与辅轨道(2)相分离;变轨中,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卡扣,右侧轮机构(6)与第一辅道(3)相卡扣;变轨后,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分离,右侧轮机构(6)与辅轨道(2)相卡扣;所述主轨道(1)有四条,且两条主轨道(1)位于另外两条主轨道(1)的上方;所述辅轨道(2)有四条,且两条辅轨道(2)位于另外两条辅轨道(2)的上方;所述双侧轮装置有四个,且两个双侧轮装置位于另外两个双侧轮装置的正上方;所述载质(20)上端连接上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下端连接下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轨道(1)、辅轨道(2)、载质(20)、以及位于主轨道(1)和辅轨道(2)之间的双侧轮装置;所述辅轨道(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辅道(3)和第二辅道(4);所述第一辅道(3)与紧邻的主轨道(1)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辅道(4)与紧邻的主轨道(1)呈夹角设置;所述双侧轮装置包括左侧轮机构(5)、右侧轮机构(6);变轨前,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卡扣,右侧轮机构(6)与辅轨道(2)相分离;变轨中,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卡扣,右侧轮机构(6)与第一辅道(3)相卡扣;变轨后,左侧轮机构(5)与主轨道(1)相分离,右侧轮机构(6)与辅轨道(2)相卡扣;所述主轨道(1)有四条,且两条主轨道(1)位于另外两条主轨道(1)的上方;所述辅轨道(2)有四条,且两条辅轨道(2)位于另外两条辅轨道(2)的上方;所述双侧轮装置有四个,且两个双侧轮装置位于另外两个双侧轮装置的正上方;所述载质(20)上端连接上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下端连接下方的两个双侧轮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轮机构(5)、右侧轮机构(6)均包括上滚轮(11)和下滚轮(14),所述下滚轮(14)位于上滚轮(11)的正下方,所述上滚轮(11)的圆周面和下滚轮(14)的圆周面均设置有向外凸起的弧形块(18);主轨道(1)的上下端面和辅轨道(2)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与弧形块(18)相适应的凹形槽(19)。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轮机构(5)、右侧轮机构(6)均包括上滚轮(11)和下滚轮(14),所述下滚轮(14)位于上滚轮(11)的正下方;所述上滚轮(11)的外圆周面、下滚轮(14)的外圆周面均弧形内凹,所述主轨道(1)的上下面和辅轨道(2)的上下面均弧形外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式双侧轮立体空间轨道变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轮机构(5)、右侧轮机构(6)均包括主杆(7)、上套筒(8)、定位销(9)、上横杆(10)、上滚轮(11)、下套筒(12)、下横杆(13)、下滚轮(14)、电机(15)、变速器(16)、螺纹杆(17);所述主杆(7)连接载质(20);所述主杆(7)竖向设置,所述上套筒(8)和下套筒(12)均套设于主杆(7);上套筒(8)和下套筒(12)沿着主杆(7)上下滑动;所述主杆(7)外表面设置有至少一条竖向设置且向内凹陷的滑槽(21),上套筒(8)内表面和下套筒(12)内表面均设置有卡设于滑槽(21)的凸条(22);所述定位销(9)滑动安装于上横杆(10)的顶面;所述主杆(7)上设置有容纳定位销(9)的定位孔;所述上横杆(10)一端固定安装上套筒(8),另一端与上滚轮(11)转动连接;所述下横杆(13)一端固定安装下套筒(12),另一端与下滚轮(14)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7)竖向设置,且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昳临
申请(专利权)人:陈昳临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