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11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4: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包括胶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粒本体的表面上涂设有纳米阻燃涂料层,且胶粒本体的直径和高度的比例为1:1.5~2;所述胶粒本体侧面设有至少两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之”字型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侧面;所述胶粒本体的两端面各设有一螺纹凸筋,该螺纹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端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安全可靠、阻燃性佳,通过“Z”字型凸筋和螺旋凸筋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塑胶颗粒和塑胶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相邻两个塑胶颗粒之间通过凸筋接触,使得两者之间存在缝隙,从而有效散去胶颗粒之间的热量,进而有效降低了塑胶颗粒被燃烧的可能性。

A kind of nano plastic particles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nano plastic particles, including rubber body; and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rubber body is coated with a flame retardant coating layer, and the rubber body diameter and height of the ratio of 1:1.5 to 2; the lateral surface of the rubb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two spiral zigzag convex ribs. The side of the zigzag convex ribs protruding from the rubber body; both ends of the rubber surfac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convex rib thread, the thread end ribs protruding from the rubber body. The invention is safe and reliable, good flame retardancy, through the \Z\ shaped convex ribs and spiral rib set,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plastic particles and plastic particles, and the convex rib contact between two adjacent plastic particles,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thus effectively dispersed rubber particles between the heat then, effectively reducing the possibility of plastic particles are b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塑胶颗粒
本专利技术属于塑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尤其涉及一种散热效果佳的纳米塑胶颗粒。
技术介绍
塑胶的定义(美国塑料工业协会):主要由碳、氧、氢和氮及其他有机或无机元素所构成,成品为固体,在制造过程中是熔融状的液体,因此可以籍加热使其熔化、加压力使其流动、冷却使其固化,而形成各种形状,此庞大而变化多端的材料族群称为塑胶。目前,塑胶颗粒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堆积,当遇到明火时,很容易发热着火,导致塑胶颗粒烧毁,不仅带来经济损失,更有甚者会给人们带来生命危险。因此,提出一种纳米塑胶颗粒是本专利技术所要研究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塑胶颗粒,以解决现有纳米塑胶颗粒散热性能差、易热、易燃、安全性差的问题。为实现前述申请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纳米塑胶颗粒,所述胶粒本体的表面上涂设有纳米阻燃涂料层,且胶粒本体的直径和高度的比例为1:1.5~2;所述胶粒本体侧面设有至少两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之”字型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侧面;所述胶粒本体的两端面各设有一螺纹凸筋,该螺纹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端面。进一步地,所述胶粒本体侧面凸设有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沿胶粒本体周向均匀间隔布置。进一步地,每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在水平方向上位置错位互补。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凸筋的螺距和胶粒本体的端面直径比为1:4~6。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凸筋的螺距和胶粒本体的端面直径比为1:5。进一步地,所述胶粒本体侧面凸设有十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安全可靠、阻燃性佳,通过塑胶颗粒合理的尺寸比例、并通过“Z”字型凸筋和螺旋凸筋的设置,有效降低了塑胶颗粒和塑胶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相邻两个塑胶颗粒之间通过凸筋接触,使得两者之间存在缝隙,从而有效散去胶颗粒之间的热量,进而有效降低了塑胶颗粒被燃烧的可能性。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附图1为本实施例1纳米塑胶颗粒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1纳米塑胶颗粒的俯视图;附图3为本实施例2纳米塑胶颗粒的主视图;附图4为本实施例2纳米塑胶颗粒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参见附图1-2,包括胶粒本体1,所述胶粒本体1的表面上涂设有纳米阻燃涂料层4,且胶粒本体1的直径和高度的比例为1:1.6。所述胶粒本体1侧面设有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2,该“之”字型凸筋2凸出于胶粒本体1的侧面,且该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2沿胶粒本体1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2在水平方向上位置错位互补。所述胶粒本体1的两端面各设有一螺纹凸筋3,该螺纹凸筋2凸出于胶粒本体1的端面。实施例2: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参见附图3、4,所述胶粒本体1侧面设有四条、五条…..十条等等的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2。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凸筋的螺距和胶粒本体的端面直径比为1:4~6,所述螺纹凸筋的螺距和胶粒本体的端面直径比为1:5。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纳米塑胶颗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包括胶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粒本体的表面上涂设有纳米阻燃涂料层,且胶粒本体的直径和高度的比例为1:1.5~2;所述胶粒本体侧面设有至少两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之”字型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侧面;所述胶粒本体的两端面各设有一螺纹凸筋,该螺纹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塑胶颗粒,包括胶粒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粒本体的表面上涂设有纳米阻燃涂料层,且胶粒本体的直径和高度的比例为1:1.5~2;所述胶粒本体侧面设有至少两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之”字型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侧面;所述胶粒本体的两端面各设有一螺纹凸筋,该螺纹凸筋凸出于胶粒本体的端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塑胶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粒本体侧面凸设有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该三条盘旋上升的“之”字型凸筋沿胶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查云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同发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