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507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8 0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包含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转动立柱,转动立柱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的前端设置有升降缸、升降导向机构和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含连接架,连接架上设置有控制缸和吊柱,吊柱上设置有控制杆和两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托杆和连接杆,托杆一端铰接在吊柱上,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控制杆的下端铰接,控制杆的上端与控制缸配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搬运正向放置的转向节工件,底座通过连接臂带动抓取组件转动,连接臂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抓取组件升降,并由抓取组件抓取转向节工件在不同的工位之间搬运,满足转向节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提高了加工效率。

A forward grasping handling mechanism for a steering knuckl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eering knuckle forward grab handling mechanism, comprising a bas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rotating column, rotating column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arm, the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nd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cylinder, lifting guide mechanism and grab components; the gripping component includes a connecting frame, the connect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cylinder and davit davit, is provided with a control rod and the two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the link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ing rod and a connecting rod, supporting rod is hinged on the davi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hinged with the connecting rod, the lower hing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control rod, the control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ylinder with the control;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conveying workpieces placed forward steering knuckle, base through a connecting arm drives the grasping assembly to rotate, connecting arm through the lift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grasping and lifting assembly, by grasping grasping the steering knuckle assembly work The parts are transported between different workplac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automatic production of the steering knuckle and improve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
技术介绍
转向节是汽车转向桥上的主要零件,能够使汽车稳定行驶并灵敏传递行驶方向,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而随着汽车需求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对转向节的加工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因此,转向节在加工时,通过人工搬运显然已经跟不上产量的需求,为了适应自动化生产设备的需要,设计转向节的抓取搬运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包含底座,底座上设置有转动立柱,底座中设置有与转动立柱配合的驱动机构,转动立柱上设置有连接臂,连接臂的前端设置有升降缸、升降导向机构和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含连接架,连接架与升降缸以及升降导向机构配合,连接架上设置有控制缸和吊柱,吊柱上设置有控制杆和两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托杆和连接杆,托杆一端铰接在吊柱上,另一端与连接杆的一端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控制杆的下端铰接,控制杆的上端与控制缸配合。优选的,所述控制缸竖向设置在连接架的上侧,控制杆的上端穿过吊柱和连接架,吊柱中设置有行程槽,控制杆上设置有与行程槽配合的限位环。优选的,所述托杆的外侧设置有弧面贴合块。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的下侧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下端设置有缓冲块。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用于搬运正向放置的转向节工件,底座通过连接臂带动抓取组件转动,连接臂通过升降机构带动抓取组件升降,并由抓取组件抓取转向节工件在不同的工位之间搬运,满足转向节自动化生产的需要,提高了加工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抓取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如附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包含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转动立柱2,底座1中设置有与转动立柱2配合的驱动机构,转动立柱2上设置有连接臂3,连接臂3的前端设置有升降缸4、升降导向机构5和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含连接架11,连接架11与升降缸4以及升降导向机构5配合,连接架11的上侧设置有竖向的控制缸12,连接架11的下侧设置有吊柱13和限位柱20,限位柱20的下端设置有缓冲块;所述吊柱13上设置有控制杆14和两组连杆机构,两组连杆机构分设在控制杆14的两侧,连杆机构包含托杆15和连接杆16;所述托杆15的外侧设置有弧面贴合块19,托杆15一端铰接在吊柱13上,另一端与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6的另一端与控制杆14的下端铰接;所述控制杆14的上端穿过吊柱13和连接架11,并与控制缸12配合,吊柱13中设置有行程槽17,控制杆14上设置有与行程槽17配合的限位环18。工作时,底座1通过连接臂3带动机械手组件转动,连接臂3通过升降缸4带动抓取组件升降;抓取组件到位前,控制杆14处于高位,托杆15向内侧偏转,使吊柱13和两组连杆机构可以穿过转向节工件的中心孔,限位柱20可以防止连接架11碰撞到转向节工件的上表面;抓取组件移动到位后,控制缸12带动控制杆14下降,控制杆14通过连接杆16推动托杆15向外转动,使两侧的弧面贴合块19分别与转向节工件的控制连接臂和减震臂的内侧弧面配合,即可抓起工件,带动转向节工件移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转动立柱(2),底座(1)中设置有与转动立柱(2)配合的驱动机构,转动立柱(2)上设置有连接臂(3),连接臂(3)的前端设置有升降缸(4)、升降导向机构(5)和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含连接架(11),连接架(11)与升降缸(4)以及升降导向机构(5)配合,连接架(11)上设置有控制缸(12)和吊柱(13),吊柱(13)上设置有控制杆(14)和两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托杆(15)和连接杆(16),托杆(15)一端铰接在吊柱(13)上,另一端与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6)的另一端与控制杆(14)的下端铰接,控制杆(14)的上端与控制缸(12)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节正向抓取搬运机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转动立柱(2),底座(1)中设置有与转动立柱(2)配合的驱动机构,转动立柱(2)上设置有连接臂(3),连接臂(3)的前端设置有升降缸(4)、升降导向机构(5)和抓取组件;所述抓取组件包含连接架(11),连接架(11)与升降缸(4)以及升降导向机构(5)配合,连接架(11)上设置有控制缸(12)和吊柱(13),吊柱(13)上设置有控制杆(14)和两组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含托杆(15)和连接杆(16),托杆(15)一端铰接在吊柱(13)上,另一端与连接杆(16)的一端铰接,连接杆(16)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晨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臻嘉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