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分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4445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试验证实,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以及迁移和粘附能力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参考指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基于该相关性提供了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和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循环内皮祖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基于该相关性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和试剂盒。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自1997年Asahara等人首次在体外成功诱导人外周血CD34+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以来(Asahara T,Murohara T,Sullivan A.et al.Isolation of putativeprogenitor endothelial cells for angiogenesis.Science1997;275964-7),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成年骨髓中存在内皮祖细胞(EPCs),当血管损伤时骨髓EPCs被动员至外周血,分化并整和到损伤部位,参与血管内皮修复过程。完整的血管内膜对维持血管张力和血管动态平衡起重要作用。多种危险因素通过氧化刺激引起内皮损伤,进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Libby P,Ridker PM,Maseri A.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Circulation2002;1051135-43)。近年文献报道循环EPCs可以修复损伤内膜(Shi Q,Raffi S,Wu MH,et al.Evidence for circulating bone marrow-derived endothelial cell.Blood1998;92362-7)。然而,虽然有人推测EPCs数量与内皮细胞功能、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相关性,但在本专利技术之前,却从未证实过EPCs数量和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综上所述,为了尽早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本领域迫切需要寻找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因素,并开发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试剂盒,以及相关的治疗药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辅助性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及检测试剂盒。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筛选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的方法,包括步骤(a)在测试组中,向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培养物中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并且,在对照组中,在不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的情况下,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b)将步骤(a)测试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未添加候选物的对照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如果测试组的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表明该候选物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b′)检测测试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并与对照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进行比较,其中测试组的循环内皮祖细胞的迁移能力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表明该候选物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b”)检测测试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并与对照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进行比较,其中测试组的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粘附能力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表明该候选物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狭窄。本专利技术还包括用上述方法筛选获得的候选治疗剂。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的用途,用于制备检测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试剂或试剂盒。较佳地,所述的特异性标志物选自CD133、KDR或vWF。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狭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促进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促进剂的用途,用于制备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药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冠状动脉狭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冠状动脉狭窄(或易感性)的方法,它包括步骤检测待检测个体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并与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的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相比较,如果待检测个体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对照少30%(较佳地少50%,更佳地少70%),就表明该个体冠状动脉狭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群。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CD133/KDR阳性细胞数、血清CRP浓度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图2显示了CD133/KDR阳性细胞数、血清CRP浓度和Gensini评分的关系图3显示了EPCs表型鉴定。图4显示了EPCs迁移能力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图5显示了EPCs粘附能力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人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专利技术人首次发现和证实了循环内皮祖细胞(EPC)与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极高的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辅助性参考指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该相关性提供了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和试剂盒。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人对10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死)作病变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分析;以CD133/KDR作为EPCs标记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CD133/KDR双标记细胞数量;对93例患者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化培养,检测EPCs迁移和粘附能力。试验结果证明,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EPCs数量较阴性者显著降低(p<0.01);EPCs数量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n=49,r=-0.318,p=0.016)。外周血EPCs数量与年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呈负相关(p=0.001,0.012);高血压和冠心病家族史患者EPCs数量显著减少(p=0.042,0.043)。冠心病患者EPCs迁移能力也较正常人显著下降,且多支病变较单支病变下降更显著(p<0.05)。EPCs迁移能力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n=55,r=-0.315,p=0.021)。冠心病患者EPCs粘附能力较正常人显著下降(p<0.05)。这表明,在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循环EPCs数量、迁移和粘附能力较正常人下降,且数量、迁移能力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EPCs数量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和血清CRP浓度负相关。由于循环EPCs具有血管修复作用,因此冠心病患者血管新生能力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减弱,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CRP可能通过影响EPCs数量、功能,推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如本文所用,术语“EPC”指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cells)。如本文所用,术语“CRP”指C-反应蛋白,它是一种炎性标志物。基于本专利技术的新发现,循环内皮祖细胞有多方面的新用途。这些用途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做为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另外,还可筛选促进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物质,这些初步筛选出的物质可构成一个筛选库,以便于人们最终可以从中筛选出能够有效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的药物。另一方面,循环内皮祖细胞的特异性标志物也可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检测个体中带有这些特异性标志(物)的循环内皮祖细胞,可以测定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从而作为早期辅助诊断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冠状动脉狭窄)的辅助性指标。利用循环内皮祖细胞,通过各种常规筛选方法,可筛选出与循环内皮祖细胞发生相互作用的物质,如抑制剂、激动剂或拮抗剂等。促进循环内皮祖细胞数量的激动剂或促进剂等,当在治疗上进行施用(给药)时,可以促进循环内皮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筛选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a)在测试组中,向循环内皮祖细胞的培养物中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并且,在对照组中,在不添加待筛选的候选物的情况下,培养并检测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b)将步骤(a)测试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未添加候选物的对照组中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如果测试组的循环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就表明该候选物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候选治疗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鼎良高平进汪海娅张怡周晓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