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675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正输入端、第一负输入端、第二正输入端、第二负输入端、电源正输出端、电源负输出端、第一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三功率二极管、第四功率二极管、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一DC‑DC隔离电源、第二DC‑DC隔离电源、供电电源和主控模块,所述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分别与主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保证输出稳定的情况下,可有效切换直流供电电源,对于直流供电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工程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源切换
,具体为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电力产品使用场合的特殊性,要求持续供电的能力非常高,直流系统作为高可靠性供电方案的首选,受制于系统的冗余考虑以及日常检修的需要,对大功率直流电源进行可靠切换需求明确。传统直流切换方式大多采用人工倒闸处理,系统风险较高,随着电力电子的发展,衍生出通过可控硅进行切换的直流静态开关系统,该类切换考虑失压检测时间和可控硅触发时间最快只能达到几毫秒,对于直流系统严重依赖的元件对几毫秒的停电具有不可忍受的需求,本专利旨在采用一种新的隔离的直流变换技术对于系统的切换确保没有任何的延时时间,从而满足系统的苛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正输入端、第一负输入端、第二正输入端、第二负输入端、电源正输出端、电源负输出端、第一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三功率二极管、第四功率二极管、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一DC-DC隔离电源、第二DC-DC隔离电源、供电电源和主控模块;所述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分别与主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负极接第一负输入端,正极接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一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第三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二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所述第四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出端,负极接第二负输入端;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入端接第二功率二极管负极,负输入端接第一功率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入端接第三功率二极管负极,负输入端接第四功率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出端均与电源正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负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负输出端均与电源负输出端相连;所述供电电源为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和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相连。优选的,所述供电电源由主直流供电电源和辅助直流供电电源同时供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在保证输出稳定的情况下,可有效切换直流供电电源,对于直流供电的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工程意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包括第一正输入端、第一负输入端、第二正输入端、第二负输入端、电源正输出端、电源负输出端、第一功率二极管D1、第二功率二极管D2、第三功率二极管D3、第四功率二极管D4、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K1、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K2、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K3、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K4、第一DC-DC隔离电源P1、第二DC-DC隔离电源P2、供电电源P3和主控模块C;所述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分别与主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D1负极接第一负输入端,正极接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K1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二极管D2正极接第一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K2输入端;第三功率二极管D3正极接第二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K2输入端;所述第四功率二极管D4正极接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K4输出端,负极接第二负输入端;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P1的正输入端接第二功率二极管D2负极,负输入端接第一功率二极管D1正极;所述第二DC-DC隔离电源P2的正输入端接第三功率二极管D3负极,负输入端接第四功率二极管D4正极;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P1的正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P2的正输出端均与电源正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P1的负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P2的负输出端均与电源负输出端相连;所述供电电源为主控模块C供电;所述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K1控制端、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K2控制端、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K3控制端和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K4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C相连。所述供电电源P3由主直流供电电源和辅助直流供电电源同时供电。工作原理:第一DC-DC隔离电源P1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P2均可在短时间内为电源正输出端和电源负输出端供电;当需要从主直流供电电源供电切换到辅助直流供电电源供电时,断开K1和K2,此时第二DC-DC隔离电源P2为电源正输出端和电源负输出端供电,当需要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供电切换到主直流供电电源供电时,原理类似。需要说明的是,本使用中涉及到的相关模块均为硬件系统模块或者为现有技术中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与硬件相结合的功能模块,该功能模块所涉及到的计算机软件程序或协议的本身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技术,其不是本系统的改进之处;本系统的改进为各模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连接关系,即为对系统的整体的构造进行改进,以解决本系统所要解决的相应技术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输入端、第一负输入端、第二正输入端、第二负输入端、电源正输出端、电源负输出端、第一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三功率二极管、第四功率二极管、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一DC‑DC隔离电源、第二DC‑DC隔离电源、供电电源和主控模块;所述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分别与主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负极接第一负输入端,正极接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一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第三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二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所述第四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出端,负极接第二负输入端;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入端接第二功率二极管负极,负输入端接第一功率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入端接第三功率二极管负极,负输入端接第四功率二极管正极;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正输出端均与电源正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DC‑DC隔离电源的负输出端和第二DC‑DC隔离电源的负输出端均与电源负输出端相连;所述供电电源为主控模块供电;所述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和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控制端均与主控模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式直流电源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正输入端、第一负输入端、第二正输入端、第二负输入端、电源正输出端、电源负输出端、第一功率二极管、第二功率二极管、第三功率二极管、第四功率二极管、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三直流真空断路器、第四直流真空断路器、第一DC-DC隔离电源、第二DC-DC隔离电源、供电电源和主控模块;所述第一正输入端和第一负输入端分别与主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二正输入端和第二负输入端分别与辅助直流供电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所述第一功率二极管负极接第一负输入端,正极接第一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出端;所述第二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一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第三功率二极管正极接第二正输入端,负极接第二直流真空断路器输入端;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国高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