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34457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以及夹设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第一基板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二基板设置有第二电极、绝缘层和第三电极,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夹持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上设置凹槽,不仅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形成的寄生电容,而且没有增加绝缘层的厚度,能够降低驱动电压,节省功耗;同时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板设置第一电极,能够使得负性液晶分子在凹槽边缘处不会排布混乱,也即抑制负性液晶分子在凹槽边缘处的翘起,使得相同电压下获得更好的穿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采用这种液晶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节能、无辐射等诸多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电视、个人电脑、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中。由于平板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据以随时随地进行拨打电话、收发信息、上网、玩游戏或者拍照等,这些便携式电子设备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由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容量有限,在难以充电的情形之下,不能满足使用者对使用时间的需求,因此便携式电子设备对其零部件,尤其是对其所采用的中小尺寸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功耗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降低液晶显示装置功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降低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来实现,然而,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降低容易导致穿透率也随之降低,从而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以实现在满足穿透率的前提下降低液晶面板的驱动电压的目的。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平坦层,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夹设于第一透明基底与平坦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的第二电极、绝缘层和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该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三电极之间,该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还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片层,所述第一电极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黑矩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平坦层形成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还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片层,所述黑矩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覆盖所述黑矩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平坦层形成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板包括还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片层,所述黑矩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彩色滤光片层覆盖所述黑矩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第一电极形成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所述平坦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零埃小于等于5000埃。优选地,所述液晶层的液晶分子为负性液晶分子。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为公共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像素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为公共电极。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单元,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提供光,其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采用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在夹持于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上设置凹槽,且凹槽设置于该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之间的区域,不仅能够减小第一电极层和第二电极层在施加驱动电压时形成的寄生电容,而且没有增加绝缘层的厚度,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驱动电压,节省功耗,从而提升使用该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终端的工作时间;同时通过在第一透明基板设置第一电极,该第一电极与第二透明基板的像素电极形成垂直电场,抑制负性液晶分子在凹槽边缘处的翘起,降低负性液晶分子的倾角,使得负性液晶分子在凹槽边缘处不会排布混乱,使得相同电压下获得更好的穿透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图2是第一基板上未设置第一电极时液晶分子在施加驱动电压时的旋转模拟图;图3是第一基板上设置第一电极时液晶分子在施加驱动电压时的旋转模拟图;图4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二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三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优选实施例一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一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剖视图,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10包括第一基板11、第二基板12、以及夹设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其中,第一基板11包括第一透明基底111,第一透明基底111包括靠近第二基板12设置的第一表面1111以及远离第二基板12设置的第二表面1112。第一基板11包括,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111的第一表面1111的第一电极112,黑矩阵层113,彩色滤光片层114以及平坦层115,黑矩阵层113位于第一电极112上并覆盖部分第一电极112,彩色滤光片层114形成于黑矩阵113上并覆盖黑矩阵层113和第一电极112,平坦层115形成于彩色滤光片层114上。优选的,第一电极112是透明电极,其可以例如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2直接形成于第一透明基底111的第一表面1111上,夹设于第一透明基底111和黑矩阵层113之间,第一电极112施加公共电压信号,彩色滤光片层114可以、但不限为RGB滤光层,彩色滤光片层114例如包括多个红色滤光图案、多个绿色滤光图案、多个蓝色滤光图案,且每个滤光图案分别对应于一个子像素区域。当然,彩色滤光片层114的结构和图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12包括第二透明基底121,第二透明基底121包括靠近第一基板11的第三表面1211和远离第一基板11的第四表面1212。第二基板12包括:形成于透明基底第三表面1211上的第二电极122、第三电极123、绝缘层124,第二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23分别位于不同层上,绝缘层124设置在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三电极之间以电性绝缘该第二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23,第二电极122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1221,该绝缘层124对应第二电极122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1221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凹槽125,即凹槽125位于相邻的两个条状子电极1221之间。第二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23中的其中一个作为像素电极,施加像素电压信号,另一个作为公共电极,施加公共电压信号。优选的,第二电极122与第三电极123是透明电极,其可以例如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是像素电极,第三电极是公共电极,当然,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二电极可以是公共电极,第三电极可以是像素电极。液晶层13填充于第一基板11和第二基板12之间,本实施中,液晶层13包括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分子,还包括混合于液晶分子之中的多个反应单体。其中,液晶分子为具有通过施加驱动电压即在特定方向上发生偏转取向特性的液晶材料,其通过施加的驱动电压的阈值以实现不同的偏转取向。反应单体为聚合性单体,其包括丙烯酸酯类树脂单体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平坦层,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夹设于第一透明基底与平坦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的第二电极、绝缘层和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该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三电极之间,该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以及夹设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平坦层,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夹设于第一透明基底与平坦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透明基底、形成于所述第二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一基板表面上的第二电极、绝缘层和第三电极,该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条状子电极,该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二电极与该第三电极之间,该绝缘层对应所述第二电极的相邻两个条状子电极之间的区域设置有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片层,所述第一电极直接形成于所述第一透明基底靠近所述第二基板一侧的表面上,所述黑矩阵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上并覆盖部分所述第一电极,所述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黑矩阵层上,所述平坦层形成于所述彩色滤光片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黑矩阵层,彩色滤光片层,所述黑矩阵层直接形成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蒋隽顾志英段周雄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