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30353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4 0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括左右门体和门轴、门轴的驱动装置和安全解锁装置,门轴的驱动装置是通过电机驱动蜗杆蜗轮,蜗轮通过主动轮带动一根同步带,同步带再带动左右两套轮系,实现同步驱动二根门轴正反向旋转动作,从而带动双内摆门相向同步打开或关闭。所述安全解锁装置是通过拉动安全绳和解锁销,在应急状态下,将蜗轮与蜗杆解开啮合,从而可通过人工自由的推开或关闭双扇内摆门,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安全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属汽车行业装备

技术介绍
公共汽车是一种最方便适用的公众出行交通工具,现有公汽的双扇内摆门的开关动力操纵机构主要有:气动内摆门及电动内摆门两种;气动内摆门是通过有杆气缸驱动门轴,门轴带动门板在车身门洞内摆动,该种驱动方式需要清洁干燥的压缩空气源。然而,新能源纯电动公汽为节能降噪需要,车上普遍不设空压机及气动组件,因此气动内摆门不适用于纯电动公汽。现有的纯电动公共汽车内摆门装置,是采用电机、减速机等装置,代替普通有杆气缸驱动门轴,带动门扇在车身门洞内摆动。电动内摆门装置主要有两种结构:其一是车门两侧各安装一套电机及减速装置;其二是车门两侧共用一套电机及减速装置,无论是单电机或双电机结构电动内摆门,均需较多齿轮、减速机等零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使用过程中,车门上方还会滴下油污,另一方面,有些电动内摆门没有设置安全解锁装置,不方便在应急情况下强制性开门,不利于安全使用。现有的外挂式塞拉门装置,是门扇沿X轴向和Y轴向按预定轨道平移的运动组合实现门扇塞拉(Y轴向位移)动作。在X轴向和Y轴向必须具备两套承载导向系统,单片机控制,结构复杂造价高昂贵。现有的齿轮齿条式双内摆车门装置,其车门两侧共用一套电机及减速装置。但这种电动内摆门均需要使用大量的齿轮、减速机等零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部分电动齿轮齿条式内摆门无安全解锁装置,不利于安全使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差速运动的电动双扇内摆门系统”(CN201611234467.8),是利用差速器原理实现上下的输出轮转动,使上输出轮驱动的双面同步带及由下输出轮驱动的单面同步带带动左右门轴实现门的开启与闭合动作,但是使用减速器驱动上下两根同步带,左右两扇门同步性非常差,机构显得十分庞大和复杂。也有如中国技术专利“客车用电动推杆内摆门”(201520027709.0)和“客车用电机内藏式电动内摆门”(201520027903.9)所公开的,采用电动推杆驱动内摆门方式,该种结构不足之处是:结构相对复杂,由于公汽的开关门次繁多,电动推杆的无故障运行时间较短,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存在问题,设计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括左右门体和门轴、门轴的驱动装置和安全解锁装置,门轴的驱动装置是通过电机驱动蜗杆蜗轮,蜗轮通过主动轮带动一根同步带,同步带再带动左右两套轮系,实现同步驱动二根门轴正反向旋转动作,从而带动双内摆门相向同步打开或关闭。所述安全解锁装置是通过拉动安全绳和解锁销,在应急状态下,将蜗轮与蜗杆解开啮合,从而可通过人工自由的推开或关闭双扇内摆门,结构简单,操控方便,安全实用性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括:对称分布的左门体1和右门体4、滑道2、电机6、蜗杆10、蜗轮11,还包括控制单元、安全解锁装置;所述左门体1的左侧设置有左门轴5,右门体4的右侧设置有右门轴23、所述左门轴5和右门轴23上部和下部分别固连一支转臂,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左门体1和/或右门体4铰接,左门体1和右门体4的上沿均设置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的上端定位在滑道2中,所述电机6固连在电机座30上,电机6用于驱动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所述蜗轮11用于通过同步带轮、同步带17和齿轮驱动左门轴5和右门轴23旋转,进一步的带动左门体1与右门体4相向摆动式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轮包括: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所述同步带17分别与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啮合,左同步带轮12的旁边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同步带17包角的张紧轮13;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16、第五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21与左同步带轮12同轴,所述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二齿轮22固连在左门轴5的上端;所述第三齿轮20与右同步同带轮14同轴,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20啮合,所述第五齿轮15与第四齿轮16啮合,第五齿轮15固连在右门轴4的上端。如上所述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和蜗轮11设置在一对相互扣合的上盖32和下盖33内,所述电机座30与上盖32和下盖33之间通过呈垂直向设置的一对插销31铰接;所述蜗杆10的二端设置有安装在上盖32和下盖33之间球面轴承38,其中:位于右侧外端的球面轴承可以在上盖32和下盖33之间设置的槽口内前后向滑动。由此实现蜗杆10与蜗轮11之间的啮合或者分离。如上所述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解锁装置包括:拉耳一34、拉耳二35、扣环36、解锁销37;所述拉耳一34和拉耳二35分别设置在上盖32和下盖33的右侧,所述扣环36固连在蜗杆10的右侧末端,拉耳一34和拉耳二35与扣环36之间分别设置有拉力弹簧;所述解锁销37旋接在蜗杆10的右侧末端;解锁销37与设置在外部的安全绳连接;正常状态下,所述拉力弹簧分别将拉耳一34和拉耳二35与扣环36拉紧,确保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应急情况下,人工拉动安全绳并克服拉力弹簧拉力作用,将所述解锁销37向前方拉出,由此解开蜗杆10与扇形蜗轮11之间的啮合。如上所述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控制电机6正反转的双向启动按钮、急停按钮、用于检测左门体1和右门体4处于全开或全关状态时的位置传感器或接近开关、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用于逻辑控制电机15的运转或停止。本技术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蜗轮蜗杆和轮系的作用,驱动电机的功率更小,更省力,成本更低,同时结构简单,稳定可靠,左右两侧门体协调性更高,更加实用。本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轴侧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主视图;图3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开门时驱动机各构轮系示意图,关门时所述同步带走向与图中箭头方向相反;图5是安全解锁装置与驱动机构之关系示意图;图6是图5中内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记说明:图1至图5中,1—左门体,2—滑道,3—转臂,4—右门体,5—左门轴,6—电机,9—主动轮,10—蜗杆,11—蜗轮,12—左同步带轮,13—张紧轮,14—右同步带轮,15—第五齿轮,16—第四齿轮,17—同步带,20—第三齿轮,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右门轴,30—电机座,31—插销,32—上盖,33—下盖,34—拉耳一,35—拉耳二,36—扣环,37—解锁销,38—球面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技术方案中未详细述及的,均为公知技术。参见图1~图6,本技术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括:对称分布的左门体(1)和右门体(4)、滑道(2)、电机(6)、蜗杆(10)、蜗轮(11),还包括控制单元、安全解锁装置;所述左门体(1)的左侧设置有左门轴(5),右门体(4)的右侧设置有右门轴(23)、所述左门轴(5)和右门轴(23)上部和下部分别固连一支转臂,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左门体(1)和/或右门体(4)铰接,左门体(1)和右门体(4)的上沿均设置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的上端定位在滑道(2)中,所述电机(6)固连在电机座(30)上,电机(6)用于驱动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所述蜗轮(11)用于通过同步带轮、同步带(17)和齿轮驱动左门轴(5)和右门轴(23)旋转,进一步的带动左门体(1)与右门体(4)相向摆动式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轮包括: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所述同步带(17)分别与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啮合,左同步带轮(12)的旁边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同步带(17)包角的张紧轮(13);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16)、第五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21)与左同步带轮(12)同轴,所述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二齿轮(22)固连在左门轴(5)的上端;所述第三齿轮(20)与右同步带轮(14)同轴,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20)啮合,所述第五齿轮(15)与第四齿轮(16)啮合,第五齿轮(15)固连在右门轴(4)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步带驱动双内摆电动车门,包括:对称分布的左门体(1)和右门体(4)、滑道(2)、电机(6)、蜗杆(10)、蜗轮(11),还包括控制单元、安全解锁装置;所述左门体(1)的左侧设置有左门轴(5),右门体(4)的右侧设置有右门轴(23)、所述左门轴(5)和右门轴(23)上部和下部分别固连一支转臂,所述转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左门体(1)和/或右门体(4)铰接,左门体(1)和右门体(4)的上沿均设置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轴的上端定位在滑道(2)中,所述电机(6)固连在电机座(30)上,电机(6)用于驱动蜗杆(10),所述蜗杆(10)与蜗轮(11)啮合,所述蜗轮(11)用于通过同步带轮、同步带(17)和齿轮驱动左门轴(5)和右门轴(23)旋转,进一步的带动左门体(1)与右门体(4)相向摆动式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轮包括: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所述同步带(17)分别与主动轮(9)、左同步带轮(12)和右同步带轮(14)啮合,左同步带轮(12)的旁边还设置有用于增加同步带(17)包角的张紧轮(13);所述齿轮包括:第一齿轮(21)、第二齿轮(22)、第三齿轮(20)、第四齿轮(16)、第五齿轮(15);所述第一齿轮(21)与左同步带轮(12)同轴,所述第二齿轮(22)与第一齿轮(21)啮合,第二齿轮(22)固连在左门轴(5)的上端;所述第三齿轮(20)与右同步带轮(14)同轴,所述第四齿轮(16)与第三齿轮(20)啮合,所述第五齿轮(15)与第四齿轮(16)啮合,第五齿轮(15)固连在右门轴(4)的上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亚松魏坤王川余莹熊新卫唐小琦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智能控制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