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被动散热组件的扬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1835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1 02:48
一种扬声器,包含第一壳体,界定气密声腔室;声音驱动器,设置在该气密声腔室中;第二壳体,界定第二腔室,并设置相邻于该气密声腔室;热源,设置于该第二腔室中;被动喇叭,设置为在连通该气密声腔室及该第二腔室;以及通风口,设置为在连通该第二腔室及该扬声器的外部;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为响应该声音驱动器的移动而移动;该被动喇叭更被配置为在移动期间引导气流靠近该热源,且引导该气流通过该通风口至该扬声器的外部。

A loudspeaker with a passive radiat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被动散热组件的扬声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声音扬声器,尤其是一种在内部具有空气泵系统以提供循环及冷却的扬声器。
技术介绍
使用在家庭音响与剧院系统及音讯应用(audioapplication)的声音扬声器,通常会包括一个驱动器及其他电子组件设置于壳体中。这些各种的组件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热。而过热的问题会对声音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且会使得音响组件、电子组件及结构组件提早毁损。传统尝试设置于音响设备中用来散热的系统包括有主动系统像是电动风扇,或是被动系统像是表现较不佳的通风口。其他已知的设置亦有利用复杂的散热结构,像是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散热鳍片。这些已知的系统由于无法提供足够的冷却,导致声音的表现衰减或者是弱化或热当机,以及增加了各个音响配置的成本及复杂性。因此,需要一种扬声器包含有效、简单且经济的配置,以对扬声器的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扬声器,其包含:第一壳体,界定气密声腔室;声音驱动器,设置在该气密声腔室中;第二壳体,界定第二腔室,并设置相邻于该气密声腔室;热源,设置于该第二腔室中;被动喇叭,设置于连通该气密声腔室及该第二腔室之处;以及通风口,设置于连通该第二腔室及该扬声器的外部;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为响应该声音驱动器的移动而移动;该被动喇叭更被配置为在移动期间引导气流靠近该热源,且引导该气流通过该通风口至该扬声器的外部。本专利技术也提供一种散热组件,用于扬声器。该扬声器包含设置于气密式腔室的驱动器以及设置于该气密式腔室之外的热源。该散热组件包含被动喇叭,设置为连通该气密式腔室及该热源;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于为响应该驱动器的移动而进行移动;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为在该移动期间引导气流至该热源以及该扬声器的外部。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从扬声器散热的方法,包含:界定气密式腔室;设置声音驱动器于该气密式腔室中;设置被动喇叭于连通该气密式腔室及热源,该热源是设置于该气密式腔室外部;该驱动器使得该被动喇叭对应移动;其中,该被动喇叭的该移动引导气流往热源以及该扬声器的外部流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被特别地记载及明确地要求于说明书结尾处的权利要求书中。结合以下的图式及随后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他特征及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将部份部件以透视表示的扬声器的部份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扬声器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将部份区域以透明描绘的扬声器的部份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扬声器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扬声器12…第一壳体14…声音腔室16…前侧面18…后侧面20…頂面22…底面24…驱动器26…被动喇叭28…第二壳体30…后侧面32…顶面34…底面36…印刷电路板腔室(PCB腔室)38…印刷电路板组件(PCBA)40…通风口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为具有界定声音腔室(acousticchamber)14的第一壳体12的扬声器10。声音腔室14为气密式组件,且透过第一壳体12的结构部件与扬声器10的外部隔离。在此,第一壳体12包含前侧面16、后侧面18、頂面20、底面22以及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不同的侧面及端部包含平板,如图所示,彼此相连接以形成相对于外部为密封的细长平行六面体。这些平板是一体成型地连接在一起,或是透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例如透过焊接、黏合等。如此,声音腔室14不与外部流体相连通,且因而与外部隔离。驱动器24设置于声音腔室14中且位于第一壳体12的前侧面16。驱动器24是设置用以产生声音及将声音导向扬声器10外部的电动部件。被动喇叭26设置于第一壳体10的后侧面18。被动喇叭26是一个无动力的被动部件,被配置为响应驱动器24的移动而移动。举例来说,在一实施例中,被动喇叭26包含振膜,且具有悬边(surround)延伸围绕着振膜,以允许振膜的振荡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是垂直于第一壳体12背侧面18的方向运动。如图所示,通常被动喇叭26是椭圆形。然而,此形状仅是例示。被动喇叭26可以是任何所需的形状,只要能够完成所需的动作。扬声器10更包含第二壳体28组设至第一壳体12及/或与第一壳体一体成型,且实质上为接续延伸。第一壳体12的后侧面18形成第二壳体28的前侧面。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的后侧面18在扬声器10内部延伸且由第一壳体12及第二壳体28共享。第二壳体28还包含后侧面30、顶面32、底面34以及相对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在本实施例中,这些不同的侧面及端部包含相连接以形成细长平行六面体的平板。这些平板是一体成型地连接在一起,或是透过任何适当的方式固定,例如透过焊接、黏合等。第二壳体28界定印刷电路板腔室36(printedcircuitboardchamber,后称“PCB腔室36”)。印刷电路板组件38(printedcircuitboardassembly,后称“PCBA38”)设置于PCB腔室36中。第二壳体28更包含通风口40,通风口40能让在PCB腔室36中的空气流动至扬声器10外部,且还可让外部空气流入PCB腔室36中。通风口40可为任何形式或结构,只要足以实现所需的气流。举例来说,在一实施例中,通风口40包含形成于第二壳体28的一或多个侧面的复数开口。这些开口建立了流体通路,由PCB腔室36通到形成第二壳体28不同侧面的平板,并至扬声器10外部的流体通路。如图3所示,通风口开口40配置于靠近主PCBA38。如图所示,部份的通风口开口40是矩形且有不同的尺寸。其他的通风口开口40则是倒T形。各通风口开口40可以为相似的形状及尺寸,或是可以为依据所需的特定应用而改变形状及/或尺寸。举例来说,通风口开口40可以是直线及/或曲线及/或其组合,并且可以是相同的或不同的尺寸。电子组件设置于扬声器10的PCB腔室36中,像是主PCBA38,在扬声器10使用时会发热。在未经过处理时,这些聚集的热会影响扬声器10在声音的表现,或甚至毁损扬声器10的各个电子部件或磁性部件。扬声器藉由在靠近主PCBA处产生气流,以及透过通风口40产生进出PCB腔室36的气流,来散去这些热。驱动器24包含在使用扬声器10时会移动的声音产生部件。因为声音腔室14是气密式且密封着一定体积的空气,驱动器24的移动透过声音腔室14传递到了被动喇叭26,使得被动喇叭26对应驱动器24的移动而移动。也就是说,驱动器24的移动在声音腔室的翼片(airfoil)中产生扰动,以传递作用力至被动喇叭2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被动喇叭26的结构包含弹性悬边延伸围绕振膜,传导到被动喇叭26的作用力会造成振膜的振荡。施加于被动喇叭26的作用力使振摸向外移动至PCB腔室36中。然而,这个移动会被弹性悬边所限制,弹性悬边将会回应反作用力使振膜回到中间位置(neutralposition)或是回到位于声音腔室中的负向位置(negativeposition)。在这个方式下,会造成被动喇叭26的振荡。在本实施例中,被动喇叭26的移动是垂直第一壳体12的后侧面18。当被动喇叭26受力进入PCB腔室36中时,会对一定体积的空气对应施加作用力。被动喇叭26被设置来使得气流被导引流向且环绕主PCBA,并流向通风口40,以自PCB腔室36排出特定体积的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被动散热组件的扬声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界定气密声腔室;声音驱动器,设置在该气密声腔室中;第二壳体,界定第二腔室,并设置相邻于该气密声腔室;热源,设置于该第二腔室中;被动喇叭,设置为在连通该气密声腔室及该第二腔室;以及通风口,设置为在连通该第二腔室及该扬声器的外部;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为响应该声音驱动器的移动而移动;其中,该被动喇叭更被配置为在移动期间引导气流靠近该热源,且引导该气流通过该通风口至该扬声器的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2.06 US 15/370,173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壳体,界定气密声腔室;声音驱动器,设置在该气密声腔室中;第二壳体,界定第二腔室,并设置相邻于该气密声腔室;热源,设置于该第二腔室中;被动喇叭,设置为在连通该气密声腔室及该第二腔室;以及通风口,设置为在连通该第二腔室及该扬声器的外部;其中,该被动喇叭被配置为响应该声音驱动器的移动而移动;其中,该被动喇叭更被配置为在移动期间引导气流靠近该热源,且引导该气流通过该通风口至该扬声器的外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被动喇叭为一被动式振膜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壳体的后壁,且该被动喇叭包括弹性悬边延伸围绕振膜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壳体设置于相邻该第一腔室之该后壁,该被动式振膜组件具有第一侧设置于该气密声腔室内以及相对的第二侧设置于该第二腔室内。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及该第二壳体为相连接设置,且该第一壳体的后壁形成该第二壳体的前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热源包括印刷电路板组件。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通风口包括形成穿过该第二壳体的后壁的开口。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该通风口包括穿过该后壁所形成的复数开口,且排列于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亦强吴益铭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迪芬尼电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