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压转换电路与电池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电压转换
,特别涉及应用于交流转换为直流或者直流转换直流的电池充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及电池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便携式电子装置中大多选择可重复充电的充电电池作为其驱动源。那么,将充电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也随之应运而生。然而,目前充电电路仅能够选择交流电源进行充电,而无法直接选用直流蓄电池进行充电,也即是无法同时汇集多相交流电(两相或者三相交流电,220V/50Hz)与单相直流电源进行电压转换的功能,由此导致充电电路使用不方便,用户体验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前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且用户体验性较高的电压转换电路。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具有前述电压转换电路的电池充电器。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相互并联的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与第三导电支路以及用于输出驱动电压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的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相互并联的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与第三导电支路以及用于输出驱动电压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的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的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电极端,所述第四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当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相互并联的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与第三导电支路以及用于输出驱动电压的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第四开关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一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的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的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所述第三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电极端,所述第四开关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一电极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电极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电容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之间;当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处于电性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与第四开关处于电性截止状态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处于多相输入模式,所述第一导电支路、第二导电支路和第三导电支路分别自所述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接收三相电源信号并且将所述三相电源信号转换为驱动电压并且将所述驱动电压自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当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处于电性截止状态,且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处于电性导通状态时,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处于单相输入模式,所述第一导电支路自其电源信号的输入端接收单相电源信号经由所述第一导电支路转换为所述驱动电压,所述第二导电支路、所述第三导电支路、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第一输出端以及所述第二输出端输出构成导电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处于单相输入模式且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容交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或者通过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导通构成降压电路,以将所述第一电容所存储的电能自所述第一输出端存储至所述第二电容中。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处于单相输入模式且当所述第一输出端的电压小于阈值电压时,所述第一电容交替通过所述第二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或者通过所述第三导电支路与所述第二电容导通以构成升压电路,以将所述第二电容中存储的电能返回到所述第一电容且自所述第一输出端输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还包括用于接收所述电源信号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导电支路包括第一导电端、第一储能电感、第一整流元件、第二整流元件,所述第一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储能电感的一端,所述第一储能电感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一连接端,所述第一整流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整流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整流元件与第二整流元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串联;所述第二导电支路包括第二导电端、第二储能电感、第三整流元件、第四整流元件,所述第二导电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第三整流元件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二储能电感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导电端与第二连接端,所述第四整流元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三整流元件与所述第四整流元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端串联;所述第三导电支路包括第三导电端,第三储能电感、第五整流元件以及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宋安国,王帆,吴壬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欣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