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51021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用于夹持屋顶的屋面肋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在屋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快速拆装,且能够使用市面上绝大多数屋顶,且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

A roof hol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discloses a roof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first clamping piece and matched to the two clamping par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fixing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lamping. The clamping piece comprises second supporting part and the supporting part second and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necting parts, and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art comprises at least one of the clamping ribs used for roof roof clamping part of the firs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support part for supporting the roof,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that the first clamping part and the second clamping pie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quickly disassembled, and can use most of the roofs on the market, and can play a good fixed r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屋顶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的建筑物的屋面设计中,金属锁缝屋面是最为常见的设计方式。所谓的金属锁缝屋面,其通过将相邻的面板沿着面板的竖直方向边缘、通过卷边相互锁扣在一起,从而形成垂直于屋面的锁缝。这样,面板与面板之间通过金属锁缝相连,形成一个联系紧密近乎刚性的屋面系统,大大增强各面板之间紧密连接,确保屋面密封防水、保温等性能。金属锁缝屋面因其良好的整体密封性而备受屋面设计青睐。然而,当需要在屋顶安装如空调风机支架、太阳能组件等各类屋顶的附属设备时,往往需要直接打破屋顶的面板,在檩条上采用螺栓或铆接固定一个附属支座,这直接破坏了金属锁缝屋面的密封性。即使之后在屋顶打破位置涂胶进行密封,而随着密封胶的老化,仍会出现漏水等问题;而且长期以往,直接加快屋面构件的腐蚀,缩短屋面的使用寿命。为了克服传统直接打破面板安装屋顶附属设备对于金属锁缝屋面的破坏,人们开始研发各类适用于金属锁缝屋面的夹具。以求通过这类夹具在不破坏金属锁缝屋面的前提下牢固地安装屋顶附属设备。综上所述,提供一种能够不破坏屋顶结构的屋顶夹具是我们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安装方便且不易破坏屋顶的屋顶夹持装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件及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支撑部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支撑部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用于夹持屋顶的屋面肋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支撑在屋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二者其中之一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待固定装置相连,以使所述待固定装置固定在屋顶上。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别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各自包括一弯折部以适应相应屋顶的屋面肋。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一内延部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的第二内延部,其中所述第一内延部与所述第二内延部相互配合的夹持在屋顶的屋面肋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向外延伸,使得当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配合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成“八”字型。优选的,所述第一内延部与所述第二内延部位置相对。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相契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第二夹持件相连。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与所述屋顶的屋面肋相配合。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一弯折部。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处具有一弯折部。本技术的优点为:本技术能够快速拆装,能够使用市面上绝大多数屋顶,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使用寿命长,且并不破坏屋顶结构,不会给屋顶造成伤害;通过本技术的夹持部,能够夹住屋顶的屋面肋,并通过支撑部支撑在屋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爆炸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第一凸部3第一凹部4第二凸部5第一内延部6第二内延部7第二凹部8第一支撑部9第二支撑部10固定部1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1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件1及第二夹持件2,所述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支撑部9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9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二支撑部10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用于夹持屋顶的屋面肋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支撑在屋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连,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二者其中之一包括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与待固定装置相连,以使所述待固定装置固定在屋顶上,其中待固定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光伏组件(例如:柔性光伏组件、单晶硅光伏组件、多晶硅光伏组件、非晶硅光伏组件)、起承载作用的承载装置(例如:钢板、不锈钢板、铁板、铝板、铜板等)。本技术通过两个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技术,但实施本技术并不局限在本技术提供的两个实施例。以下为实施例1,如下所示: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涉及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第一夹持件1及设置有所述固定部11的第二夹持件2,所述固定部11的顶端呈“一”型,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内延部6与第二内延部7,并且分别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对位置设置孔,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其中的一个孔位于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之间,另一个孔位于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之间,或其中的一个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一内延部6之间,另一个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13与所述第二内延部7之间。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孔设置有螺纹,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如图3所示,在所述固定部11的顶端设有孔,所述孔设置有螺纹,且孔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内延部6与所述第二内延部7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内延部6与所述第二内延部7长度、形状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内延部6与所述第二内延部7相互配合的夹持在屋顶的屋面肋上。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分别向外侧延伸。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连接部12包括第一凸部3,所述第一连接部13包括第一凹部4,所述第一凸部3与所述第一凹部4相契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连。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第一支撑部9从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连接处向外延伸,所述第二支撑部10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的连接处向外延伸,使得当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互配合后,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成“八”字型。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组成所述屋顶夹持装置的材料为铜、铁、铝其中之一或组合物。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方案为所述固定部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2的连接处具有一弯折部。以下为实施例2,如下所示:如图4和5所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第二夹持件2及设置有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屋顶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件(1)及第二夹持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支撑部(9)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9)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二支撑部(10)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用于夹持屋顶的屋面肋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支撑在屋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夹持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夹持件(1)及第二夹持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支撑部(9)及与所述第一支撑部(9)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所述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二支撑部(10)及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且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至少其中之一包括用于夹持屋顶的屋面肋的夹持部,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支撑在屋顶上,且所述第一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3)相互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与所述第二夹持件(2)二者其中之一包括固定部(11),所述固定部(11)与待固定装置相连,以使所述待固定装置固定在屋顶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分别向外侧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9)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0)各自具有一弯折部以适应相应屋顶的屋面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9)上的第一内延部(6)与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10)上的第二内延部(7),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瑞张大鹏邓来明张连彬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