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8792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33
一种自行车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包含有一外管及位于该外管上方的一上管。该坐垫柱的内部配置有一高度调整装置,及一避震缓冲装置。该高度调整装置的一支撑端,伸入该上管内,间接支撑该上管;该避震缓冲装置配置于该上管内部,且位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上方。该避震缓冲装置包含有一密闭腔室、一缓冲组件及一气体。该气体被灌入该密闭腔室内,以改变该密闭腔室内的气压。该缓冲组件具弹性,设置于该密闭腔室内,对该上管具一往上弹性支撑力。由此,该坐垫被乘坐下压时,具一避震缓冲力,且该避震缓冲力及软硬度大小,是经由调整该避震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大小来达成,而且可依据骑乘者的体重或喜好度,来随时调整。

Bicycle cushion column structure

A bicycle bicycle cushion column consists of an outer tube and a top tube above the outer tube. The internal configuration of the cushion column has a height adjustment device and a shock absorber. A supporting end of th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extends into the upper pipe to indirectly support the upper pipe,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buffer devic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upper pipe and is positioned above the height adjusting device. The shock absorber consists of an airtight chamber, a buffer assembly and a gas. The gas is injected into the chamber to change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chamber. The buffer assembly is elastic and is set in the interior of the closed chamber and has an upward elastic supporting force to the upper tube. Therefore, when the cushion is pressed down, it has a shock absorbing buffer force, and the damping force and the hardness and hardness of the cushion are achieved by adjusting the air pressure in the shock absorber, and it can be adjusted at any time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or preferences of the rid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行车坐垫柱结构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尤指一种能提供骑乘者乘坐在坐垫上时,具有一避震缓冲力,而且该避震缓冲力及软硬度,可经由调整该避震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大小来达成,而且可依据骑乘者的体重或避震缓冲力的软硬度喜好来随时做调整的自行车坐垫柱结构。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坐垫柱,突伸于车架的上方,用来支撑坐垫。坐垫须依据骑乘者的身高来做调整,以使骑乘时具舒适性。所以,坐垫柱内部都设置有轴向长度调整的升降装置,供骑乘者调整坐垫高度至所适合的高度。为了使骑乘者坐上坐垫时能具一避震缓冲力,习知有的会在该坐垫柱内另配置一弹簧,使该弹簧的预压支撑,使得该坐垫被坐上时能具避震缓冲舒适效果。但是,习知由该弹簧来使坐垫被乘坐时具有避震缓冲效果,该弹簧一被安装,弹簧的弹簧常数(K)即固定,要改变弹簧常数唯有换装所需弹簧常数的不同弹簧。该弹簧的换装,工作繁琐,一般骑乘者不易换置,只有制造业者才有能力处理。因此,一台自行车若安装有弹簧或其他缓冲组件来使坐垫乘坐时具避震缓冲效果,其避震缓冲力是不能随着骑乘者的体重或喜好任意调整的。上述缺陷,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坐垫具一避震缓冲力,且该避震缓冲力是可调整的,该调整是可依据骑乘者的体重或避震缓冲力的软硬度喜好度来随时进行调整的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座垫柱的上管内部安装一避震缓冲装置。该避震缓冲装置区隔有一密闭腔室,该密闭腔室的底端具一隔件,该隔件被一高度调整装置伸入该上管内的一支撑端所支撑,该密闭腔室内具一缓冲组件,该缓冲组件的底端与该隔件接触,顶端与该上管的顶端间接连接。具一气体,经由一气嘴灌入该密闭腔室内,使该密闭腔室内具一气体压力。由该等设置,骑乘者坐上坐垫时,该上管轴向下移时,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被该隔件、该支撑端支撑,而顶端随着该上管轴向下移,使该缓冲组件及气体同时被压缩,以此坐上坐垫时具避震缓冲效果。该气体的气压大小,可经由该气嘴来充灌调整,因此,该坐垫的避震缓冲力及软硬度,可经由调整该避震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大小来达成,而且可依据骑乘者的体重及软硬喜好度来随时调整。下面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详述如下:一种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管及位于该外管上方的一上管;该外管的外壁位置处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固定;该上管具一顶端,该顶端配置有一锁固装置,用以连接坐垫;该上管具一底端,由该外管的顶端伸入该外管内部;该坐垫柱的内部配置有高度调整装置,及避震缓冲装置;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支撑端伸入该上管内,间接支撑该上管;该避震缓冲装置配置于该上管内部,且位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上方,包含有密闭腔室、缓冲组件及气体;其中,该密闭腔室位于该上管的内部,由底端设置有一隔件、顶端配置有一上盖及该上管的内壁所区隔而成;该隔件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触接,该隔件的底端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该支撑端触接;该上盖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固定;具有气嘴,由该密闭腔室外连通至该密闭腔室内,供充填该气体进入该密闭腔室内,以改变该密闭腔室内的气压;该缓冲组件具弹性,设置于该密闭腔室内,该缓冲组件底端与该隔件接触,顶端与该上盖接触,该缓冲组件对该上管具一往上弹性支撑力。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隔件的外壁配置有一阻油环及一耐磨环,与该上管的内壁触接。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上盖的外壁设置有一阻气环与该上管内壁触接。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缓冲组件是一弹性橡胶,中间具一轴向的穿孔。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缓冲组件是一压缩弹簧。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高度调整装置包含有一缸体及一管状的活塞杆,以及一控制单元;该缸体的顶端即为该支撑端,伸入该上管内;该活塞杆的一顶端伸入该缸体的内部,一底端与该外管内部所固接的一固定盖固定,该活塞杆的内部穿设一撞针,该撞针可被该控制单元顶推而打开该缸体内部的一阀门,使该缸体与活塞杆二者间可进行相对轴向位移调整。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上管的内壁与该缸体的外壁之间具一间隙,该间隙的上端受该阻油环所区隔,下端则受一下阻油环所阻隔,该下阻油环固定在该上管的底端内壁,该间隙内充填有一油液。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控制单元经由固定在该自行车把手上的一控制扳件来控制。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高度调整装置是一气压棒。上述自行车坐垫柱结构中,该高度调整装置是一油压棒。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骑乘者坐上坐垫时,该上管轴向下移时,该缓冲组件的底端被该隔件、该支撑端支撑,而顶端随着该上管轴向下移,使该缓冲组件及气体同时被压缩,以此坐上坐垫时具避震缓冲效果。该气体的气压大小,可经由该气嘴来充灌调整,因此,该坐垫的避震缓冲力及软硬度,可经由调整该避震缓冲装置内的气压大小来达成,而且可依据骑乘者的体重及软硬喜好度来随时调整。【附图说明】图1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面分解图。图3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坐垫高度调整动作图。图6-7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坐垫避震缓冲动作图。图中标号说明如下:坐垫柱1外管10上管20位置处11顶端21锁固装置22底端23高度调整装置3避震缓冲装置4缸体30活塞杆31控制单元32顶端(支撑端)300顶端310底端311固定盖12撞针312密闭腔室40缓冲组件41气体42隔件400上盖401阻油环402耐磨环403牙面401a、401b阻气环401c气嘴401d穿孔410间隙24下阻油环25油液26【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坐垫柱1具有一外管10及位于该外管10上方的一上管20。该外管10的外壁一位置处11与自行车的车架固定。该上管20的一顶端21配置一锁固装置22,用以连接坐垫;具一底端23是由该外管10的顶端伸入该外管10内部。于该坐垫柱1的内部配置有可供调整坐垫高度用的一高度调整装置3,及可使坐垫被坐上时具有避震缓冲功能的一避震缓冲装置4。其中,该高度调整装置3,请参阅图1和图3所示。为一气压棒或油压棒,大部分配置于该外管10内部。本实施例以气压棒为例,包含有二者可作相对轴向调整位移的一缸体30及一管状的活塞杆31,以及一控制单元32。其中该缸体30的一顶端300(亦称之支撑端)伸入该上管20内,用以间接支撑该上管20的顶端21。该活塞杆31的一顶端310伸入该缸体30的内部,一底端311与该外管10内部所固接的一固定盖12固定,使该活塞杆31被固定不动。该活塞杆31的内部穿设一撞针312,该撞针312可被该控制单元32顶推而打开该缸体30内部的一阀门,使该缸体30与活塞杆31二者可进行相对轴向位移,使该上管20随着该缸体30位移而调整坐垫的高度。上述控制单元32可经由固定在自行车把手上的控制扳件来控制。该避震缓冲装置4,请参图1-2所示。配置于该上管20内部,位于该高度调整装置3的上方,该高度调整装置3的该缸体30经由该避震缓冲装置4的设置,具有间接支撑该上管20及坐垫的功效。包含有一密闭腔室40、一缓冲组件41及一气体42。该密闭腔室40位于该上管20的内部,由底端设置有一隔件400(可为一活塞)、顶端配置有一上盖401及该上管20内壁所区隔而成。该隔件400的外壁配置有一阻油环402及一耐磨环403以与该上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行车坐垫柱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管及位于该外管上方的一上管;该外管的外壁位置处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固定;该上管具一顶端,该顶端配置有一锁固装置,用以连接坐垫;该上管具一底端,由该外管的顶端伸入该外管内部;该坐垫柱的内部配置有高度调整装置,及避震缓冲装置;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支撑端伸入该上管内,间接支撑该上管;该避震缓冲装置配置于该上管内部,且位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上方,包含有密闭腔室、缓冲组件及气体;其中,该密闭腔室位于该上管的内部,由底端设置有一隔件、顶端配置有一上盖及该上管的内壁所区隔而成;该隔件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触接,该隔件的底端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该支撑端触接;该上盖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固定;具有气嘴,由该密闭腔室外连通至该密闭腔室内,供充填该气体进入该密闭腔室内,以改变该密闭腔室内的气压;该缓冲组件具弹性,设置于该密闭腔室内,该缓冲组件底端与该隔件接触,顶端与该上盖接触,该缓冲组件对该上管具一往上弹性支撑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外管及位于该外管上方的一上管;该外管的外壁位置处与该自行车的车架固定;该上管具一顶端,该顶端配置有一锁固装置,用以连接坐垫;该上管具一底端,由该外管的顶端伸入该外管内部;该坐垫柱的内部配置有高度调整装置,及避震缓冲装置;该高度调整装置的支撑端伸入该上管内,间接支撑该上管;该避震缓冲装置配置于该上管内部,且位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上方,包含有密闭腔室、缓冲组件及气体;其中,该密闭腔室位于该上管的内部,由底端设置有一隔件、顶端配置有一上盖及该上管的内壁所区隔而成;该隔件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触接,该隔件的底端与该高度调整装置的该支撑端触接;该上盖的外壁与该上管的内壁固定;具有气嘴,由该密闭腔室外连通至该密闭腔室内,供充填该气体进入该密闭腔室内,以改变该密闭腔室内的气压;该缓冲组件具弹性,设置于该密闭腔室内,该缓冲组件底端与该隔件接触,顶端与该上盖接触,该缓冲组件对该上管具一往上弹性支撑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隔件的外壁配置有一阻油环及一耐磨环,与该上管的内壁触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坐垫柱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盖的外壁设置有一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英信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穗高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