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50765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20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包括极板输送装置、极板检测装置、极板搬运装置、极板盒搬运装置、极板盒输送装置和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极板检测装置位于极板输送装置的中间部位,极板搬运装置横跨在极板输送装置和极板盒输送装置之间,极板盒搬运装置位于极板盒出料端与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的进料端之间;所述极板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的输送方向相同并且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位于同一直线上,极板检测装置位于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综上所述,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自动检测和自动上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
本专利技术涉及蓄电池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以及汽车的飞速发展,与之车上动力电源也迅速的发展,但是电池在生产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造成了市场的电池产品质量很不均匀,电池的容量后期循环寿命达不到设计的使用寿命,这于电池在生产中有它独特的生产工艺有很大的关系。电池的构造有外壳、上盖、极板、隔板、汇流排、极柱、过桥保护板、端子等部件组成。化学电源的两个电极由活性物质和支撑及导电用的集电体组成,一般为片状体,称为极板。包隔板为蓄电池制造的其中一道工序。在包隔板之前,都是人工进行人工检验极板的是否合格。极板检验合格后,工人再将极板搬运至极板的组装台上。人工搬运存在生产效率低,人为因素不可控制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包括极板输送装置、极板检测装置、极板搬运装置、极板盒搬运装置、极板盒输送装置和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极板检测装置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板输送装置(2)、极板检测装置(3)、极板搬运装置(4)、极板盒搬运装置(5)、极板盒输送装置(6)和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7),极板检测装置(3)位于极板输送装置(2)的中间部位,极板搬运装置(4)横跨在极板输送装置(2)和极板盒输送装置(6)之间,极板盒搬运装置(5)位于极板盒出料端与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7)的进料端之间;所述极板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的输送方向相同并且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位于同一直线上,极板检测装置(3)位于第一输送带(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板输送装置(2)、极板检测装置(3)、极板搬运装置(4)、极板盒搬运装置(5)、极板盒输送装置(6)和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7),极板检测装置(3)位于极板输送装置(2)的中间部位,极板搬运装置(4)横跨在极板输送装置(2)和极板盒输送装置(6)之间,极板盒搬运装置(5)位于极板盒出料端与极板盒回收输送装置(7)的进料端之间;所述极板输送装置(2)包括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的输送方向相同并且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位于同一直线上,极板检测装置(3)位于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检测装置(3)包括第三输送带(3a)、罩体(3b)、底座(3c)、检测机构(10)和旋转机构(11),所述第三输送带(3a)和罩体(3b)均固定在底座(3c)上,罩体(3b)的上半部横跨在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之间,罩体(3b)的顶部下方设有第一电缸(3b1),第一电缸(3b1)的滑块上固定有第一气缸(3b2),第一气缸(3b2)的伸缩杆端部固定有真空吸盘,第一电缸(3b1)驱动第一气缸(3b2)在第一输送带(2a)和第二输送带(2b)的顶部之间作直线往复运动,第一气缸(3b2)驱动真空吸盘作升降运动;旋转机构(11)位于罩体(3b)内部,并且固定在底座(3c)的上端面,检测机构(10)位于旋转机构(11)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极板组自动组装设备的极板上料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10)包括重量检测组件(10a)、红外检测组件(10b)和滚轮输送组件(10c),滚轮输送组件(10c)包括间隔并排设置的两列滚轮以及驱动所有滚轮转动的电机,重量检测组件(10a)位于两列滚轮之间,该重量检测组件(10a)包括第二气缸(10a1)和称重台(10a2),称重台(10a2)固定在称重台(10a2)的伸缩杆顶部,称重台(10a2)能够驱动称重台(10a2)竖直上升使称重台(10a2)的上端面高于所有滚轮的顶部,所述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玉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奉化智牛自动化设备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