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7269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52
一种管卡结构,包括柔性垫板(60)、用于与柔性垫板(60)配合箍住管道的压紧部以及用于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连接在一起的紧固结构;压紧部包括呈Ω形的支架层(10),粘贴在支架层(10)底面上的减振阻尼层(20),粘贴在减振阻尼层(20)底面上的隔热阻燃层(30)以及粘贴在隔热阻燃层(30)底面上的柔性垫层(4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管卡结构设计巧妙,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A pipe clamp structure

A clamp structure comprises a flexible plate (60), and for flexible plate (60) with the pressing part of the piping and the hoop for flexible plate (60) fastening structure and pressing part connected together; the compression part comprises a support layer (10), the Omega shaped paste on the support layer (10)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damping layer (20), paste in the damping layer (20)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insulation layer (30) and flame retardant insulation paste in flame retardant layer (30) on the bottom surface of the flexible cushion (40).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pipe structure design, safe and reliable,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卡结构
本技术涉及固定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卡结构。
技术介绍
管线振动高是电厂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内一些电厂主要是通过增加管道支架和修改管道布置来治理。但通过增加支架对一些高频振动管线减振时,会出现管道被支架磨损减薄甚至形成微裂纹以及支架高周疲劳断裂的现象。目前国内也有一些简化型的门式减振管卡,此类门式管卡主要采用“门”型块状结构,现场安装时需在管道表面包裹柔性垫板,然后再将门式管卡压紧柔性垫板,并通过管卡压板两端双头螺柱螺母进行锁紧固定。该类门式管卡尺寸结构设计不清晰,结构体型大,易导致制作成本高。此外,该类门式管卡现场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易出现管道外部柔性垫板未固定好,或管道高频振动时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失去其预期功能、管道快速疲劳断裂。该类门式管卡是采用双头螺柱两端螺母固定的方式,易出现因螺母力矩不足导致管卡紧固螺母松脱,使得管卡失效,进而引起管道疲劳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和现有简化型门式减振管卡的不足,对电厂减振管卡进行研究和改进,以提出一种管卡结构,从而解决电厂管道减振耐磨管卡结构的优化设计,消除了这些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管卡结构,包括柔性垫板、用于与柔性垫板配合箍住管道的压紧部以及用于将柔性垫板和压紧部连接在一起的紧固结构;压紧部包括呈Ω形的支架层,粘贴在支架层底面上的减振阻尼层,粘贴在减振阻尼层底面上的隔热阻燃层以及粘贴在隔热阻燃层底面上的柔性垫层。本技术上述的管卡结构中,压紧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柔性垫板上开设有分别与压紧部上的两个第一连接通孔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每个连接螺栓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还包括用于螺接在连接螺栓上、以与连接螺栓配合将柔性垫板和压紧部固定在一起的紧固螺母,以及螺接在连接螺栓上、并与紧固螺母相接触的防松螺母。本技术上述的管卡结构中,支架层的两端底部分别凸出形成有凸台,第一连接通孔开设于凸台上;减振阻尼层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隔热阻燃层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柔性垫层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对应的两个第三通孔;凸台依次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用于穿设于第二连接通孔中。本技术上述的管卡结构中,柔性垫板上分别凸出形成有凸台,第二连接通孔开设于凸台上;凸台用于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中。本技术上述的管卡结构中,柔性垫层的截面呈U形,柔性垫层与支架层配合形成用于将减振阻尼层和隔热阻燃层包络其中的腔体。本技术的管卡结构相比于
技术介绍
中的门式减振管卡将柔性垫板和压紧部复合,从而解决现有管卡所采用的柔性垫板在管道高频振动时脱落的问题,本技术的管卡结构设计巧妙,安全可靠,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管卡结构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管卡结构在另一方向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一种普通标准管卡的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照片;图4示出了如图1所示的管卡结构在如图3所示的相同测试条件下的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照片;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管卡结构的一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管卡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对于现有简化型门式减振管卡,其现场安装时需在管道表面包裹柔性垫板,然后再将门式管卡压紧柔性垫板,并通过管卡压板两端双头螺柱螺母进行锁紧固定,其现场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易出现管道外部柔性垫板未固定好,或管道高频振动时脱落的现象,从而导致失去其预期功能、管道快速疲劳断裂。本技术就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思路是:将柔性垫板和紧固结构复合,从而解决现有管卡所采用的柔性垫板在管道高频振动时脱落的问题,本技术的管卡结构设计巧妙,安全可靠,实用性强。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更为清楚,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第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管卡结构的示意图;该管卡结构包括柔性垫板60、用于与柔性垫板60配合箍住管道(图中未示出)的压紧部以及用于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连接在一起的紧固结构;压紧部包括呈Ω形的支架层10,粘贴在支架层10底面上的减振阻尼层20,粘贴在减振阻尼层20底面上的隔热阻燃层30以及粘贴在隔热阻燃层30底面上的柔性垫层40。这样,由于压紧部将现有的压紧结构和现有技术中所需的柔性垫板结合在一起,从而避免了柔性垫板在使用时被振落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支架层10采用抗疲劳性能较好且轻质的5052铝合金材料制作,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架层10也可以采用不锈钢或者铸铁制作。减振阻尼层20可由现有阻尼材料板弯曲粘贴而成,也可以由阻尼材料在支架层10上固化而成,具体可为橡胶和塑料阻尼板,如丙烯酸酯、聚硫、丁腈、硅橡胶、聚氨酯、聚氯乙烯和环氧树脂等,也可以是橡胶和泡沫塑料,如丁基橡胶和聚氨酯泡沫。隔热阻燃层30由阻燃材料制成,在这里,阻燃材料可以为陶瓷纤维、玻璃纤维、莫来石纤维或玄武岩纤维等。柔性垫层40优选兼具有耐磨性的柔性材料,可以采用柔性耐磨塑料、柔性耐磨陶瓷或柔性耐磨复合材料等制成。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压紧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柔性垫板60上开设有分别与压紧部上的两个第一连接通孔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50,每个连接螺栓50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还包括用于螺接在连接螺栓50上、以与连接螺栓50配合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固定在一起的紧固螺母70,以及螺接在连接螺栓50上、并与紧固螺母70相接触的防松螺母80。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固结构还可以采用快速连接夹。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架层10的两端底部分别凸出形成有凸台11,第一连接通孔开设于凸台11上;减振阻尼层20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11对应的两个第一通孔,隔热阻燃层30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11对应的两个第二通孔,柔性垫层40上开设有分别与两个凸台11对应的两个第三通孔;凸台11依次穿设于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用于穿设于第二连接通孔中。这样,通过两个凸台11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连接通孔,实现压紧部相对于柔性垫板60的定位,此外,在管卡结构的一实际使用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凸台11在穿过第二连接通孔后,直接抵持于型材100上,连接螺栓50在穿过第二连接通孔后,还穿设于型材100上的第三连接通孔;紧固螺母70与凸台11分设于型材100的两侧面以配合将型材100夹紧,同时,型材100和紧固螺母70之间设置有垫圈90。在该实际使用实施例中,由于凸台11直接与型材100相抵持,使得管卡结构与型材100之间更牢固。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管卡结构在另一方向的示意图。柔性垫层40的截面呈U形,柔性垫层40与支架层10配合形成用于将减振阻尼层20和隔热阻燃层30包络其中的腔体。通过这一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压紧部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的管卡结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管卡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垫板(60)、用于与柔性垫板(60)配合箍住管道的压紧部以及用于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连接在一起的紧固结构;压紧部包括呈Ω形的支架层(10),粘贴在支架层(10)底面上的减振阻尼层(20),粘贴在减振阻尼层(20)底面上的隔热阻燃层(30)以及粘贴在隔热阻燃层(30)底面上的柔性垫层(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垫板(60)、用于与柔性垫板(60)配合箍住管道的压紧部以及用于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连接在一起的紧固结构;压紧部包括呈Ω形的支架层(10),粘贴在支架层(10)底面上的减振阻尼层(20),粘贴在减振阻尼层(20)底面上的隔热阻燃层(30)以及粘贴在隔热阻燃层(30)底面上的柔性垫层(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压紧部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通孔,柔性垫板(60)上开设有分别与压紧部上的两个第一连接通孔对应的两个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包括两个连接螺栓(50),每个连接螺栓(50)分别穿设于第一连接通孔以及对应的第二连接通孔;紧固结构还包括用于螺接在连接螺栓(50)上、以与连接螺栓(50)配合将柔性垫板(60)和压紧部固定在一起的紧固螺母(70),以及螺接在连接螺栓(50)上、并与紧固螺母(70)相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江涛蔡锐林磊朱如东李峰明陈乃斌徐德城梁正权王红珂金海鹏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核电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