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9672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2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煤矿机械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包括乳化液马达,乳化液马达输出轴一侧依次设置有进油接头、过滤器和控制阀,控制阀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内的阀芯,阀体上设置有P进液口、A工作液口、B工作液口、第一回液口和第二回液口,第一回液口和第二回液口均与T回液口连接,阀芯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阀芯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条形磁铁和第二条形磁铁,且第一条形磁铁与第一弹簧连接,第二条形磁铁与第二弹簧连接,阀芯下侧的阀体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持式乳化液钻机携带不便、使用舒适度低、退钻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
本技术属于煤矿机械
,涉及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
技术介绍
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在煤矿等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原因在于动力源介质采用乳化液,这种动力介质可以切实提高和改善诸如煤矿等特定环境下的开采作业时的安全性。目前,较为常见的手持式乳化液钻机的结构主要包括有乳化液马达、控制阀、操纵杆、过滤器和扶圈。其中:钻机工作时,操作员手持扶圈,乳化液马达驱动钻杆连接套上安装的钻头转动完成钻削动作,操作员通过操纵杆调节控制阀、进而调节乳化液马达,过滤器对进入钻机的乳化液进行过滤,防止外部乳化液中的大颗粒杂质进入钻机内。现有手持式乳化液钻机由于外壳尺寸的限制,难以在内部添加换向装置,因而只具有一个方向上旋转钻削的功能,当出现卡钻以及在完成一个钻孔的钻进时,退钻操作非常费力,既影响工时,还会降低钻机的使用寿命。此外,现有技术中扶圈和操纵杆不可折叠,携带不方便;钻机工作时产生很大的振动,长时间使用操作人员会感觉不舒服;扶圈上的把手位置不可调节,不能满足多个操作人员的不同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手持式乳化液钻机携带不便、使用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包括乳化液马达(1),所述乳化液马达(1)输出轴一侧依次设置有进油接头(3)、过滤器(4)和控制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6)包括阀体(61)和设置在所述阀体(61)内的阀芯(62),所述阀芯(62)一端与操纵杆(7)连接,所述阀体(61)上设置有P进液口(612)、A工作液口(67)、B工作液口(68)、第一回液口(69)和第二回液口(610),所述第一回液口(69)和所述第二回液口(610)均与T回液口(611)连接,所述阀芯(62)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所述阀芯(62)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条形磁铁(613)和第二条形磁铁(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手持式乳化液钻机,包括乳化液马达(1),所述乳化液马达(1)输出轴一侧依次设置有进油接头(3)、过滤器(4)和控制阀(6),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6)包括阀体(61)和设置在所述阀体(61)内的阀芯(62),所述阀芯(62)一端与操纵杆(7)连接,所述阀体(61)上设置有P进液口(612)、A工作液口(67)、B工作液口(68)、第一回液口(69)和第二回液口(610),所述第一回液口(69)和所述第二回液口(610)均与T回液口(611)连接,所述阀芯(62)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弹簧(63)和第二弹簧(64),所述阀芯(62)两端还对称设置有第一条形磁铁(613)和第二条形磁铁(614),且所述第一条形磁铁(613)与所述第一弹簧(63)连接,所述第二条形磁铁(614)与所述第二弹簧(64)连接,所述阀芯(62)下侧的阀体(61)内对称设置有第一导管(65)和第二导管(66),所述第一导管(65)一端与所述A工作液口(67)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液口(69)连接,所述第一导管(65)上设置有第一出油口(652),所述第一导管(65)内设置有第一柱状磁铁(651),所述第一柱状磁铁(613)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出油口(652)的长度,所述第一柱状磁铁(613)的底面直径与所述第一导管(65)内径一致,所述第二导管(66)一端与所述B工作液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建新郭伟康王亚明朱佳乐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灿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