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9516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模块化路缘石与处理池;处理池分为三级,分别为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雨水流入一级处理池,滞留大量固体垃圾,并选择性地过滤固体悬浮颗粒物杂质,后进入二级处理池,通过 “S”型流向起到减速处理,种植不同种类的湿生植物净化水质,对固体杂质进行二次过滤,并降低雨水径流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进入三级处理池蓄积下渗,多余雨水缓和干净地排入临近绿地。本系统解决了下雨路面积水的问题,便于路缘石的装卸与运输,建设灵活性高,并能实现雨水的初期净化,削减暴雨时期洪峰、洪量,有效利用雨水资源,将雨水作为地下水补充,同时可以减少绿地灌溉水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下水位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城市内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道路交通系统是内涝出现的高发地带。过去城市对雨水追求“一排了之”,城市排水标准偏低和雨水利用系统缺乏是造成资源成为灾害的主要原因。随着“海绵城市”LID(LowImpactDevelopment)理念的提出,建立“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道路雨水处理系统成为治理城市内涝顽疾的重要手段。在构建符合LID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中,现有规划设计理念是优先利用植草沟、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更多的实际处理方式是将雨水径流通过路缘石的雨水导入口直接进入路缘石分隔的道路绿化带或者街边绿地。这类做法虽实现了源头分散,但初期道路雨水径流中携带漂浮垃圾、砾石、泥沙等固态物质与重金属离子、病原体、有机污染物等,直接排入不仅容易堵塞雨水导口与排水口,还会影响植物生长。除此之外,在降雨频繁或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模块化路缘石与处理池;所述模块化路缘石构成所述处理池的侧壁;所述模块化路缘石包括模块A、模块B、模块C;所述模块C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处理池包括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所述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一级处理池设有雨水导入口;所述雨水导入口设有碎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包括模块化路缘石与处理池;所述模块化路缘石构成所述处理池的侧壁;所述模块化路缘石包括模块A、模块B、模块C;所述模块C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处理池包括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所述一级处理池、二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二级处理池、三级处理池之间设有模块C;所述一级处理池设有雨水导入口;所述雨水导入口设有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A、模块B、模块C都为T型结构;所述处理池包括人工填料层、种植土层、覆盖层、蓄水层、植物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海绵城市用模块化道路雨水径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A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所述模块B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所述模块C左翼部以及右翼部下端设有孔或者插件;所述碎石层由粒径为50mm的碎石形成;所述蓄水层厚度为100-250mm;所述覆盖层厚度为50-80mm;所述种植土层厚度为250mm;所述人工填料层厚度为500-12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海绵城市用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俊曾丽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