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39928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

The diversion channel applied to the purification system of the road precipitation

The guide groove 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unicipal road drainage and discloses a road precipitation purification system, the guide groove (100) includes a sidewalk (200)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of extension through the sidewalk (200) to (300) on the road to pavement drainage (precipitation 200) filter (400)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tank body (1), (1) at the top of the port along the groove (1) detachable paved tiles extension direction (2).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between the tank and the tiles removable, the tank needs to be dredged, only the tiles from the tank body port can be disassembled, the tank dredge convenient, and by setting the tiles can avoid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tank top into the tank 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排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技术介绍
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的要求,国办发〔2015〕75号文要求: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海绵城市建设中对于现状建成区坚持以问题导向,通过海绵城市改造重点解决现状存在的问题。市政道路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核心问题在于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和径流流量控制,降雨径流的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初期雨水的数毫米中,其中包括COD、SS、重金属、石油类物质等,这些污染物随雨水直接排入城市水体,是城市水系的重要的隐患。道路降水净化系统是专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其通过导流系统有效净将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降水引流至远离市政管网处,并通过滤水池将含有污染物的初期降水进行净化,避免污染物进入城市水体,而且能够在现有道路系统基础上进行改造,占地面积小,施工工程量小,对现状道路搅扰少,且能够有机的融入市政绿化系统,美化环境。但道路降水净化系统所采用的导流系统通常为传统的管道系统,而传统的管道系统一般为封闭式的,即除管道两端端口外没有其他部分与外部连通,这使得这种管道系统一旦堵塞就很难疏通,特备是目前道路上污染物仍然包括一些塑料制品或块状有机物等具有较大体积的物品,使得管道系统很容易堵塞,一旦堵塞疏通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以解决道路降水净化系统采用传统管道系统进行导流所造成的堵塞后不易疏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道路降水净化系统采用传统管道系统进行导流所造成的堵塞后不易疏通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设置以将道路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另一侧的滤水池的槽体,在所述槽体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优选地,所述地砖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沿所述槽体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之间紧密贴合。优选地,在所述槽体包括位于所述槽体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之间的所述槽体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优选地,在所述地砖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地砖与所述台阶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在所述人行道内设置用于将所述缝隙内积水导流至人行道外部的管道。优选地,在所述台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管道与所述缝隙在所述连接孔处连接。优选地,所述管道为连接所述缝隙和所述槽体内部的第一管路。优选地,所述管道包括平行所述槽体延伸并贯穿所述人行道的第二管路和用于连通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缝隙的第三管路。优选地,所述人行道的顶面为向所述槽体倾斜的斜面,所述地砖为滤水结构且所述地砖的顶面位置低于所述人行道的顶面。优选地,在所述槽体延伸至所述道路一端设置有滤水格栅,在所述滤水格栅上设置有若干供降水通过的通孔,各所述通孔中位于最下方的通孔的底部边沿位于所述道路的路面的下方,各所述通孔在垂直所述道路路面的方向延伸且在平行所述道路延伸的方向分布。优选地,所述槽体的底面为倾斜设置,且所述底面较高一端靠近所述道路设置、较低一端靠近所述滤水池设置。本技术通过槽体与地砖之间可拆卸的结构设计,使需疏通槽体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端口处拆下即可,实现槽体疏通的方便快捷,且通过设置地砖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顶部端口进入槽体中。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导流槽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3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另一种实施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是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的一种实施例靠近道路一端的侧剖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导流槽200-人行道300-道路400-滤水池1-槽体11-引流部2-地砖21-通孔3-缝隙4-第一管路51-第二管路52-第三管路6-滤水格栅61-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参照图1-4所示,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需疏通槽体1时,只需将地砖从槽体1端口处拆下即可,方便快捷。通过设置地砖2可避免污染物从槽体1顶部端口进入槽体1中,而地砖2可拆卸的铺设在槽体1端口处,则可使槽体1更便于疏通。槽体1可直接在人行道200的基础上开出,也可为预制好后安装在人行道200的基础内,槽体1可为不锈钢预制而成。根据施工条件需要,所述地砖2可有多块,也可以有一块,优选地,所述地砖2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2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通过设置多块地砖2使铺路工人在铺设地砖时可逐块分多次的进行,便于操作,节省人力,通过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使污染物不会从相邻地砖之间的连接处进入槽体1,避免了污染物由人行道200进入槽体1造成槽体1堵塞的可能性。地砖2也可只设置一块,该地砖2长度与槽体1长度相同,由于一块地砖上无衔接的缝隙,因此不存在污染物从人行道200进入槽体1的可能。为使地砖2稳定的安装在槽体1内,又能实现地砖2便捷的拆装,需在槽体1内设置适当的用于安装地砖2的位置,优选地,如图2和3所示,在所述槽体1包括位于所述槽体1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2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1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11,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11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11之间的所述槽体1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12。由于台阶12位于槽体1两侧的侧壁上且台阶12顶面较平整,使地砖2能够稳定的放置在台阶12上。还可利用少量黏土将台阶12顶面与地砖2粘接,以避免地砖2在槽体1内产生不必要的移动,由于容纳部宽度大于引流部11的宽度,使地砖2能够完全覆盖槽体1的端口,避免污染物进入引流部11。为适应道路降水净化系统在寒冷地区使用时由于早晚温差造成的地砖2和槽体1热胀冷缩,以及为地砖2的拆装提供工具插入的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100)包括用于在垂直人行道(200)延伸的方向上贯穿所述人行道(200)设置以将道路(300)上的降水引流至人行道(200)另一侧的滤水池(400)的槽体(1),在所述槽体(1)顶部端口处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可拆卸地铺设有地砖(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砖(2)有多块,且多块所述地砖(2)沿所述槽体(1)延伸方向分布,各相邻地砖(2)之间紧密贴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包括位于所述槽体(1)上部的用于容纳所述地砖(2)的容纳部和位于所述槽体(1)下部的用于引流的引流部(11),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引流部(11)的宽度,且在所述容纳部和所述引流部(11)之间的所述槽体(1)侧壁上形成有用于搁置所述地砖的台阶(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地砖(2)与所述容纳部的侧壁之间,以及所述地砖(2)与所述台阶(12)的顶面之间留有缝隙(3),在所述人行道(200)内设置用于将所述缝隙(3)内积水导流至人行道外部的管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道路降水净化系统的导流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阶(12)上设有连接孔,所述管道与所述缝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磊马丽平王召森周飞祥贾书惠焦礼仵朝张寒申小萌李克辉
申请(专利权)人:汝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