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盛宝富专利>正文

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9499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涉及山区基础设施领域,包括集水主道路、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倾斜式护坡、路面排水装置以及引流渠,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倾斜式护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边沿并向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倾斜设置。集水主道路的内侧低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路面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道和集水网盖,集水沟道横置于集水主道路并贯穿集水主道路,集水网盖盖设在集水沟道上,引流渠设置在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并与集水沟道靠近集水主道路的外侧的一端连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排水效果良好,同时有效防止内侧山体出现滑坡或风化等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
本技术涉及山区基础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山区地区道路修建方式通常是内侧沿山壁修建排水沟,外侧搭建防护栏。经专利技术人调研发现,这种修建方式若用于西南山丘地区则存在以下缺陷:1、排水沟无法满足雨季降水量的排水;2、贫瘠的土层种植护坡植物的效果不佳,无法阻挡岩层的继续风化,而过大的雨水将冲刷岩土层,极有可能造成山体垮塌与泥石流;3、直接埋设的路牙会随着路基沉降与道路产生裂口,出现分离并造成道路损毁。有鉴于此,设计制造出一种具有良好的护坡排水效果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了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具有良好的护坡排水效果。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包括集水主道路、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倾斜式护坡、路面排水装置以及引流渠,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用于防止雨水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流出,倾斜式护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边沿并向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倾斜设置。集水主道路的内侧低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以使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流向内侧。路面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道和集水网盖,集水沟道横置于集水主道路并贯穿集水主道路,用于收集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集水网盖盖设在集水沟道上,且集水网盖上具有多个网眼,以使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多个网眼流入到集水沟道内,引流渠设置在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并与集水沟道靠近集水主道路的外侧的一端连通,集水沟道与引流渠形成引流通道,以使集水沟道收集的雨水通过引流渠流入到外界。进一步地,山路排水护坡系统还包括蓄水池,蓄水池设置在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引流渠远离集水沟道的一端与蓄水池连通,以将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引入到蓄水池。进一步地,引流渠靠近蓄水池的一端具有沉淀池,沉淀池的一侧壁上开有流通口,沉淀池与蓄水池通过流通口连通,且流通口上架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进入蓄水池中的水。进一步地,路面排水装置还包括活动闸口,活动闸口设置在集水沟道内靠近引流渠的一端,用于截断或开启引流通道。进一步地,活动闸口包括闸门组件与闸门控制把手,集水沟道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有闸门滑道,闸门组件滑动容置在闸门滑道内,闸门控制把手固定连接于闸门组件,用于控制闸门组件的开合。进一步地,集水网盖包括多根主横杆以及多根副纵杆,多根主横杆并列设置,多根副纵杆并列设置在多根主横杆上,多根主横杆与多根副纵杆固定连接并形成多个网眼。进一步地,每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内具有多根第一连接筋,每根第一连接筋均伸出一体式路牙挡块并插入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并形成路沿护栏。进一步地,集水主道路内具有多根并列设置的第二连接筋,每根第二连接筋向倾斜式护坡的方向伸出集水主道路并弯曲延伸至倾斜式护坡内,以使倾斜式护坡与集水主道路形成一个整体。进一步地,倾斜式护坡上具有施肥槽,施肥槽的延伸方向与集水主道路的延伸方向相平行,用于容置液体肥料以供养覆盖在倾斜式护坡上的植物。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包括集水主道路、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倾斜式护坡、路面排水装置以及引流渠,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用于防止雨水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流出,倾斜式护坡固定连接于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边沿并向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倾斜设置。集水主道路的内侧低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且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具有泄流槽,泄流槽的延伸方向与集水主道路的延伸方向一致,以使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向内侧流动并汇入泄流槽。路面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道和集水网盖,集水沟道横置于集水主道路并贯穿集水主道路,用于收集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集水沟道的一端与泄流槽连通,以使泄流槽收集的雨水流入集水沟道,集水网盖盖设在集水沟道上,且集水网盖上具有多个网眼,以使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多个网眼流入到集水沟道内,引流渠设置在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并与集水沟道靠近集水主道路的外侧的一端连通,集水沟道与引流渠形成引流通道,以使集水沟道收集的雨水通过引流渠流入到外界。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将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在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有效防止雨水从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流出,在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设置有倾斜式护坡,将集水沟道横置在集水主道路上并将集水网盖盖设在集水沟道上,在集水沟道的外侧连接有引流渠。在山区道路发生较大降水时,整个集水主道路可作为泄洪通道收集来自路面和山体上流下来的雨水,而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一部分随着集水主道路向地势低处流动,另一部分通过集水网盖流入集水沟道,并通过引流渠引流到外界,避免较大水流冲刷集水主道路外侧的山体,起到良好的泄洪排水效果,同时在集水主道路内侧设置有倾斜式护坡,可有效防止集水主道路内侧的山体被雨水冲刷,而且在平时也可防止内侧山体风化。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排水效果良好,同时对集水主道路内侧的山体进行了很好的护坡作用,有效防止内侧山体出现滑坡或风化等现象。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一体式路牙挡块与集水主道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200、300-山路排水护坡系统;110-集水主道路;130-一体式路牙挡块;131-第一连接筋;150-倾斜式护坡;151-第二连接筋;153-施肥槽;170-路面排水装置;171-集水沟道;173-集水网盖;175-活动闸口;190-引流渠;210-蓄水池;211-沉淀池;310-泄流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主道路、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倾斜式护坡、路面排水装置以及引流渠,多个所述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用于防止雨水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流出,所述倾斜式护坡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边沿并向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倾斜设置;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低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以使所述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流向内侧;所述路面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道和集水网盖,所述集水沟道横置于所述集水主道路并贯穿所述集水主道路,用于收集所述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所述集水网盖盖设在所述集水沟道上,且所述集水网盖上具有多个网眼,以使所述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多个所述网眼流入到所述集水沟道内,所述引流渠设置在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并与所述集水沟道靠近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的一端连通,所述集水沟道与所述引流渠形成引流通道,以使所述集水沟道收集的雨水通过所述引流渠流入到外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主道路、多个一体式路牙挡块、倾斜式护坡、路面排水装置以及引流渠,多个所述一体式路牙挡块依次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并形成路沿护栏,用于防止雨水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边沿流出,所述倾斜式护坡固定连接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边沿并向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倾斜设置;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内侧低于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以使所述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流向内侧;所述路面排水装置包括集水沟道和集水网盖,所述集水沟道横置于所述集水主道路并贯穿所述集水主道路,用于收集所述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所述集水网盖盖设在所述集水沟道上,且所述集水网盖上具有多个网眼,以使所述集水主道路上的雨水通过多个所述网眼流入到所述集水沟道内,所述引流渠设置在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并与所述集水沟道靠近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的一端连通,所述集水沟道与所述引流渠形成引流通道,以使所述集水沟道收集的雨水通过所述引流渠流入到外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山路排水护坡系统还包括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置在所述集水主道路的外侧,所述引流渠远离所述集水沟道的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连通,以将所述集水主道路收集的雨水引入到所述蓄水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渠靠近所述蓄水池的一端具有沉淀池,所述沉淀池的一侧壁上开有流通口,所述沉淀池与所述蓄水池通过所述流通口连通,且所述流通口上架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进入所述蓄水池中的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排水装置还包括活动闸口,所述活动闸口设置在所述集水沟道内靠近所述引流渠的一端,用于截断或开启所述引流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闸口包括闸门组件与闸门控制把手,所述集水沟道靠近所述引流渠的一端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均开设有闸门滑道,所述闸门组件滑动容置在所述闸门滑道内,所述闸门控制把手固定连接于所述闸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闸门组件的开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路排水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网盖包括多根主横杆以及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宝富
申请(专利权)人:盛宝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