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846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7 0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辊套,包括套体;还包括与套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的盖体和套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所述的套体包括直套体,以及连接在直套体端部的斜套体;所述的直套体外圆上设置有凸台,内部设置有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的第一直孔,以及与第一直孔相通的第二直孔;所述的斜套体的外圆与凸台之间形成凹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直孔连接的斜孔以及与定位止口和斜孔连接的第三直孔;实际使用时,通过直孔和斜孔与辊轴配合,保证了定位精度,而且兼顾了定位的可靠性,设置有凸台,延长了套体的使用寿命。

A roller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ller sleeve, comprising a sleeve body and the sleeve cover; also includes a body with; between the cover body and the sleev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rabbet; the cover body comprises a straight sleeve body,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traight end part of the sleeve body inclined sleeve body; the the straight sleeve outer circle is provided with a boss, a first straight hole and the roller shaft according to normal tolerances with internal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second straight hole straight hole;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the outer circle and the boss of the inclined sleeve body, an inclined hole and the second hole connected inside and the positioning port and an inclined hole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straight hole; the actual use, the straight hole and an inclined hole and roller shaft, to ensure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but also the reliability of positioning, there is a boss, prolong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body 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套
本技术涉及辊套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可靠、安装拆卸方便、耐磨的辊套。
技术介绍
辊套空套在辊轴上,辊套主要起到替代辊轴磨损和调节间隙的作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辊套多为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在辊轴上的套筒状结构,这种结构安装比较困难,通常需要采用热装,在辊套磨损后,难以卸下更换;由于是套筒状结构,各部分厚度相等,加工制造时圆度和同心度难以保证,当局部磨损后,就需要更换整个轴套,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定位可靠、安装拆卸方便、耐磨的辊套,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的技术要求,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辊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套体配合的盖体;所述的盖体和套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所述的套体包括直套体,以及连接在直套体端部的斜套体;所述的直套体外圆上设置有凸台,内部设置有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的第一直孔,以及与第一直孔相通的第二直孔;所述的斜套体的外圆与凸台之间形成凹槽,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直孔连接的斜孔以及与定位止口和斜孔连接的第三直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套体与盖体之间还设置有焊接凹槽。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焊接凹槽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弧形槽,以及由弧形槽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的扩口。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扩口形成的夹角β为35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凸台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凸台的外圆直径与斜套体的大外圆直径相等。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凹槽的横截面为V形结构;所述的V形结构形成的夹角α为145º。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斜孔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辊套,与传统结构相比:套体端部设置有盖体,套体包括直套体和斜套体,所述的直套体和斜套体之间内部设置有相通的直孔和斜孔,外壁上设置有凸台和凹槽;实际使用时,通过直孔和斜孔与辊轴配合,保证了定位精度,而且兼顾了定位的可靠性,设置有凸台,延长了套体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A向局部放大视图;在图中:1.盖体、2.定位止口、3.直套体、4.斜套体、5.凸台、6.第一直孔、7.第二直孔、8.凹槽、9.斜孔、10.第三直孔、11.焊接凹槽、11-1.的弧形槽、11-2.扩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描述;在附图中:第一实施例;一种辊套,包括套体;还包括与套体配合的盖体1;所述的盖体1和套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2,并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套体包括直套体3,以及连接在直套体3端部的斜套体4;所述的直套体3外圆上设置有凸台5,内部设置有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的第一直孔6,以及与第一直孔6相通的第二直孔7;所述的凸台5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延长了套体的使用寿命;所述的凸台5的外圆直径与斜套体4的大外圆直径相等,便于加工制造;所述的斜套体4的外圆与凸台5之间形成凹槽8,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直孔7连接的斜孔9以及与定位止口2和斜孔9连接的第三直孔10;所述的凹槽8的横截面为V形结构,V形结构形成的夹角α为145º,通过控制形状和角度,便于加工制造;所述的斜孔9的横截面为梯形结构,与盖体1配合定位套体;实际使用时,通过凸台5与输送部件接触延长了套体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直孔6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保证了定位精度,再由第二直孔7、斜孔9和第三直孔10共同作用,提高了与辊轴连接的可靠性,最后将盖体1连接在套体上,结构稳定性好,当使用磨损严重时,卸下盖体1,通过敲打斜套体4或者采用拉码拉住斜套体4,进行拆卸。在图2中:套体与盖体1之间连接的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套体与盖体1之间还设置有焊接凹槽11;所述的焊接凹槽11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弧形槽11-1,以及由弧形槽11-1端部向外延伸形成的扩口11-2;所述的扩口11-2形成的夹角β为35º;通过设置弧形槽11-1,以及控制扩口11-2的夹角β,减少了焊接凹槽11各个点的面积差,降低了应力集中的几率。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描述,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辊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辊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套体配合的盖体(1);所述的盖体(1)和套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2);所述的套体包括直套体(3),以及连接在直套体(3)端部的斜套体(4);所述的直套体(3)外圆上设置有凸台(5),内部设置有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的第一直孔(6),以及与第一直孔(6)相通的第二直孔(7);所述的斜套体(4)的外圆与凸台(5)之间形成凹槽(8),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直孔(7)连接的斜孔(9)以及与定位止口(2)和斜孔(9)连接的第三直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套,包括套体;其特征是:还包括与套体配合的盖体(1);所述的盖体(1)和套体之间设置有定位止口(2);所述的套体包括直套体(3),以及连接在直套体(3)端部的斜套体(4);所述的直套体(3)外圆上设置有凸台(5),内部设置有与辊轴按正常公差配合的第一直孔(6),以及与第一直孔(6)相通的第二直孔(7);所述的斜套体(4)的外圆与凸台(5)之间形成凹槽(8),内部设置有与第二直孔(7)连接的斜孔(9)以及与定位止口(2)和斜孔(9)连接的第三直孔(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套体与盖体(1)之间还设置有焊接凹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华朱学勤蒋斌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华洋新思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