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6960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5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包括地磅、中控系统、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自动识别组件、磁感线圈、远程数据服务器、秤体监控摄像机、远程监控终端和IC自动识别组件,地磅、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读卡器、磁感线圈、远程数据服务器、秤体监控摄像机、远程监控终端和IC读卡器分别与中控系统连接;地磅包括地磅秤体、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防作弊处理器、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防作弊能力强,称重结果准确,可信度高;且其自动化程度高,结构完整合理,过磅效率高,人力成本低;结构设计合理,设备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合理低廉,实际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
本技术涉及地磅
,尤其涉及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
技术介绍
地磅是设置在地面上的大型磅秤,也被称为汽车衡,是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通常用来称卡车的载货吨数,是厂矿、商家等用于大宗货物计量的主要称重设备。按秤体结构,地磅可分为:工字钢地磅、T型梁地磅、L梁钢地磅、U型钢地磅、槽钢地磅、钢筋混凝土地磅;按传感器类型,地磅可分为数字式地磅和模拟式地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常见的地磅一般是利用杠杆原理纯机械构造的机械式地磅,也称作机械地磅;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随着高精度称重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地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随着地磅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地磅越来熟悉。机械式地磅逐渐被精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方便的模拟式地磅和数字式地磅取代。然而,现有的地磅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采用人工手动记录后计算汇总的方式,一方面,日常管理繁琐,过磅效率低,且人工记录称重和计算汇总可能出现错误;另一方面,人工操作过程有作弊嫌疑,无法准确判断车辆是否完全上榜。现有的人工操作过程中常用的作弊方法包括:第一种,司机与司磅员配合,车辆以一定的速度上称,等完全上称后司机突然猛踩刹车,此时由于惯性,车辆会给地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此时,司磅员不等地磅的电子表盘的读数稳定就开始按下计量按钮,最终造成货物称取的重量比实际重量大得多;第二种,在有两辆车需要过磅的时候,在前车完全上磅后,后车的前轮也同时上磅(通常称为“搭车”),司磅员在被买通的情况下不管不问,并按下称量按钮,同样使货物称取的重量比实际重量大得多。以上无意或有意的错误和作弊行为会造成地磅称量不准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实际应用对地磅系统的过磅效率和过磅结果准确性的更高要求,急需一种自动化程度高,防作弊性强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地磅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过磅效率低且易于作弊的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包括地磅、中控系统、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自动识别组件和磁感线圈,所述地磅包括地磅秤体、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防作弊处理器、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以地磅秤体下底面中心对称设置在地磅秤体下方,且分别与防作弊处理器连接,所述防作弊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与中控系统连接,所述红外对射组件对称设置在地磅进口端的两侧,所述道闸组件设置在地磅进口端,所述RFID自动识别组件包括粘贴设置在过磅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RFID卡和设置在地磅一侧的RFID读卡器,所述磁感线圈设置在地磅出口端的地面上,所述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读卡器和磁感线圈分别与中控系统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远程数据服务器,所述远程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与中控系统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秤体监控摄像机,所述秤体监控摄像机上设置有LED照明装置,所述秤体监控摄像机与中控系统信号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远程监控终端,所述远程监控终端通过局域网与中控系统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IC自动识别组件,所述IC自动识别组件包括放置在过磅车辆内的IC卡和设置在地磅一侧的IC读卡器,所述IC读卡器与中控系统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地磅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地磅两侧的防护挡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报警组件1f为声光报警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还包括过磅状态提示组件,所述过磅状态提示组件包括并联设置在地磅一侧的LCD显示屏和语音喇叭,所述过磅状态提示组件与中控系统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提供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通过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和防作弊处理器的联合,大大提高了其防作弊能力,称重结果准确,可信度高,有效杜绝了因地磅系统的过磅数据的不准确给企业所带来的损失;通过中控系统与地磅、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自动识别组件和磁感线圈的配合,大大提高了地磅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完善了其组成,提高了其过磅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有效杜绝了人工记录和汇总计算所带来的错误。(2)本技术所提供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过磅效率和准确度高,设备的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合理低廉,实际应用前景广阔。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之外,本技术的其他技术特征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作出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中:地磅1(地磅秤体1a,第一称重传感器1b,第二称重传感器1c,防作弊处理器1d,称重仪表1e,报警组件1f,防护挡板1g),中控系统2,红外对射组件3,道闸组件4,RFID自动识别组件5(RFID卡5a,RFID读卡器5b),磁感线圈6,远程数据服务器7,秤体监控摄像机8(LED照明装置8a),远程监控终端9,IC自动识别组件10(IC卡10a,IC读卡器10b),过磅状态提示组件11(LCD显示屏11a,语音喇叭11b)。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提供的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包括地磅1、中控系统2、红外对射组件3、道闸组件4、RFID自动识别组件5、磁感线圈6、远程数据服务器7、秤体监控摄像机8、远程监控终端9和IC自动识别组件10。地磅1包括地磅秤体1a、第一称重传感器1b、第二称重传感器1c、防作弊处理器1d、称重仪表1e和报警组件1f,第一称重传感器1b和第二称重传感器1c以地磅秤体下底面中心对称设置在地磅秤体1a下方,且分别与防作弊处理器1d连接;防作弊处理器1d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称重仪表1e和报警组件1f与中控系统2连接,报警组件1f为声光报警器。中控系统2为带控制器的PC机,该PC机里装有称重软件、信号接收和控制软件,是智能地磅系统的核心和数据传输中心。红外对射组件3包括一对对称设置在地磅1进口端的两侧的一对红外对射器;道闸组件4设置在地磅1进口端;RFID自动识别组件5包括RFID卡5a和RFID读卡器5b,RFID卡5a粘贴设置在过磅车辆前挡风玻璃上,RFID卡5a上标记有待过磅车辆的车辆信息,RFID卡5a卡信息和车辆信息已预先录入地磅系统中,RFID读卡器5b固定设置在位于地磅1一侧的竖杆上;磁感线圈6预先埋设在地磅1出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磅、中控系统、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自动识别组件和磁感线圈,所述地磅包括地磅秤体、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防作弊处理器、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以地磅秤体下底面中心对称设置在地磅秤体下方,且分别与防作弊处理器连接,所述防作弊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与中控系统连接,所述红外对射组件对称设置在地磅进口端的两侧,所述道闸组件设置在地磅进口端,所述RFID自动识别组件包括粘贴设置在过磅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RFID卡和设置在地磅一侧的RFID读卡器,所述磁感线圈设置在地磅出口端的地面上,所述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读卡器和磁感线圈分别与中控系统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磅、中控系统、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自动识别组件和磁感线圈,所述地磅包括地磅秤体、第一称重传感器、第二称重传感器、防作弊处理器、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所述第一称重传感器和第二称重传感器以地磅秤体下底面中心对称设置在地磅秤体下方,且分别与防作弊处理器连接,所述防作弊处理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通过称重仪表和报警组件与中控系统连接,所述红外对射组件对称设置在地磅进口端的两侧,所述道闸组件设置在地磅进口端,所述RFID自动识别组件包括粘贴设置在过磅车辆前挡风玻璃上的RFID卡和设置在地磅一侧的RFID读卡器,所述磁感线圈设置在地磅出口端的地面上,所述红外对射组件、道闸组件、RFID读卡器和磁感线圈分别与中控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智能地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远程数据服务器,所述远程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与中控系统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波金杨肖寒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国源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