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的测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力学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钢管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的测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能够充分发挥钢材和混凝土各自优势,具有承载力高、整体刚度大、自重轻、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等优点,目前已成为我国高层建筑最具竞争力的结构形式之一。组合结构中钢与混凝土的组合形式灵活多变,其中一种重要的组合形式是在钢板围成的腔体内填筑混凝土,如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等。在这类组合构件中,由于受到内填混凝土的单侧约束,钢板的局部稳定性能会优于相应钢结构中的钢板,但在较大的压缩变形下,受混凝土单侧约束的钢板仍会发生向外的局部屈曲,使钢板呈现出受压软化行为。作为组合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清单侧受约束钢板的受力行为,才能对双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等组合构件的整体受力行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传统的试验方法只能测得组合构件的整体荷载-位移关系,而不能直接量测得到钢板在加载过程中所承担的荷载,这给钢板受力行为的研究带来了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管混凝土受压本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管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试验段,包括一第一钢管,其内腔浇筑有混凝土,且其内壁面贴覆有聚四氟乙烯薄膜,以消除第一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檫力;和一加强段,包括一第二钢管,其内腔设有一测力盒,该测力盒包括一承受上部载荷的上端板、一下端板和一第三钢管,该上端板盖设于第二钢管的上端并与第二钢管的上端固接,该下端板与第三钢管的下端固接,第三钢管的上端与上端板固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及内径的尺寸均相同,且第二钢管的壁厚为第一钢管壁厚的2~3倍以防止第二钢管在加载过程中发生屈曲,第一钢管的上端和第二钢管的下端固接,且连接处设有过渡坡口以缓解应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的测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试验段,包括一第一钢管,其内腔浇筑有混凝土,且其内壁面贴覆有聚四氟乙烯薄膜,以消除第一钢管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檫力;和一加强段,包括一第二钢管,其内腔设有一测力盒,该测力盒包括一承受上部载荷的上端板、一下端板和一第三钢管,该上端板盖设于第二钢管的上端并与第二钢管的上端固接,该下端板与第三钢管的下端固接,第三钢管的上端与上端板固接;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及内径的尺寸均相同,且第二钢管的壁厚为第一钢管壁厚的2~3倍以防止第二钢管在加载过程中发生屈曲,第一钢管的上端和第二钢管的下端固接,且连接处设有过渡坡口以缓解应力集中,测力盒的下端板与第一钢管的混凝土的上端相顶抵以将上部载荷均匀传递至混凝土,第三钢管的尺寸使得第一钢管与其中的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的轴向压缩量相同,同时使得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在加载过程中的轴向应变相同,以保证加强段不会对第一钢管和其中的混凝土的荷载-位移关系产生影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结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松,林康,郭子雄,刘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侨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