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812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包括主支撑体,主支撑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扩大支撑面积的辅助支撑体,主支撑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主支撑体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主支撑体的侧面和辅助支撑体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辅助支撑体支撑强度的增强体,下安装板的侧面与主支撑体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强肋;增强体为直角三棱柱钢管,多个增强肋则两两相交并构成三角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创造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增强体使辅助支撑体的支撑强度显著提升;通过设置增强肋使主支撑体的支撑能力有效提高,从而避免自行车后踏板因过载而断裂的发生几率,使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

A pedaling that has an obvious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自行车及其零部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
技术介绍
通常自行车载人主要是通过使乘坐者坐于自行车后架上。然而,山地车的自行车后架为设计乘坐者的乘坐位置,这使得采用山地车载人存在诸多不便。为了提高自行车载人的便利性,所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自行车后踏板,即安装在自行车后架上的脚踏板。这些脚踏板为乘坐人员提供了脚部支撑位置。如此,即使山地车也可以让乘客双脚分别踏在左右两个自行车后踏板上,以站立姿势乘坐自行车前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自行车后踏板由于自身结构过于简单,不存在增强效果,所以支撑强度较弱。这样在行车途中极易发生因自行车后踏板支撑强度不足而断裂的情况。这样因乘坐者身体失衡而增加了乘坐者的摔伤风险。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能够使自行车后踏板具有足够高的支撑能力,从而提高自行车后踏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创造提供了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包括主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扩大支撑面积的辅助支撑体,所述主支撑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主支撑体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主支撑体的侧面和所述辅助支撑体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所述辅助支撑体支撑强度的增强体,所述下安装板的侧面与所述主支撑体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强肋;所述增强体为直角三棱柱钢管,多个所述增强肋通过两两相交的方式构成三角形。进一步地,所述增强体与所述主支撑体和所述辅助支撑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增强肋与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主支撑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为螺纹孔,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均与所述自行车后架通过螺栓或紧固螺钉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支撑体由多个上端面开设有圆角的半圆环体构成,所述半圆环体呈线性阵列均匀排布于所述主支撑体的前、后两个侧面上。本专利技术创造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该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中通过设置所述辅助支撑体使所述自行车后踏板的支撑面积显著提升,从而减小人体重力对所述自行车后踏板施加压强的大小,使人体脚部更为舒适。通过设置所述增强体,使所述辅助支撑体的支撑强度显著提升;通过设置所述增强肋,使所述主支撑体的支撑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从而避免所述自行车后踏板因过载而断裂的发生几率,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此外,因为三角形最为稳固,所以所述增强体和所述增强肋的形状设置同样是为了使所述增强体和所述增强肋的增强效果达到最佳,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自行车后踏板的支撑能力。第二,该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中所述增强体与所述主支撑体和所述辅助支撑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增强肋与所述下安装板和所述主支撑体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之所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是因为这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很高,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断裂,从而更利于使所述增强体以及所述增强肋充分发挥其增强所述自行车后踏板支撑强度的作用。第三,该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中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该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相结合,共同发挥与自行车后架固定连接的作用,所述安装孔的设计则为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与所述自行车后架的连接固定提供了便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左视图。图中:1、上安装板2、主支撑体3、辅助支撑体4、增强肋5、下安装板6、增强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创造,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创造进行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包括主支撑体2,所述主支撑体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扩大支撑面积的辅助支撑体3。所述主支撑体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主支撑体2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5。所述主支撑体2的侧面和所述辅助支撑体3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所述辅助支撑体3支撑强度的增强体6。所述下安装板5的侧面与所述主支撑体2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强肋4。其中,所述增强体6为直角三棱柱钢管,多个所述增强肋4两两相交并构成三角形。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辅助支撑体3使所述自行车后踏板的支撑面积显著提升,从而减小人体重力对所述自行车后踏板施加压强的大小,使人体脚部更为舒适。通过设置所述增强体6,使所述辅助支撑体3的支撑强度显著提升;通过设置所述增强肋4,使所述主支撑体2的支撑能力得以有效提高,从而避免所述自行车后踏板因过载而断裂的发生几率,使得所述自行车后踏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大幅提升。此外,因为三角形最为稳固,所以所述增强体6和所述增强肋4的形状设置同样是为了使所述增强体6和所述增强肋4的增强效果达到最佳化,从而进一步提升所述自行车后踏板的支撑能力。所述增强体6与所述主支撑体2和所述辅助支撑体3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所述增强肋4与所述下安装板5和所述主支撑体2之间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之所以采用焊接固定连接,是因为这种连接方式的连接强度很高,在使用过程中所述自行车后踏板的各连接部位不易断裂,从而更利于使所述增强体6以及所述增强肋4充分发挥其增强所述自行车后踏板支撑强度的功能。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5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该设计主要是为了使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5同时发挥与自行车后架固定连接的作用,这为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5与所述自行车后架的连接固定提供了便利。为了简化所述上安装板1以及所述下安装板5与所述自行车后架的安装步骤,所以将所述安装孔设计为螺纹孔,所述上安装板1和所述下安装板5均与所述自行车后架通过螺栓或紧固螺钉固定连接。为了使所述辅助支撑体3具有更高的支撑能力,同时也为了降低所述辅助支撑体3对人体脚部造成划伤的发生概率,所以将所述辅助支撑体3设计为由多个上端面开设有圆角的半圆环体构成,所述半圆环体呈线性阵列均匀排布于所述主支撑体2的前、后两个侧面上。之所以设计为所述半圆环体这一结构,主要是因为所述半圆环体比平板的抗压能力更高。此外,所述半圆环体比平板设计更为省料,利于节约生产成本。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专利技术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包括主支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体(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扩大支撑面积的辅助支撑体(3),所述主支撑体(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主支撑体(2)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5),所述主支撑体(2)的侧面和所述辅助支撑体(3)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所述辅助支撑体(3)支撑强度的增强体(6),所述下安装板(5)的侧面与所述主支撑体(2)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强肋(4);所述增强体(6)为直角三棱柱钢管,多个所述增强肋(4)通过两两相交的方式构成三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包括主支撑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体(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扩大支撑面积的辅助支撑体(3),所述主支撑体(2)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将所述主支撑体(2)固定在自行车后架上的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5),所述主支撑体(2)的侧面和所述辅助支撑体(3)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增加所述辅助支撑体(3)支撑强度的增强体(6),所述下安装板(5)的侧面与所述主支撑体(2)的下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增强肋(4);所述增强体(6)为直角三棱柱钢管,多个所述增强肋(4)通过两两相交的方式构成三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效果明显的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玲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昌琴瑶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