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5353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8:55
本实用涉及一种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夹持装置。在自动线的检测设备中,现有的夹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有时容易引起夹持位置不正确等问题,影响检测质量。本实用为一种夹持装置,底板上固设有过料板,在过料板左侧活动连接有紧固块,在紧固块和过料板的外侧设有压板;工件与过料板贴合,一端端面抵靠在底板上,另一端面由第三气缸驱动的压套上的多个顶柱固定,顶柱穿过压板上的通孔与工件的端面贴合,压套固定在连接第三气缸上的第一推块上;工件横向分别由紧固块和对向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纵向由第一固定机构固定。使用本实用保证了零件正确夹持的问题,避免了零件位置不正,同时其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A clamp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detection device, and more specifically to a clamping device. In the automatic line detection equipment, the existing clamping device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complex structure, high cost, and sometimes it is easy to cause incorrect clamping position, which affects the quality of detection. The utility is a clamping device, the bottom plate is fixedly arranged on a plate, the left side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astening block in the fastening block and the lateral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 plate and a workpiece; fitting end abuts on the bottom plate, the other end is driven by third cylinder pressure on the set a top pillar fixed end fitting pillar passes through a hole on the pressure plate and the workpiece, pressing sleeve is fixed on the connecting cylinder third on the first push block; the workpiece transverse respectively by the fastening block to second and a fixing mechanism for fixing, longitudinal fixed by the first fix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guarantee the problem of the correct clamping of the parts, avoiding the improper position of the parts, and the simple structure, and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夹持装置
本实用涉及一种检测设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在自动线的检测设备中,现有的夹持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且有时容易引起夹持位置不正确等问题,影响检测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位置精度高的夹持装置。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上固设有过料板,在过料板左侧活动连接有紧固块,在紧固块和过料板的外侧设有压板;工件与过料板贴合,一端端面抵靠在底板上,另一端面由第三气缸驱动的压套上的多个顶柱固定,顶柱穿过压板上的通孔与工件的端面贴合,压套固定在连接第三气缸上的第一推块上;工件横向分别由紧固块和对向的第二固定机构固定,纵向由第一固定机构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由第一气缸、第一固定座、过渡板、第一导向杆、第一直线轴承、安装座、第一连接板和拨叉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机构由第二气缸、第二固定座、第二直线轴承、第二导向杆、第二连接板和第二推块组成。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所述的顶柱的材料为GCr15,强度好,且耐磨损。所述的过料板在工件定位处设有钨钢块,耐磨,使用寿命长。所述的过料板的右侧成斜向设置,能自动下料。所述的顶柱和压板上设有的通孔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推块为分体的结构,连接及更换压套方便。所述的拨叉在压紧工件端为V形开口,定位稳固可靠。使用本技术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保证了零件正确夹持的问题,避免了零件位置不正,同时其结构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图1所示的A-A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工件11的夹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夹持装置。本实施例所述的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上固设有过料板8,在过料板8左侧活动连接有紧固块5,根据工件11的大小进行紧固块5位置的调节,在紧固块5和过料板8的外侧设有压板4。工件11与过料板8贴合,一端端面抵靠在底板1上,另一端面由第三气缸2驱动的压套10上的4个顶柱9固定,顶柱9的材料为GCr15,成左右对称分布,顶柱9穿过压板上的通孔401与工件11的端面贴合,顶柱9和压板4上设有的通孔401间隙配合,压套10固定在连接第三气缸2上的第一推块3上,由第三气缸2驱动顶柱9的运动。工件11横向分别由紧固块5和对向的第二固定机构7固定,纵向由第一固定机构6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6由第一气缸601、第一固定座602、过渡板603、第一导向杆604、第一直线轴承605、安装座606、第一连接板607和拨叉608组成;安装座606固定在与工件11背面的底板1上,第一气缸601通过第一固定座602固定在底板1的上方,过渡板603连接第一气缸601,安装座606上设有第一直线轴承605,2个第一导向杆604穿过安装座606,一端连接在过渡板603上,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连接板607上,第一连接板607穿过底板1的空腔连接到拨叉608上,由第一气缸601驱动拨叉608,将工件定位并径向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机构7由第二气缸701、第二固定座702、第二直线轴承703、第二导向杆704、第二连接板705和第二推块706组成。第二固定座702固定在底板1的侧面,其上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气缸701和第二直线轴承703,第二导向杆704穿过第二直线轴承703,第二连接板705由第二气缸701和第二导向杆704固定,第二连接板705的侧面设有向工件11方向延伸的第二推块706,将工件11的横向一侧进行定位及紧固。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料板8在工件11定位处设有钨钢块801,防止过料板8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的过料板8的右侧成斜向设置,当检测完成,第二个工件上料后,将第一个工件右推,第一个工件沿着斜向通道下行,无须别的动力驱动。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推块3为分体的结构,安装及更换压套10方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拨叉608在压紧工件11端为V形开口,固定及定位正确可靠。以上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的设计思路做出的变形及改进,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夹持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固设有过料板(8),在过料板(8)左侧活动连接有紧固块(5),在紧固块(5)和过料板(8)的外侧设有压板(4);工件(11)与过料板(8)贴合,一端端面抵靠在底板(1)上,另一端面由第三气缸(2)驱动的压套(10)上的多个顶柱(9)固定,顶柱(9)穿过压板上的通孔(401)与工件(11)的端面贴合,压套(10)固定在连接第三气缸(2)上的第一推块(3)上;工件(11)横向分别由紧固块(5)和对向的第二固定机构(7)固定,纵向由第一固定机构(6)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6)由第一气缸(601)、第一固定座(602)、过渡板(603)、第一导向杆(604)、第一直线轴承(605)、安装座(606)、第一连接板(607)和拨叉(608)组成;所述第二固定机构(7)由第二气缸(701)、第二固定座(702)、第二直线轴承(703)、第二导向杆(704)、第二连接板(705)和第二推块(70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1)上固设有过料板(8),在过料板(8)左侧活动连接有紧固块(5),在紧固块(5)和过料板(8)的外侧设有压板(4);工件(11)与过料板(8)贴合,一端端面抵靠在底板(1)上,另一端面由第三气缸(2)驱动的压套(10)上的多个顶柱(9)固定,顶柱(9)穿过压板上的通孔(401)与工件(11)的端面贴合,压套(10)固定在连接第三气缸(2)上的第一推块(3)上;工件(11)横向分别由紧固块(5)和对向的第二固定机构(7)固定,纵向由第一固定机构(6)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6)由第一气缸(601)、第一固定座(602)、过渡板(603)、第一导向杆(604)、第一直线轴承(605)、安装座(606)、第一连接板(607)和拨叉(608)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炎辉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庆达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