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插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4386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载连接器的全自动插针机。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全自动插针机只能做到单层插针,连接器具有多层插针结构时,生产工序复杂化,并且,现有的全自动插针机是将金属插针一根一根依序插入塑胶件,生产效率低下。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全自动插针机的结构,使得全自动插针机可以一次性组装多排插针,减少企业生产多排车载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插针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车载连接器的全自动插针机。
技术介绍
全自动插针机,用于生产连接器,将金属插针与塑料件组合在一起。目前,现有的全自动插针机只能做到单层插针,连接器具有多层插针结构时,生产工序复杂化。并且,现有的全自动插针机是将金属插针一根一根依序插入塑胶件,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插针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全自动插针机,其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塑胶件入料机构、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传送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传送塑胶件依序经过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塑胶件入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传送机构的一侧;夹持片入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塑胶件入料机构的一侧;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夹持片入料机构的一侧;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的一侧;第一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第一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第二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第二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第三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第三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插加强边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以及出料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插加强边机构的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全自动插针机还包括第一排针检测机构,第一排针检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铆入机构及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全自动插针机还包括第二排针检测机构,第二排针检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二排针铆入机构及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全自动插针机还包括第三排针检测机构,第三排针检测机构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三排针铆入机构及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包括塑胶件安装座、塑胶件定位夹具、大园针送料装置、塑胶件定位气缸、大园气缸安装座、大园插针气缸及顶针,塑胶件安装座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的一侧;塑胶件定位夹具设置于塑胶件安装座;大园针送料装置设置于塑胶件安装座,并位于塑胶件定位夹具的上方,且对应塑胶件定位夹具;塑胶件定位气缸设置于塑胶件安装座,并位于塑胶件定位夹具的一侧,塑胶件定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塑胶件定位夹具;大园气缸安装座设置于机架,并位于塑胶件安装座的一侧,大园插针气缸设置于大园气缸安装座,顶针设置于大园插针气缸的输出端,并对应塑胶件定位夹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包括插针安装座、插针驱动元件、插针移动件、插针夹具、插针振动器、插针入料板、插针气缸及推针板,插针安装座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插针驱动元件设置于机架,并位于插针安装座的下方;插针移动件设置于插针驱动元件的输出端;插针夹具设置于插针移动件;插针振动器设置于机架,并位于插针安装座的一侧;插针入料板设置于插针振动器,并对应插针夹具;插针气缸设置于插针移动件,并位于插针夹具一侧;推针板设置于插针气缸的输出端,并对应插针夹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排针折弯机构包括折弯安装座、折弯夹具、折弯拖动气缸、折弯上模、折弯下模、折弯脱料装置、折弯滑轨、折弯气缸及折弯杆,折弯安装座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折弯夹具设置于折弯安装座;折弯拖动气缸设置于折弯安装座,并位于折弯夹具的下方,折弯拖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折弯夹具;折弯上模设置于折弯安装座,并位于折弯夹具的一侧;折弯下模设置于折弯安装座,并位于折弯夹具的一侧,折弯下模与折弯上模相对设置;折弯脱料装置设置于折弯安装座,并位于折弯上模的上方;折弯滑轨设置于机架,并位于折弯安装座的一侧;折弯气缸设置于折弯滑轨;折弯杆设置于折弯气缸的输出端,并连接折弯下模。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包括铆入安装座、铆入夹具、铆入驱动元件、铆入调整杆及铆入件,铆入安装座设置于机架,并位于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铆入夹具设置于铆入安装座;铆入驱动元件设置于铆入安装座,并位于铆入夹具的一侧;铆入调整杆设置于铆入驱动元件的输出端;铆入件设置于铆入调整杆,并对应铆入夹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改进全自动插针机的结构,使得全自动插针机可以一次性组装多排插针,减少企业生产多排车载连接器的成本,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全自动插针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申请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申请。也就是说,在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自动插针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自动插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塑胶件入料机构、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传送塑胶件依序经过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塑胶件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塑胶件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一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二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三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插加强边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以及所述出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插加强边机构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插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传送机构、塑胶件入料机构、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传送塑胶件依序经过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插加强边机构及出料机构;所述塑胶件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一侧;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塑胶件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夹持片入料机构的一侧;所述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塑胶件与夹持片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大园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一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一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二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二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二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的一侧,且对应所述第三排针入料机构;所述第三排针折弯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与塑胶件组立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铆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折弯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铆入机构的一侧;所述插加强边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三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的一侧;以及所述出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插加强边机构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插针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针检测机构,所述第一排针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排针铆入机构及第一排针弯角与压入机构间。3.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东讯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