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3515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0 05:27
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包括主机转子磁极、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套设在电动机的转轴上,转轴的非驱动端开设有中心孔,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开设有凹槽,凹槽内安装有接线板;设于主机转子磁极处的第一引线依次穿过第一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设于旋转整流盘处的第二引线依次穿过第二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设于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三相引线连接位置处的第三引线依次穿过第三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类电机装配完成后无法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的重大技术缺陷,解决了电机在出厂后留下的性能隐患,且方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检修。

A box type brushless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connection structure

A box type brushless excitation synchronous motor rotor wiring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main rotor magnetic pole, a rotary rectifying plate and exciter armature, rotating rectifier disc and armature excitation is sleeved on the motor shaft, non drive end of the rotating shaft is provided with a center hole of the rotating shaft, the tail of the non drive end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groove is installed a wiring board; a first lead in the host rotor pole passes through the first side hole and the center hole of shaft at the non drive end tail, second lead in rotating rectifier disc passes through the second side hole and shaft center hole at the non driving end of the tail, adding third lead in rotating rectifier disc and armature excitation three-phase wire connection the position of the third side hole and passes through the center hole at the non drive end tail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fundamentally solves the major technical defect that the motor can not perform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of the rotor after the assembly of the motor is completed, solves the hidden trouble of the motor leaving after leaving the factory, and is convenient for maintenance during subsequent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
本技术属于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
技术介绍
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是集机械制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机技术为一体的新型高新技术产品,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化肥、制冷、钢铁等各工业领域。该类电机转子结构复杂,布局紧凑,主机转子磁极线圈、励磁机电枢与旋转整流盘三者轴向集中布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短电机轴向长度,降低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确保电机整体密封性良好,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大容量高速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和对密封性要求较高的正压外壳型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上。但该类电机却一直存在一重大技术缺陷,即转子上述部件在装配完成并合成整机后,现有的接线结构无法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从而无法测得电机的输入输出性能曲线,且无法获得转子温升数据,使电机在出厂后留下了一定的性能隐患,且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检修也存在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提供一种全新的接线结构,在不破坏现有转子布局结构和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使电机在装配完成后可进行完整的性能试验,消除电机出厂后的性能隐患,同时使电机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便于检测与检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包括主机转子磁极、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所述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套设在电动机的转轴上,转轴的非驱动端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轴向延伸至主机转子磁极的下侧,所述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接线板;主机转子磁极和旋转整流盘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一侧孔,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二侧孔和第三侧孔;设于主机转子磁极处的第一引线依次穿过第一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设于旋转整流盘处的第二引线依次穿过第二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设于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三相引线连接位置处的第三引线依次穿过第三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电机装配完成进行动态性能试验时,在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安装集电环,集电环通过固定工装与转轴的非驱动端固定连接,将位于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的第一引线和第三引线与集电环连接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获得输入输出动态特性曲线。所述接线板上设有多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包括沿周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接线柱至第七接线柱;电机完成动态性能试验后,第一引线与接线柱上的第二接线柱和第三接线柱连接,第二引线与接线柱上的第一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连接,第三引线分别与接线柱上的第五接线柱、第六接线柱和第七接线柱连接;所述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通过连接片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柱和第四接线柱通过接线片连接,将主机转子磁极和旋转整流盘连通。所述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的凹槽配设有密封盖板。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可容纳所以引线从中穿过,所述中心孔的底端设为锥形或球形。所述中心孔与转轴外圆的同轴度不超Φ1mm。所述中心孔的孔壁粗超度值不超过6.3μm。所述接线板采用DMC材料整体压铸成型,且能承受5000V电压。本技术所涉及的一种全新的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通过在转轴非驱动端增加中心孔,在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加凹槽和接线板,将主机转子磁极的第一引线、旋转整流盘上与主机转子磁极连接对应的第二引线、励磁机电枢与旋转整流盘连接对应位置处增设的第三引线均通过中心孔中引至尾端,从根本上解决了该类电机现有转子接线结构装配完成并合成整机后无法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的重大技术缺陷,解决了电机在出厂后留下的性能隐患,且方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检修,使该类电机的量产有技术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测试时增设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参看图1至图3,该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包括主机转子磁极1、旋转整流盘2和励磁机电枢3,所述旋转整流盘2和励磁机电枢3套设在电动机的转轴上,转轴的非驱动端5开设有中心孔4,所述中心孔4沿轴向延伸至主机转子磁极1的下侧,所述转轴的非驱动端5尾部开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内安装有接线板13;主机转子磁极1和旋转整流盘2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一侧孔10,旋转整流盘2和励磁机电枢3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二侧孔11和第三侧孔12;设于主机转子磁极1处的第一引线6依次穿过第一侧孔10和中心孔4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设于旋转整流盘2处的第二引线7依次穿过第二侧孔11和中心孔4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设于旋转整流盘2和励磁机电枢3三相引线连接位置处的第三引线8依次穿过第三侧孔12和中心孔4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当电机装配完成后,进行动态性能试验时,在转轴的非驱动端5尾部安装集电环15,集电环15通过固定工装14与转轴的非驱动端5固定连接,将位于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的第一引线6和第三引线7与集电环连接,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获得输入输出动态特性曲线。同时在电机温升试验后,通过测量转子线圈热态电阻,也可计算处转子温升。所述接线板13上设有多个接线柱,如图3所示,所述接线柱包括沿周向依次排布的第一接线柱至第七接线柱;电机完成动态性能试验后,第一引线6与接线柱上的第二接线柱132和第三接线柱133连接,第二引线7与接线柱上的第一接线柱131和第四接线柱134连接;第三引线8分别与接线柱上的第五接线柱135、第六接线柱136和第七接线柱137连接,作为后续使用过程中电机检修时的快速检测接头。所述第一接线柱131和第二接线柱132通过连接片14连接,所述第三接线柱133和第四接线柱134通过接线片14连接,将主机转子磁极1和旋转整流盘2连通,使电机正常工作运行。优选的,所述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的凹槽9配设有可拆卸式密封盖板,电机装配完成进行动态性能试验及后续电机检测时方便拆卸,同时也试验结果后达到对凹槽9的密封效果。所述中心孔4的直径可容纳所有引线从中穿过,所述中心孔4的底端设为锥形或球形。所述中心孔4与转轴外圆的同轴度不超Φ1mm。所述中心孔4的孔壁粗超度值不超过6.3μm。所述接线板13采用DMC材料整体压铸成型,且能承受5000V电压,历时1min的耐压试验。本技术有效解决了电机装配完成并合成整机后,现有的接线结构无法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从而无法测得电机的输入输出性能曲线,且无法获得转子温升数据的难题,解决了电机在出厂后留下的性能隐患,且方便在后续使用过程中进行检修。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一”、“二”、“左”、“右”、“中间”及“上”、“下”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包括主机转子磁极、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所述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套设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其特征在于:转轴的非驱动端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轴向延伸至主机转子磁极的下侧,所述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接线板;主机转子磁极和旋转整流盘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一侧孔,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二侧孔和第三侧孔;设于主机转子磁极处的第一引线依次穿过第一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设于旋转整流盘处的第二引线依次穿过第二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设于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三相引线连接位置处的第三引线依次穿过第三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包括主机转子磁极、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所述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套设在电动机的转轴上,其特征在于:转轴的非驱动端开设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沿轴向延伸至主机转子磁极的下侧,所述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安装有接线板;主机转子磁极和旋转整流盘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一侧孔,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间的转轴上开设有直抵中心孔的第二侧孔和第三侧孔;设于主机转子磁极处的第一引线依次穿过第一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设于旋转整流盘处的第二引线依次穿过第二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增设于旋转整流盘和励磁机电枢三相引线连接位置处的第三引线依次穿过第三侧孔和中心孔到达转轴非驱动端尾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电机装配完成进行动态性能试验时,在转轴的非驱动端尾部安装集电环,集电环通过固定工装与转轴的非驱动端固定连接,将位于转轴非驱动端尾部的第一引线和第三引线与集电环连接进行转子性能动态试验,获得输入输出动态特性曲线。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箱式无刷励磁同步电动机转子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青豪王朝宗雷浩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卧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