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5618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9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定模板、动模板和底板,所述定模板上设有导孔,所述动模板上设有导柱,所述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还包括顶针板、气缸、顶杆、方铁和顶针,所述动模板通过方铁与底板连接,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动模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过底板与顶针板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顶针的一端穿过动模板与顶针板的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顶针板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气缸设置在动模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与顶针板的第二侧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气缸推动活塞重复压缩和释放,使得活塞的顶出和压缩力度可控,使得在合模和复位时动模板的运行稳定。

Cylinder type mold top needle plate redu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er type mold ejector plate reset mechanism is arranged in sequence, including fixed template, a movable tem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the tem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hole, the movable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pillar, the cylinder type mold thimble plate reset mechanism also comprises a thimble plate, gas cylinder, push rod iron, and the movable mould thimble, connected by iron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ejector plate located in the dynamic between the tem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the first side of one end of the top rod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ejector plate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thimble through the second side dynamic template and the ejector plate connection, the the first side and the second side two opposite side ejector plate,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on the movable template, the second sides of the piston and the ejector plate of the cylinder connection. In the utility model, the cylinder pushes the piston repeatedly to compress and release, so that the ejection and compression strength of the piston can be controlled, so that the operation of the moving template is stable when clamping and resto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设计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
技术介绍
注塑是一种工业产品生产造型的方法。产品通常使用橡胶注塑和塑料注塑;注塑还可分注塑成型模压法和压铸法。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注射成型是通过注塑机和模具来实现的。因而,模具是注塑成型中不可缺少的设备。注塑模具通常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注塑时动模板和定模板合拢形成模具型腔,原料通过入料孔进入模具型腔内,产品成型后动模板和定模板分离,将产品去除。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复位机构将动模板和定模板分开到初始位置,现有的模具中采用的是弹簧来进行复位,但是弹簧的作用力不可控、容易造成模具复位运行不稳定,进而影响模具中顶针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气缸推动活塞重复压缩和释放,使得活塞的顶出和压缩力度可控,使得在合模和复位时动模板的运行稳定。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定模板、动模板和底板,所述定模板上设有导孔,所述动模板上设有导柱,所述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还包括顶针板、气缸、顶杆、方铁和顶针,所述动模板通过方铁与底板连接,所述顶针板位于所述动模板和底板之间,所述顶杆的一端穿过底板与顶针板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顶针的一端穿过动模板与顶针板的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顶针板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气缸设置在动模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与顶针板的第二侧面连接。优选的,所述导孔内设有导套。优选的,所述气缸与动模板之间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气缸上。优选的,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动模板上。优选的,所述气缸的活塞与缸体之间设有格莱圈。优选的,所述气缸可拆卸设置在所述动模板上。优选的,所述气缸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动模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通过气缸推动活塞带动动模板的合模和复位,给予动模板的作用力可控,使得动模板在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对于顶针板和顶针较多的模具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2)导套能够避免导柱和导孔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保证导向精度;(3)气缸的活塞与缸体之间设置格莱圈,能够阻止气缸中气体的泄露,保证气体的压力充分传递给活塞、带动活塞运动;此外,格莱圈的设置来可以避免活塞与气缸直接接触引起的擦伤;(4)气缸可拆卸设置在动模板上,在气缸故障时可通过更换气缸来实现模具的快速修复,而不会导致整个模具不可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在开模状态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合模状态时的示意图;图中,1—定模板,2—导套,3—动模板,4—顶针,5—导柱,6—顶针板,7—底板,8—顶杆,9—方铁,10—螺钉,11—气缸,12—密封圈,13—格莱圈,14—活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和图2所示,该实施例描述了一种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定模板1、动模板3和底板7,所述定模板1上设有导孔,所述导孔内设有导套2,所述动模板3上设有导柱5,通过导柱5与导孔的配合可实现定模板1和动模板3合模时的导向,由于导孔内设有导套2,可以避免导柱5与导孔之间发生碰撞,影响导向精度。所述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还包括顶针板6、气缸11、顶杆8、方铁9和顶针4,所述动模板3通过方铁9与底板7连接,所述顶针板6位于所述动模板3和底板7之间,动模板3、底板7和方铁9构成了顶针板6的运动空间。本实施例中顶针板6的运动行程范围为动模板3靠近底板7一侧至底板7靠近动模板3一侧之间的空间,合模时顶针板6与底板7贴合,开模时顶针板6与动模板3贴合。所述顶杆8的一端穿过底板7与顶针板6的第一侧面连接,开模过程中顶杆8推动顶针板6运动,所述顶针4的一端穿过动模板3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顶针板6运动时带动顶针4同时运动,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顶针板6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气缸11可拆卸设置在动模板3上,如将气缸11通过螺钉10固定在所述动模板3上,所述气缸11的活塞14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所述气缸11与动模板3之间设有密封圈12,所述密封圈12既可以设置在气缸11上、也可以设置在动模板3上,可以在气缸11或动模板3上开设安装槽,将密封圈12安装在该安装槽内;密封圈12用于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气缸11的活塞14与缸体之间设有格莱圈13,格莱圈13能够阻止气缸11中气体的泄露,保证气体的压力充分传递给活塞14、带动活塞14运动;此外,由于活塞14与气缸11的缸体要长期做相对运动,由于活塞14与气缸11的缸体都为高硬度缸体,如果活塞14与气缸11的缸体直接接触,会导致两者因长期的摩擦而擦伤,进而影响活塞14的运动,而格莱圈13的设置可避免了这一问题。所述格莱圈13由氟橡胶和青铜组合而成,格莱圈13本身带自润滑功能,且具有柔软、耐磨和耐高温的特点,将格莱圈13作为活塞14与气缸11的缸体运动的中间介子,充分起到了辅助活塞14运动的功能。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气缸11一直处于通气状态。当处于合模状态过程中时,气缸11内的气压推动活塞14顶住顶针板6,使得顶针板6向底板7一侧运动、直到顶针板6紧贴底板7。此时,气缸11内的气压继续推动活塞14,动模板3开始向定模板1运动,直到动模板3与定模板1贴合,从而完成了模具的合模。当处于开模状态过程中时,顶杆8推动顶针板6向动模板3一侧运动,顶针板6推动活塞14运动、使得气缸11内部的气体压缩,同时顶针4在顶针板6的作用下向定模板1一侧运动,从而使得动模板3向底板7一侧运动,直到顶针板6被推到极限位置为止。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还可以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

【技术保护点】
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定模板(1)、动模板(3)和底板(7),所述定模板(1)上设有导孔,所述动模板(3)上设有导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还包括顶针板(6)、气缸(11)、顶杆(8)、方铁(9)和顶针(4),所述动模板(3)通过方铁(9)与底板(7)连接,所述顶针板(6)位于所述动模板(3)和底板(7)之间,所述顶杆(8)的一端穿过底板(7)与顶针板(6)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顶针(4)的一端穿过动模板(3)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顶针板(6)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气缸(11)设置在动模板(3)上,所述气缸(11)的活塞(14)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包括顺次设置的定模板(1)、动模板(3)和底板(7),所述定模板(1)上设有导孔,所述动模板(3)上设有导柱(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还包括顶针板(6)、气缸(11)、顶杆(8)、方铁(9)和顶针(4),所述动模板(3)通过方铁(9)与底板(7)连接,所述顶针板(6)位于所述动模板(3)和底板(7)之间,所述顶杆(8)的一端穿过底板(7)与顶针板(6)的第一侧面连接,所述顶针(4)的一端穿过动模板(3)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为顶针板(6)的两个相对侧面,所述气缸(11)设置在动模板(3)上,所述气缸(11)的活塞(14)与顶针板(6)的第二侧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式模具顶针板复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陈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联余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