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420553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所述的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包括吊轮(3)和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为U形结构件,在支撑件(5)上的U形槽中固定连接滑轨(4),所述滑轨(4)与支撑件(5)的侧板(51)之间形成变轨槽(7),所述变轨槽(7)在沿侧板(51)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所述吊轮(3)与滑轨(4)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只需将支撑件固定,再将吊轮与门体连接固定,通过吊轮沿着滑轨相对运动,即可实现门体的开门或关门,减轻了门体运动时的噪音和抖动,使门体在运动过程中平稳、可靠地自动变轨,具有节约能耗、提高门体使用寿命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门体自动平移变轨
,尤其是涉及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在医疗、净化领域,经常用到可以自动平移变轨的门体。现有的自动平移门变轨装置主要有2种类型:其一,吊轮为双轮结构,采用弹性材料使吊轮在门体运动末端突然向下、向内运动,此方法中应用的弹性材料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容易出现故障,且在门体变向运动时噪音大、抖动明显;其二,吊轮为单轮结构,采用特制弯形轨道使吊轮在门体运动末端突然向下、向内运动,此方法中的吊轮在运动至弯形轨道节点时的磨损尤其较大,吊轮使用寿命短,且在门体变向运动时抖动明显,由此产生的噪音也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减轻门体运动噪音和抖动。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包括吊轮和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为U形结构件,在支撑件上的U形槽中固定连接滑轨,所述滑轨与支撑件的侧板之间形成变轨槽,所述变轨槽在沿侧板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所述的吊轮与滑轨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的U形槽的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的U形槽的两端口径之差为1mm-50mm。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的U形槽的一端口径与另一端口径等大。优选地,所述吊轮上形成弧形凹槽,所述滑轨顶部形成弧形过渡部,所述吊轮通过其上的弧形凹槽与滑轨上的过渡部之间相互卡合。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上开设滑轨安装孔,所述滑轨上形成中空T形安装槽,所述滑轨与支撑件之间通过连接螺栓形成可拆卸结构,所述连接螺栓端头部位于滑轨上的中空T形安装槽中。优选地,还包括承载体,所述承载体与支撑件之间固定连接。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先将支撑件固定,将吊轮与门体连接固定;然后,在吊轮沿着滑轨且相对于滑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门体靠近或者远离支撑件上的侧板以实现门体的开关门。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在安装时是以倾斜方式固定,其相对两端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优选地,所述支撑件的相对两端之间的高度差为1mm-5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滑轨与支撑件的侧板之间形成变轨槽、且变轨槽在沿侧板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通过吊轮与滑轨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只需要将吊轮与门体连接固定,在吊轮沿着滑轨且相对于滑轨相对运动的过程中,将使得门体靠近或者远离支撑件上的侧板,从而实现门体的开门或者关门,有利于减轻门体运动时的噪音和抖动,保证门体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平稳、可靠地自动平移变轨,既节约能耗,又能提高门体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的主视图(门体处于开门位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的侧视图(门体处于开门位置)。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的主视图(门体处于关门位置)。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的侧视图(门体处于关门位置)。图5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三维示意图(实施方式1)。图6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的主视图(实施方式1)。图7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的俯视图(实施方式1)。图8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三维示意图(实施方式2)。图9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的主视图(实施方式2)。图10为支撑件与轨道之间的构造关系的俯视图(实施方式2)。图中标记:1-门体,2-承载体,3-吊轮,4-滑轨,5-支撑件,6-连接螺栓,7-变轨槽,41-过渡部,51-侧板,52-支撑件安装孔,53-滑轨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具体包括吊轮3、支撑件5和连接螺栓6,其中的支撑件5为U形结构件,在支撑件5上的U形槽中固定连接滑轨4,所述的滑轨4与支撑件5的侧板51之间形成变轨槽7,所述变轨槽7在沿侧板51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优选地,所述支撑件5上开设滑轨安装孔53,所述滑轨4上形成中空T形安装槽,所述滑轨4与支撑件5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形成可拆卸结构,所述连接螺栓6端头部位于滑轨4上的中空T形安装槽中,如图5、图6、图7所示。为了保证滑轨4的安装稳固性、可靠性,所述支撑件5上的滑轨安装孔53可以设置若干个、且等间距分布。所述的吊轮3与滑轨4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优选地,在吊轮3上形成弧形凹槽,所述滑轨4顶部形成弧形过渡部41,所述的吊轮3通过其上的弧形凹槽与滑轨4上的过渡部41之间相互卡合,如图2、图4、图5、图8所示。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减小吊轮3与滑轨4之间的接触面积,既可保证吊轮3与滑轨4之间接触的可靠性,又可减轻吊轮3沿着滑轨4且相对于滑轨4相对运动过程中的噪音。采用上述的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可以容易地实现门体的自动平移变轨,具体而言: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将承载体2与墙体等基础连接固定,所述的承载体2呈L形结构,在承载体2内固定连接支撑件5。优选地,所述支撑件5上开设若干支撑件安装孔52,以便承载体2与支撑件5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形成可拆卸结构。将吊轮3与门体1连接固定,通常,所述吊轮3与门体1之间通过连接螺栓6形成可拆卸结构。由于滑轨4与支撑件5的侧板51之间形成变轨槽7,且变轨槽7在沿侧板51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因此,在驱动吊轮3连带门体1沿着滑轨4、且相对于滑轨4相对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的门体1将自动地靠近或者远离支撑件5上的侧板51,从而实现门体1的开门或者关门,减轻了门体1运动时的噪音和抖动,使得门体1在运动过程中实现平稳、可靠地自动变轨,不仅节约能耗,还能提高门体1的使用寿命。为了更加便于门体1的自动平移变轨操作,在支撑件5的加工过程中,可以使支撑件5上的U形槽的一端口径L1大于另一端口径L2,如图5、图6、图7所示。通常,所述支撑件5上的U形槽的两端口径L1、L2之差为1mm-50mm,例如,L1与L2之间的相差为1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者50mm。因此,当吊轮3带动门体1从支撑件5的A端向B端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实现门体1由外向内的变轨运动。进一步地,如果在支撑件5安装固定时,将支撑件5按照如图6所示在安装时以倾斜方式固定,以使其相对两端之间形成一定的高度差L3。通常,所述支撑件5在倾斜固定后,其两端之间的高度差L3为1mm-50mm。例如,所述高度差L3设计为1mm、5mm、10mm、15mm、20mm、25mm、30mm、35mm、40mm、45mm或者50mm。因此,在吊轮3带动门体1从支撑件5的A端向B端运动过程中,就可以实现门体1由上向下的变轨运动。如果将上述的两种结构设计进行组合后,在吊轮3带动门体1从支撑件5的A端向B端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门体1由上向下、同时由外向内的变轨运动。实施方式2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轮(3)和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为U形结构件,在支撑件(5)上的U形槽中固定连接滑轨(4),所述滑轨(4)与支撑件(5)的侧板(51)之间形成变轨槽(7),所述变轨槽(7)在沿侧板(51)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所述的吊轮(3)与滑轨(4)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轮(3)和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为U形结构件,在支撑件(5)上的U形槽中固定连接滑轨(4),所述滑轨(4)与支撑件(5)的侧板(51)之间形成变轨槽(7),所述变轨槽(7)在沿侧板(51)方向上形成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的V形槽结构,所述的吊轮(3)与滑轨(4)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的活动配合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上的U形槽的一端口径大于另一端口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上的U形槽的两端口径之差为1mm-5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上的U形槽的一端口径与另一端口径等大。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门体自动平移变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轮(3)上形成弧形凹槽,所述滑轨(4)顶部形成弧形过渡部(41),所述吊轮(3)通过其上的弧形凹槽与滑轨(4)上的过渡部(41)之间相互卡合。6.根据权利要求1-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明刘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港通医疗设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