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弹性BRB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02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粘弹性BRB,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粘弹性BRB核心受力构件为设置在外约束钢管内部的耗能內芯,与外约束钢管同轴共线,耗能內芯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内约束钢管,两侧内约束钢管用连接板焊接成整体,内约束钢管与耗能內芯之间设置橡胶板类无粘结填充材料,内约束钢管与外约束钢管之间设置四块环氧树脂材质的粘弹性材料;內芯端部上下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角钢,不等边连接角钢的长边与內芯端部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短边与端板焊接,內芯端部和连接角钢上对齐设置螺栓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内外约束钢管共同作用,加强BRB支撑提供侧向刚度的能力,有利于建筑结构中BRB支撑耗能能力的充分发挥,具有施工快、成本低、安全储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粘弹性BRB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粘弹性BRB。
技术介绍
防屈曲支撑是一种通过钢材的轴向拉压来消耗能量的位移相关型阻尼器,简称BRB支撑,它主要由耗能內芯,外围约束机构和无粘结填充材料三部分构成,BRB耗能內芯作为轴向受力构件,外围约束机构提供侧向约束力,当受到地震作用时,BRB支撑可以做到屈服而不屈曲,通过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起到抗震减震的作用。粘弹性阻尼器能够为结构提供一定刚度和阻尼,耗能能力强,能够有效减少建筑物的风震及地震反应。现有防屈曲支撑常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防屈曲耗能支撑属于位移相关型耗能构件,当结构处于小震状态下,结构层间位移较小,难以达到防屈曲耗能支撑的屈服位移,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二是现有防屈曲支撑自重过大,这样导致结构主体承受更大的负重和地震惯性力。现有的BRB支撑均难以同时改善这两点状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粘弹性BRB,解决现有BRB支撑自重过大、施工繁琐、小震情况下无法消减结构震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粘弹性BRB,包括耗能內芯(1)、内约束钢管(2)、无粘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粘弹性BRB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粘弹性BRB,包括耗能內芯(1)、内约束钢管(2)、无粘结填充材料(3)、连接板(4)、外约束钢管(5)、粘弹性材料(6)、端板(7)、连接角钢(8)、螺栓孔(9)、內芯端部(10)、U字形切口(11)、约束空隙(12)和高强混凝土(13);其特征在于:粘弹性BRB核心受力构件为耗能內芯(1),所述耗能內芯(1)设置在外约束钢管(5)内部,与外约束钢管(5)同轴共线,耗能內芯(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内约束钢管(2),两侧内约束钢管(2)用连接板(4)焊接成整体,内约束钢管(2)与外约束钢管(5)之间形成约束空隙(12),在约束空隙(12)的四个转角位置上分别设置粘弹性材料(6),在内约束钢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粘弹性BRB,包括耗能內芯(1)、内约束钢管(2)、无粘结填充材料(3)、连接板(4)、外约束钢管(5)、粘弹性材料(6)、端板(7)、连接角钢(8)、螺栓孔(9)、內芯端部(10)、U字形切口(11)、约束空隙(12)和高强混凝土(13);其特征在于:粘弹性BRB核心受力构件为耗能內芯(1),所述耗能內芯(1)设置在外约束钢管(5)内部,与外约束钢管(5)同轴共线,耗能內芯(1)上下两侧分别设置内约束钢管(2),两侧内约束钢管(2)用连接板(4)焊接成整体,内约束钢管(2)与外约束钢管(5)之间形成约束空隙(12),在约束空隙(12)的四个转角位置上分别设置粘弹性材料(6),在内约束钢管(2)与耗能內芯(1)之间设置无粘结填充材料(3),内约束钢管(2)和无粘结填充材料(3)之间形成两个长方体空腔,在空腔内填充高强混凝土(13);所述外约束钢管(5)与内约束钢管(2)等长,外约束钢管(5)两端分别焊接两块端板(7),端板(7)的拼接面为U字形切口(11),两块端板(7)拼接形成中空的一字型切口;內芯端部(10)通过一字型切口与切口内侧焊接而成,內芯端部(10)上下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角钢(8),不等边连接角钢(8)的长边与內芯端部(10)通过高强螺栓连接,短边与端板(7)焊接,內芯端部(10)和连接角钢(8)上对齐设置螺栓孔(9)。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庚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