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2020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由电涡流阻尼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其中:电涡流阻尼器由永磁体、钢棒、作动器、导磁板和导体板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在发生地震时,能根据主结构各楼层的瞬时加速度响应,实时调节电涡流阻尼力的大小,增强电涡流阻尼器的耗能减震效果,降低主结构的响应。本发明专利技术用电涡流阻尼代替传统的黏滞阻尼,能够提高阻尼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简化阻尼器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阻尼力大小可由作动器实时改变导体板与永磁体块之间的间隔距离来改变,以提高电涡流阻尼器的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抗震领域,具体为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地震是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传统的建筑结构采用“抗”的方式防御地震。这种做法不但不经济,而且还可能反而放大地震作用。消能减震结构是新兴的一种抵抗地震的结构形式,通过在建筑结构中设置消能减震装置,当地震来临时,消能减震装置能够大量消耗地震能量,减小结构承受的地震能量,以此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传统的黏滞阻尼器采用液压黏滞阻尼器提供附加阻尼,在提供阻尼的同时,也会有一定刚度,无法做到刚度与阻尼的完全分离,影响设计分析。而且,液压黏滞阻尼器还存在漏油、不易养护、后期难以调节等问题,增加维护的难度和成本。电涡流阻尼是对液压黏滞阻尼的一大创新。电涡流阻尼器的原理是,导体质量块在运动时切割磁感线,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在导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形成电涡流,将振动能量转化为导体的热量,从而实现振动控制。电涡流阻尼器的优势在于:磁体与导体之间没有直接接触,无摩擦阻尼和磨损;不受温度等环境影响;不存在漏油等状况,易于维护且耐久性好。半主动控制是新兴的一种结构振动控制形式。半主动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由主结构(1)、电涡流阻尼器(2)、加速度传感器(3)和控制器(4)组成,其中:所述电涡流阻尼器(2)由永磁体(5)、钢棒(6)、作动器(7)、导磁板(8)和导体板(9)组成;钢槔(6)一端固定于连接部件上,钢棒(6)上均匀分布有永磁体(5),钢棒(6)一端固定于连接部件上,钢棒(6)两侧布置有导体板(9),导体板(9)一侧固定有导磁板(8);导磁板(8)连接作动器(7);所述电涡流阻尼器(2)安装于主结构(1)的相邻层楼板之间;主结构(1)一侧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3),控制器(4)设置于主结构(1)上,控制器(4)分别连接加速度传感器(3)和作动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动变阻尼的电涡流阻尼器,其特征在于由主结构(1)、电涡流阻尼器(2)、加速度传感器(3)和控制器(4)组成,其中:所述电涡流阻尼器(2)由永磁体(5)、钢棒(6)、作动器(7)、导磁板(8)和导体板(9)组成;钢槔(6)一端固定于连接部件上,钢棒(6)上均匀分布有永磁体(5),钢棒(6)一端固定于连接部件上,钢棒(6)两侧布置有导体板(9),导体板(9)一侧固定有导磁板(8);导磁板(8)连接作动器(7);所述电涡流阻尼器(2)安装于主结构(1)的相邻层楼板之间;主结构(1)一侧设置有加速度传感器(3),控制器(4)设置于主结构(1)上,控制器(4)分别连接加速度传感器(3)和作动器(7);控制器(4)控制作动器(7)的上下运动,改变导体板(9)与永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梁坤施卫星章仪青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