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1997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6: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1)在河道内选取围堰修筑位置,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竖向钢管,并通过横向钢管对于同一围堰修筑位置中的多个竖向钢管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多个竖向钢管形成整体;2)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竖向钢管相对于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竹笆板,竹笆板与竖向钢管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缠绕连接;3)在步骤2)中的竹笆板之上铺设至少3层防水布,以形成围堰的修筑;上述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可在任意河道环境内实现高效而稳定的围堰修筑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
技术介绍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现有的围堰在进行修筑过程中,其往往所需修筑工艺较为复杂,进而导致围堰在修筑过程中的效率较为低下,尤其是遭遇修筑围堰的河道底部环境较为复杂时,则难以实现良好的围堰修筑施工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可在任意河道环境内实现高效而稳定的围堰修筑施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1)在河道内选取围堰修筑位置,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竖向钢管,并通过横向钢管对于同一围堰修筑位置中的多个竖向钢管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多个竖向钢管形成整体;2)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竖向钢管相对于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竹笆板,竹笆板与竖向钢管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缠绕连接;3)在步骤2)中的竹笆板之上铺设至少3层防水布,以形成围堰的修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之中,河道内设置有2组围堰修筑位置,其在河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每组围堰修筑位置分别包括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围堰修筑位置与第二围堰修筑位置,多组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第二围堰修筑位置分别相对设置;任意一组围堰修筑位置之中,第一围堰修筑位置对应的竖向钢管通过钢绞线与河道两侧的固定物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围堰修筑位置与第二围堰修筑位置中对应围堰的设置以对于河道内水流形成多重防护处理,致使其对于水流的拦截效果得以改善;同时,第一围堰修筑位置对应的围堰通过其与河道两岸树木等固定物之间的连接以使得对应围堰的结构稳定性得以进一步的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之中,每一个竖向钢管进入河道底部的长度至少为2米,同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之中的多个竖向管道之间的间距为0.1至0.3米。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2)之中,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竖向钢管背离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支撑钢管,其延伸至河道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河道之中,支撑钢管的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采用“V”形结构的支撑槽,支撑槽与支撑钢管的相对侧壁之上设置有支撑端板,所述支撑钢管连接至支撑端板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每一个围堰相对于河道内的水流方向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致使围堰对于水流的拦截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之中,防水布的底端部设置有防水沙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防水沙袋的设置显著改善防水布以及围堰整体的结构稳定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可在河道内形成结构稳定的围堰机构,以实现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要求。上述围堰修筑过程中,其通过竖向钢管作为围堰的基础构架,竖向钢管在安装过程中可在任意河道环境内实现高效而稳定的安装,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围堰修筑过程中的施工效率以及其环境适用性得以有效改善;竖向钢管之上依次设置的竹笆板与防水布则可在其便捷安装的前提下对于河道内的水流形成稳定的拦截。上述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即可满足任意类型河道内的施工,又可在施工过程中显著改善其修筑效率,并有效确保其修筑成型后的河流拦截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2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3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竖向钢管、2—竖向钢管、3—横向钢管、4—竹笆板、5—支撑钢管、6—支撑槽、7—支撑端体、8—防水沙袋、9—固定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1)在河道内选取围堰修筑位置1,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1中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竖向钢管2,并通过横向钢管3对于同一围堰修筑位置1中的多个竖向钢管1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多个竖向钢管1形成整体;2)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1中的竖向钢管2相对于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竹笆板4,竹笆板4与竖向钢管2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缠绕连接;3)在步骤2)中的竹笆板4之上铺设至少3层防水布,以形成围堰的修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1)之中,每一个竖向钢管2进入河道底部的长度为2.5米,同一个围堰修筑位置1之中的多个竖向管道2之间的间距为0.2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可在河道内形成结构稳定的围堰机构,以实现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施工要求。上述围堰修筑过程中,其通过竖向钢管作为围堰的基础构架,竖向钢管在安装过程中可在任意河道环境内实现高效而稳定的安装,进而使得本申请中的围堰修筑过程中的施工效率以及其环境适用性得以有效改善;竖向钢管之上依次设置的竹笆板与防水布则可在其便捷安装的前提下对于河道内的水流形成稳定的拦截。上述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即可满足任意类型河道内的施工,又可在施工过程中显著改善其修筑效率,并有效确保其修筑成型后的河流拦截性能。实施例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步骤1)之中,河道内设置有2组围堰修筑位置,其在河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每组围堰修筑位置分别包括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围堰修筑位置101与第二围堰修筑位置102,多组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第二围堰修筑位置102分别相对设置;任意一组围堰修筑位置之中,第一围堰修筑位置101对应的竖向钢管2通过钢绞线与河道两侧的固定物9相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第一围堰修筑位置101与第二围堰修筑位置102中对应围堰的设置以对于河道内水流形成多重防护处理,致使其对于水流的拦截效果得以改善;同时,第一围堰修筑位置对应的围堰通过其与河道两岸树木等固定物之间的连接以使得对应围堰的结构稳定性得以进一步的改善。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1相同。实施例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步骤2)之中,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1中的竖向钢管2背离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有倾斜向下延伸的支撑钢管5,其延伸至河道底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如图3所示,所述河道之中,支撑钢管5的端部对应位置设置有采用“V”形结构的支撑槽6,支撑槽6与支撑钢管5的相对侧壁之上设置有支撑端板7,所述支撑钢管5连接至支撑端板7之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使得每一个围堰相对于河道内的水流方向形成更为稳定的支撑效果,致使围堰对于水流的拦截效果得以进一步的改善。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2相同。实施例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3)之中,防水布的底端部设置有防水沙袋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可通过防水沙袋的设置显著改善防水布以及围堰整体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例其余特征与优点均与实施例3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1)在河道内选取围堰修筑位置,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竖向钢管,并通过横向钢管对于同一围堰修筑位置中的多个竖向钢管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多个竖向钢管形成整体;2)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竖向钢管相对于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竹笆板,竹笆板与竖向钢管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缠绕连接;3)在步骤2)中的竹笆板之上铺设至少3层防水布,以形成围堰的修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包括有如下工艺步骤:1)在河道内选取围堰修筑位置,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沿河道的宽度方向依次设置多个竖向钢管,并通过横向钢管对于同一围堰修筑位置中的多个竖向钢管进行支撑连接,以使得多个竖向钢管形成整体;2)在每一个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竖向钢管相对于河道内水流的端面之上设置竹笆板,竹笆板与竖向钢管之间通过钢丝绳进行缠绕连接;3)在步骤2)中的竹笆板之上铺设至少3层防水布,以形成围堰的修筑。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利工程中的围堰修筑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中,河道内设置有2组围堰修筑位置,其在河道延伸方向上依次分布;每组围堰修筑位置分别包括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围堰修筑位置与第二围堰修筑位置,多组围堰修筑位置中的第二围堰修筑位置分别相对设置;任意一组围堰修筑位置之中,第一围堰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赞王国庆谢士俊陆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