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o-Si-C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918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15: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Mo‑Si‑C合金棒材,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5%~25%,碳15%~35%,余量为钼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制备该Mo‑Si‑C合金棒材的方法,该方法为:一、将原料粉末球磨后烘干,得到混合粉末;二、将混合粉末压制成型得到坯料,烧结处理得到Mo‑Si‑C合金烧结体;三、Mo‑Si‑C合金烧结体经电子束熔炼得到Mo‑Si‑C合金铸锭,切割成半成品棒材;四、半成品棒材经电子束区域熔炼得到Mo‑Si‑C合金棒材。本发明专利技术Mo‑Si‑C合金棒材具有纯度高和氧质量含量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硬度和抗拉强度、优异的疲劳性能和高温强度,在超高温环境下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A Mo Si C alloy ba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o-Si-C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金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Mo-Si-C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飞行器飞行距离和飞行速度的提高,要求发动机具有更高的推重比及工作效率,人们对轻质、高强和抗氧化的高温结构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有发动机所用的镍基高温合金由于受其自身熔点的限制,使用温度上限仅为1100℃。因此,研制替代镍基超合金的超高温材料势在必行。钼合金在20世纪50年代就曾作为航空航天、核工程及飞行器发动机的候选材料而被广泛研究。虽然钼合金在加工成形性能、密度和熔点等方面很诱人,但它较差的疲劳强度成为其作为高温结构材料应用的主要障碍。同时,当使用温度超过1100℃时,钼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显著下降。在钼中添加合金元素可形成合金浓度高的钼合金,其高温力学性能有所改善,并且加工性能良好,故用作高温结构材料。然而,这些钼合金材料差的高温强度,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这是由于这些材料在超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动态热/力耦合载荷条件下,材料自身已有的强韧化机制在高温服役下可能失去了作用。因此,虽然通过合金化改性可使传统钼合金高温力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Mo-Si-C合金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Mo‑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5%~25%,碳15%~35%,余量为钼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o-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5%~25%,碳15%~35%,余量为钼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o-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18%~20%,碳18%~30%,余量为钼和不可避免的杂质。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Mo-Si-C合金棒材,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子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硅20%,碳25%,余量为钼和不可避免的杂质。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Mo-Si-C合金棒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硅粉、碳粉和钼粉置于球磨机中,以无水乙醇为分散剂,在转速为200r/min~400r/min、球料比为(5~15):1的条件下球磨20h~40h,球磨后在真空条件下烘干,得到混合粉末;所述无水乙醇的体积为硅粉、碳粉和钼粉总质量的1~3倍,无水乙醇体积的单位为mL,硅粉、碳粉和钼粉总质量的单位为g;步骤二、将步骤一中所述混合粉末压制成型,得到坯料,然后将所述坯料置于烧结炉中,在真空度小于1×10-2Pa的条件下进行烧结处理,随炉冷却后得到Mo-Si-C合金烧结体;所述烧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吉良刘辉张如王晖张文李来平郑欣李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