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热封机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热封机,属锂电池热封机领域。
技术介绍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但是现有技术在对软包锂电池热封时,需要人工拿着需要热封的软包装电池放置在热封机的上、下封头之间,由于由于上、下封头温度很高,操作过程中容易烫伤工作人员的手,而且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对软包装电池的热封效果差,从而会降低软包装电池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热封机,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软包锂电池热封时,需要人工拿着需要热封的软包装电池放置在热封机的上、下封头之间,由于由于上、下封头温度很高,操作过程中容易烫伤工作人员的手,而且手工操作工作效率低、对软包装电池的热封效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热封机,其结构包括操作面板(1)、机体(2)、窗口(3)、拉手(4)、支撑脚(5)、支撑脚垫(6)、门板(7)、通气孔(8)、对称合页(9)、侧门(10)、压力表(11)、推动装置(12)、活动板(13)、上封头(14)、耐热绝热凃层(15)、限位杆(16)、夹具装置(17)、下封头(18)、固定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2)的底面4个角部位分别与支撑脚(5)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的支撑脚(5)平行的安装有4个,所述的支撑脚(5)的底部贯穿于支撑脚垫(6)的中心位置并且与之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的支撑脚垫(6)同样也设有4个并且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结构,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热封机,其结构包括操作面板(1)、机体(2)、窗口(3)、拉手(4)、支撑脚(5)、支撑脚垫(6)、门板(7)、通气孔(8)、对称合页(9)、侧门(10)、压力表(11)、推动装置(12)、活动板(13)、上封头(14)、耐热绝热凃层(15)、限位杆(16)、夹具装置(17)、下封头(18)、固定板(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2)的底面4个角部位分别与支撑脚(5)的顶面垂直连接,所述的支撑脚(5)平行的安装有4个,所述的支撑脚(5)的底部贯穿于支撑脚垫(6)的中心位置并且与之采用过度配合,所述的支撑脚垫(6)同样也设有4个并且均为大小相同的圆形结构,所述的机体(2)的正面顶部安装有与推动装置(12)相连接的操作面板(1),所述的推动装置(12)设于机体(2)的内部,所述的机体(2)的正面底部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窗口(3),所述的窗口(3)的相对位置上设有门板(7),所述的门板(7)的一侧通过对称合页(9)与机体(2)进行铰链连接,所述的门板(7)上均匀的布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通气孔(8),所述的通气孔(8)呈等距式设置并且构成一个矩阵结构,所述的门板(7)的另一侧上内嵌有与之相连接的拉手(4),所述的机体(2)的一侧面安装有与之铰链连接的侧门(10),所述的侧门(10)上嵌入有压力表(11)并且两者采用过盈配合,所述的压力表(11)与操作面板(1)通过电连接,所述的机体(2)的内底面与固定板(19)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固定板(19)的顶部两端均通过限位杆(16)与活动板(13)的底面两端活动连接,所述的限位杆(16)垂直于相互平行的活动板(13)、固定板(19),所述的活动板(13)的顶面中心位置与推动装置(12)的底面垂直连接,所述的活动板(13)的底面与上封头(14)的顶面连接,所述的上封头(14)的外壁上均匀的涂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耐热绝热凃层(15),所述的上封头(14)平行位于下封头(18)的上方并且两者相互配合,所述的下封头(18)上安装有夹具装置(17);所述的夹具装置(17)由左通孔(1701)、左传动机构(1702)、左滑槽导轨(1703)、基体(1704)、伸缩机构(1705)、右滑槽导轨(1706)、右传动机构(1707)、右通孔(1708)、第三夹具(1709)、第二夹具(1710)、支撑板(1711)、第一夹具(1712)构成,所述的基体(1704)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之为一体化结构的左通孔(1701)、右通孔(1708),所述的左通孔(1701)与右通孔(1708)呈同心结构设置并且两者相互对称,所述的基体(1704)通过伸缩机构(1705)与支撑板(1711)相连接,所述的伸缩机构(1705)与支撑板(1711)相互垂直,所述的伸缩机构(170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滑槽导轨(1703)、右滑槽导轨(1706),所述的左滑槽导轨(1703)与右滑槽导轨(1706)均固定在基体(1704)上,所述的左滑槽导轨(1703)与右滑槽导轨(1706)相互平行并且两者以伸缩机构(1705)为轴呈对称设置,所述的支撑板(1711)的底面两端分别与左滑槽导轨(1703)、右滑槽导轨(1706)活动连接,所述的支撑板(1711)的顶面上呈等距式的布设有与之活动连接的第三夹具(1709)、第二夹具(1710)、支撑板(1711)、第一夹具(1712),所述的第一夹具(1712)、第二夹具(1710)、第三夹具(1709)从左往右依次排序设置并且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所述的支撑板(1711)的左侧中心位置与左传动机构(1702)的顶部内侧相连接,所述的左传动机构(1702)的底部与基体(1704)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板(1711)的右侧中心位置里连接于右传动机构(1707)的内侧,所述右传动机构(1707)的底面与基体(1704)的内底面垂直连接,所述的基体(1704)安装在下封头(18)上;所述的左传动机构(1702)包括下限位板(1713)、第一弹簧(1714)、上限...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