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107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7 0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所述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包括用于承载极片的承载体以及相对承载体固定设置的涂抹单元,涂抹单元包括涂抹头,所述极片软化涂抹系统还包括控制涂抹单元进行涂抹作业的控制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通过涂抹头对放置在承载体上的极片的弯折区涂抹软化剂,将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进行软化,以使极片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的强度低于金属集流体的强度,活性材料层在弯折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减小金属集流体上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避免金属集流体和极片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断裂。

A sheet softener applicat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分为圆柱结构和方形结构,其中,方形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外形尺寸灵活多变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方形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卷绕或叠片的方式制作,其中,采用卷绕制作的方式在将极片卷绕后,需要对卷绕后的极片进行加压以形成方形结构,在加压过程中,如图1所示,极片内侧的活性材料层在弯折过程中受压应力,极片中部的金属集流体在弯折过程中受拉应力,对于正极片来说,因为正极金属集流体一般采用铝箔,正极活性材料层经过压实后强度大于铝箔的强度,且位于最内侧的弯折区的弯折度较大,在极片压制过程中铝箔容易在弯折处发生断裂,导致极片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该装置可以对极片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进行软化,从而使极片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的强度低于金属集流体的强度,使活性材料层在弯折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减小金属集流体上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避免金属集流体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断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包括用于承载极片的承载体以及相对承载体固定设置的涂抹单元,所述涂抹单元包括涂抹头,所述极片软化涂抹系统还包括控制涂抹单元进行涂抹作业的控制单元。本专利技术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通过涂抹头对放置在承载体上的极片的弯折区涂抹软化剂,将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进行软化,以使极片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的强度低于金属集流体的强度,活性材料层在弯折过程中发生塑性形变,减小金属集流体上产生的拉应力,从而避免金属集流体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断裂。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承载体为可带动工件平动的运动承载体,运动承载体自动将极片送至涂抹头处进行涂抹,大大提高极片涂布效率。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运动承载体包括分别设置于涂抹单元上游和下游的用于卷绕相应极片的收卷辊和放卷辊。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与相应极片上的定位孔或极耳定位配合对极片位置进行定位监测的定位监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定位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控制涂抹单元的涂抹作业。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头为固定式涂抹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头为移动式涂抹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单元包括与涂抹头传动连接进而驱动涂抹头沿垂直于极片的方向移动以对极片进行涂抹作业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单元包括与涂抹头传动连接进而驱动涂抹头沿极片的宽度方向移动以对极片进行涂抹作业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6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单元包括与涂抹头传动连接进而驱动涂抹头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对极片进行涂抹作业的驱动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0是在技术方案5-9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单元还包括储料装置,所述涂抹头与储料装置通过联通管道联通,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联通管道上用于控制联通管道通断进而控制涂抹单元涂抹作业的控制器。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1是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头为接触式涂抹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2是在技术方案1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接触式涂抹头为利用纤维材质的毛细作用对极片进行涂抹的毛细毛刷涂抹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3是在技术方案10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头为通过喷涂向极片上涂抹软化剂的非接触式涂抹头。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4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单元与承载体通讯连接以通过控制极片的移动速度使极片相邻涂布区域之间的间距顺着卷绕方向逐渐变大。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5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时间控制回路以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对涂抹头供料使极片相邻涂布区域之间的间距沿卷绕方向逐渐变大。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6是在技术方案4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头有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涂抹头沿极片移动方向依次排列,相邻涂抹头之间的间隔沿极片卷绕方向依次增大。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7是在技术方案2-9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涂抹单元的下游设置有烘干装置。本专利技术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技术方案18是在技术方案17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装置为烘箱或气流干燥装置或红外加热干燥器。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极片在弯折过程中弯折区的放大图(未显示外侧活性材料层);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中软化后的极片在弯折过程中弯折区的放大图(未显示外侧活性材料层);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1中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6中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7中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8中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结构简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9中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结构简图;图中:1、储料装置;11、涂布工位;2、控制器;3、涂抹头;4、定位监测装置;5、烘箱;6、收卷辊;7、放卷辊;8、极片;81、定位孔;82、活性材料层;83、金属集流体;9、气流干燥装置;10、红外加热干燥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2或图3所示,包括装置架(图中未显示),装置架上设置有涂布工位11,装置架上还设置有将极片送入和送出涂布工位的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在涂布工位的下游设置的收卷辊6以及上游设置的放卷辊7,收卷辊6和放卷辊7均连接有驱动电机,极片8卷绕在收卷辊和放卷辊上从而被收卷辊和放卷辊驱动送入和送出涂布工位,收卷辊和放卷辊构成用于承载极片并带动极片运动的运动承载体。涂布工位11的上方设置有涂抹单元,涂抹单元包括涂抹头3和储料装置1,涂抹头3与储料装置1通过联通管道联通,所述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还包括控制涂抹单元进行涂抹作业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于联通管道上的控制器2以及对极片位置进行定位监测的定位监测装置4,定位检测装置4位于涂抹头3的下游,控制器2与定位监测装置4通讯连接并根据定位监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控制联通管道的通断,进而向极片弯折区涂抹软化剂,对极片弯折区的活性材料层进行软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检测装置4为对运动的极片上的定位孔或极耳定位配合的感应检测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涂抹头3有一个,一个涂抹头3通过多次涂布对极片的多个弯折区进行涂布,因为随着极片卷绕层数的增多,极片上相邻弯折区之间的间距逐渐增大,因此,控制器2与驱动装置通讯连接以通过控制极片的移动速度,在对一个电芯的极片进行软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极片的承载体以及相对承载体固定设置的涂抹单元,所述涂抹单元包括涂抹头,所述极片软化涂抹系统还包括控制涂抹单元进行涂抹作业的控制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承载极片的承载体以及相对承载体固定设置的涂抹单元,所述涂抹单元包括涂抹头,所述极片软化涂抹系统还包括控制涂抹单元进行涂抹作业的控制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为可带动工件平动的运动承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承载体包括分别设置于涂抹单元上游和下游的用于卷绕相应极片的收卷辊和放卷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用于与相应极片上的定位孔或极耳定位配合对极片位置进行定位监测的定位监测装置,所述控制单元通过定位检测装置的反馈信号控制涂抹单元的涂抹作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软化剂涂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头为固定式涂抹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软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彭先政李艳红于申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