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103999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8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除磁设备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反应装置,包括:反应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除磁器,该除磁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用于解决目前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利用除磁管道进行除磁效果差且需要停机进行点检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除磁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离子电池中,磁性异物是影响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及安全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在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的制备过程中一般要求Fe、Cr、Ni和Zn的总质量占比要小于50ppb,有些电芯公司会有更高需求,即要求30ppb以下。
[0003]为了管控磁性异物,目前工业生产中常用的除磁方式是在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制备系统中安装专用的除磁管道以去除磁性杂质。利用除磁管道进行除磁是在反应、陈化、洗涤和包覆等过程结束后进行的,属于被动除磁,在包覆工艺过程中不能有效防止磁性杂质包裹在材料颗粒表面,磁性杂质还会进入颗粒内部。另外,利用除磁管道进行除磁后需要停机进行点检清理,若不及时点检会吸附过多的磁性材料,从而导致除磁管道堵塞及除磁失效的风险,停机时需要停止各个工艺的设备的运转,从而造成生产的停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装置,用于解决目前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生产过程中利用除磁管道进行除磁效果差且需要停机进行点检的问题
[0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应器,包括具有容纳腔的壳体;除磁器,所述除磁器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磁器包括除磁棒,所述除磁棒插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磁棒为板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磁棒的宽度和所述容纳腔的直径的比例为1:10

1:12。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有挡板,沿物料的流动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挡板的前方设有所述除磁棒,且所述除磁棒与所述挡板的板面之间存在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凯王志敏单旭意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