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4924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2 14:34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电池,该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端子以及导电部件,其中盖板本体的上表面和端子的下表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导电部件电连接于盖板本体与端子,导电部件设有凹陷部,且凹陷部与凸出部相配合连接。本公开通过设置凸出部和具有凹陷部的导电部件,使导电部件与凸出部稳固连接,可有效减小二者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稳定电阻值;凸出部与导电部件的稳固连接又可避免导电部件翘曲变形,增大导电部件的连接强度,导电部件同时也能起到防扭的作用。采用该电池盖板组件可有效提高电池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盖板组件和电池
本公开涉及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和应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电池。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池盖板组件中,电极端子一般通过铆接和极柱连接,正极电极端子和盖板本体之间设置导电片(电阻片),正极端子的底面和电阻片的顶面电连接,电阻片的底面和盖板本体的顶面电连接,这样实现正极端子和盖板的电连接,可以降低盖板腐蚀的风险。通过设计电阻片与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接触面积以及电阻片的厚度来控制电阻阻值的大小。然而,电阻片在铆接压紧过程可能会出现翘曲变形,使端子和电阻片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导致正极端子和盖板本体直接的电阻值发生变化而导致电阻不可控,影响电池性能的稳定性。需注意的是,前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电池,以解决现有电池盖板组件中电阻片与端子的接触面积较大,在铆接压紧过程中易翘曲变形,而导致电阻不可控,电池性能稳定性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包括:盖板本体、端子以及导电部件,盖板本体的上表面和端子的下表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导电部件设有凹陷部,凹陷部与凸出部至少部分配合连接;其中,盖板本体通过导电部件与端子电连接。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上述的电池盖板组件。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公开提出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及应用该电池盖板组件的电池,通过设置凸出部于端子或盖板本体上,并设置具有与该凸出部形状匹配的凹陷部的导电柱,使导电柱与凸出部稳固连接,可有效减小二者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稳定电阻值;此外,凸出部与导电部件的稳固连接又可避免导电部件翘曲变形,增大导电部件的连接强度,导电部件同时也能起到防扭的作用。采用该电池盖板组件可有效提高电池性能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让本公开实施例能更容易理解,以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应该注意,根据工业上的标准范例,各个部件未必按照比例绘制,其可以根据需要被任意放大或缩小,且仅用于图示说明的目的。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池盖板组件中端子和导电部件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00:盖板本体201:端子2010:凸出部2012:凹槽202:绝缘垫片2020:通孔203:导电部件I:端子表面II:盖板本体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公开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公开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公开。在对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公开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公开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公开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现有的电池盖板组件通常包括盖板本体、位于该盖板本体上的导电片、极柱和端子,其中端子还设有极柱孔。导电片具体可以为电阻片,端子的底面和导电片的顶面电连接,导电片的底面和盖板本体的顶面电连接,这样实现端子和盖板本体的电连接,可以降低盖板腐蚀的风险。通过设计导电片与端子的接触面积以及导电片的厚度来控制电阻阻值的大小。然而,导电片在铆接压紧过程可能会出现翘曲变形,使端子和导电片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导致端子和盖板本体直接的电阻值发生变化而导致电阻不可控,从而影响电池性能的稳定性。为此,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公开提出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公开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是以应用于二次电池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公开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电池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公开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原理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公开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主要包括盖板本体200、端子201以及导电部件203。需说明的是,图1仅是该电池盖板组件的部分示意图,为了更清楚的描述该电池盖板组件的内部结构,并未示出一些结构,例如盖板本体。配合参阅图2至图3所示,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电池盖板组件中端子和导电部件连接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电池盖板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下面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公开提出的电池盖板组件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本体200和端子201相对布置,且该两者所相对的表面I、II至少其中之一上设有凸出部2010。在本实施方式中,凸出部2010设置于端子201的表面I上,当然,凸出部2010也可以设置于盖板本体200的表面II上,或者在表面I和II上均设置凸出部2010,本公开不限于此。导电部件203电连接于盖板本体200与端子201。导电部件203设有凹陷部,且凹陷部与凸出部2010相配合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凸出部2010的端子201表面I上设有凹槽2012,且凸出部2010的一端连接凹槽2012,另一端连接导电部件203的凹陷部。当然,当凸出部2010设置于盖板本体200表面II上时,此时相应地设有凸出部2010的盖板本体200表面I上也可设有凹槽2012,本公开不限于此。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凸出部2010与凹陷部的体积可以设置为相同,此时凸出部2010插接于导电部件203中的凹陷部中,导电部件203与凸出部2010稳固连接,一方面导电部件203连接于凸出部2010减小了导电部件203与端子201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避免了成型过程导电部件203的翘曲变形,有助于稳定电阻值。可以理解的是,当凸出部2010设置在端子201的表面I上时,对应地,导电部件203的凹陷部设置于导电部件靠近端子201的一侧表面;当凸出部2010设置在盖板本体200上时,则凹陷部设置于导电部件靠近盖板本体200的一侧表面;当表面I和II上均设置凸出部2010时,则导电部件的双侧仅设置凹陷部,此时盖板本体200、端子201和导电部件203的连接更稳固。在一个可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盖板本体和端子,所述盖板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端子的下表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及/n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配合连接;/n其中,所述盖板本体通过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本体和端子,所述盖板本体的上表面和所述端子的下表面至少之一上设有凸出部;及
导电部件,所述导电部件设有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凸出部至少部分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盖板本体通过所述导电部件与所述端子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本体的上表面或所述端子的下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凸出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凹槽,另一端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径与所述导电部件的外径相同,以使所述导电部件卡接于所述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容积与所述凸出部的体积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盖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部件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久凌孙倩倩张勇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锂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