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935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隔离开关转轴,所述的机架包括有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所述的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位于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所述中间侧板与内侧板及外侧板之间均通过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板,所述中间侧板和内侧板的前端外还封闭设置有前封板,且所述前封板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翻边板抵接。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形更美观、操作更安全且能有效避免外界粉尘杂质等进入的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一般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隔离开关转轴,现有的机架通常由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构成,所述的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位于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外侧板上开设有接地操作口和合闸操作口,所述接地开关转轴和隔离开关转轴均从内侧板上轴向插入,且接地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延伸至接地操作口中,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穿过中间侧板向合闸操作口方向延伸,合闸操作口与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之间设置有合闸驱动机构,这样人们通过将手柄插入接地操作口,可相应驱动接地开关转轴旋转,从而实现接地开关的开合闸;将手柄插入合闸操作口,可相应驱动隔离开关转轴旋转,从而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闸。但由于现有技术在机架的前端没有设置遮挡结构,从而造成机架前端的裸露,这样操作人员在进行相应开合闸操作时,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相关部件误伤,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机架前端的裸露还容易导致外界粉尘及杂质的进入,从而影响操作机构的正常运行,缩短操作机构的使用寿命。此外,机架前端的裸露还影响设备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外形更美观、操作更安全且能有效避免外界粉尘杂质等进入的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隔离开关转轴,所述的机架包括有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所述的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位于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所述中间侧板与内侧板及外侧板之间均通过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板,外侧板上还开设有接地操作口和合闸操作口,所述接地开关转轴和隔离开关转轴均从内侧板上轴向插入,且接地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延伸至接地操作口中,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穿过中间侧板向合闸操作口方向延伸,合闸操作口与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之间设置有合闸驱动机构,所述中间侧板和内侧板的前端外还封闭设置有前封板,且所述前封板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翻边板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技术在机架的前端增设了前封板,因此外形上更加美观、操作起来也更加安全且能有效避免外界粉尘及杂质等的进入。本技术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前封板通过螺钉装设固定在中间侧板和内侧板之间的支撑杆上。这样设置,不仅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装配后连接牢固可靠。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合闸驱动机构包括有合闸转轴、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合闸转轴转动设置在外侧板的合闸操作口中,并与隔离开关转轴保持同轴,第一棘轮固定在合闸转轴的轴向内端上,第二棘轮轴向滑动安装在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上,所述的隔离开关转轴上还套装有用于推动第二棘轮与第一棘轮形成啮合联动的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棘轮和中间侧板相抵接,所述的接地开关转轴上连接有在其转动至合闸位置时推动第二棘轮克服压缩弹簧与第一棘轮分离的联锁机构。采用上述结构,人们将手柄插入到合闸操作口中,可带动合闸转轴旋转,从而在第一棘轮和第二棘轮的啮合联动作用下,带动隔离开关转轴旋转,以实现隔离开关的开合闸。同时,因本技术在所述的接地开关转轴上连接有在其转动至合闸位置时推动第二棘轮克服压缩弹簧与第一棘轮分离的联锁机构,因此接地开关合闸后,通过所述联锁机构的作用会使第二棘轮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棘轮分离,此时人们即使因误操作将手柄插入合闸操作口内,也只能带动合闸转轴以及第一棘轮空转,第二棘轮与隔离开关转轴则不会跟着转动,隔离开关也就不会被合闸,从而有效避免在接地开关合闸后,人们因误操作再将隔离开关合闸而引起安全事故。本技术还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锁机构包括有轴套、连杆、拐臂,轴套套装固定在接地开关转轴上,轴套上设置有一延伸臂,所述延伸臂与连杆的一端相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拐臂一端相连接,拐臂的中部铰接固定在中间侧板上,第二棘轮上设有径向凸起的圆锥面,所述拐臂另一端通过转动沿所述圆锥面插入到第二棘轮与第一棘轮之间并推动第二棘轮与第一棘轮分离。采用上述结构,接地开关转轴旋转后,会带动轴套以及其上的延伸臂一起转动,从而通过连杆带动拐臂旋转。当接地开关转轴旋转至合闸位置时,所述拐臂的另一端会沿着第二棘轮上的圆锥面插入到第二棘轮与第一棘轮之间,从而推动第二棘轮克服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棘轮分离;当接地开关转轴旋转离开合闸位置时,所述拐臂的另一端则会从第二棘轮与第一棘轮之间拔出,直至与第二棘轮上的圆锥面分离,此后第二棘轮就会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重新与第一棘轮啮合,此时人们将手柄插入合闸操作口,可带动合闸转轴、第一棘轮、第二棘轮以及隔离开关转轴一起旋转,从而可操控隔离开关开合闸。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正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给出了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1、隔离开关转轴2,所述的机架包括有内侧板3、中间侧板4和外侧板5,所述的内侧板3、中间侧板4和外侧板5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4位于内侧板3和外侧板5之间,所述中间侧板4与内侧板3及外侧板5之间均通过支撑杆6连接固定,所述外侧板5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板51,外侧板5上还开设有接地操作口52和合闸操作口53,所述接地开关转轴1和隔离开关转轴2均从内侧板3上轴向插入,且接地开关转轴1的轴向外端延伸至接地操作口52中,隔离开关转轴2的轴向外端穿过中间侧板4向合闸操作口53方向延伸,合闸操作口53与隔离开关转轴2的轴向外端之间设置有合闸驱动机构7,所述中间侧板4和内侧板3的前端外还封闭设置有前封板8,且所述前封板8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翻边板51抵接。所述的前封板8通过螺钉9装设固定在中间侧板4和内侧板3之间的支撑杆6上。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本技术在机架的前端增设了前封板8,因此外形上更加美观、操作起来也更加安全且能有效避免外界粉尘及杂质等的进入。所述的合闸驱动机构7包括有合闸转轴71、第一棘轮72和第二棘轮73,合闸转轴71转动设置在外侧板5的合闸操作口53中,并与隔离开关转轴2保持同轴,第一棘轮72固定在合闸转轴71的轴向内端上,第二棘轮73轴向滑动安装在隔离开关转轴2的轴向外端上,所述的隔离开关转轴2上还套装有用于推动第二棘轮73与第一棘轮72形成啮合联动的压缩弹簧74,所述压缩弹簧7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棘轮73和中间侧板4相抵接,所述的接地开关转轴1上连接有在其转动至合闸位置时推动第二棘轮73克服压缩弹簧74与第一棘轮72分离的联锁机构10。所述的联锁机构10包括有轴套101、连杆102、拐臂103,轴套101套装固定在接地开关转轴1上,轴套101上设置有一延伸臂104,所述延伸臂104与连杆102的一端相连接,连杆102的另一端与拐臂103一端相连接,拐臂103的中部铰接固定在中间侧板4上,第二棘轮73上设有径向凸起的圆锥面731,所述拐臂103另一端通过转动沿所述圆锥面731插入到第二棘轮73与第一棘轮72之间并推动第二棘轮73与第一棘轮72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隔离开关转轴,所述的机架包括有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所述的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位于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所述中间侧板与内侧板及外侧板之间均通过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板,外侧板上还开设有接地操作口和合闸操作口,所述接地开关转轴和隔离开关转轴均从内侧板上轴向插入,且接地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延伸至接地操作口中,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穿过中间侧板向合闸操作口方向延伸,合闸操作口与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之间设置有合闸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侧板和内侧板的前端外还封闭设置有前封板,且所述前封板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翻边板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包括有机架、接地开关转轴、隔离开关转轴,所述的机架包括有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所述的内侧板、中间侧板和外侧板呈并排放置,且中间侧板位于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所述中间侧板与内侧板及外侧板之间均通过支撑杆连接固定,所述外侧板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内弯折的翻边板,外侧板上还开设有接地操作口和合闸操作口,所述接地开关转轴和隔离开关转轴均从内侧板上轴向插入,且接地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延伸至接地操作口中,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穿过中间侧板向合闸操作口方向延伸,合闸操作口与隔离开关转轴的轴向外端之间设置有合闸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侧板和内侧板的前端外还封闭设置有前封板,且所述前封板的外端延伸至与所述翻边板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封板通过螺钉装设固定在中间侧板和内侧板之间的支撑杆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压负荷开关的操作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胡勇温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力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