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91208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结构(A),其中,第一测试结构(A)包括:结构架(7);安装在结构架(7)的第一侧面上的拉扭传感器(2);以及与第一待测旋翼(1)同轴连接、且背向第一待测旋翼(1)的电机(3),电机(3)通过电机转接件(4)同轴连接至拉扭传感器(2),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1)的拉力和力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易于操作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飞行器的旋翼测试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飞行器的旋翼进行性能测试时,通常需要使用各种传感器来检测旋翼的各种参数,诸如拉力、力矩和转速等。但是,现有的性能测试设备中,各种传感器与螺旋桨旋翼之间的连接关系较为复杂,并且中间的连接结构惯性对测量结构影响较大,精度受到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易于操作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测试结构,其中,第一测试结构包括:结构架;安装在结构架的第一侧面上的拉扭传感器;以及与第一待测旋翼同轴连接、且背向第一待测旋翼的电机,电机通过电机转接件同轴连接至拉扭传感器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的拉力和力矩。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安装在第一侧面上且靠近第一待测旋翼。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包括:一底座;与第一测试结构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与第一测试结构相对设置的第二测试结构;其中,第二测试结构中的第二待测旋翼与第一待测旋翼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二待测旋翼的旋转轴线与第一待测旋翼的旋转轴线重合。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测试结构固定安装在底座上,并且第二测试结构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上以使第二待测旋翼靠近或远离第一待测旋翼。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第一测试结构通过垫高块固定安装在底座上以使第一待测旋翼和第二待测旋翼的旋转轴线处于同一高度。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底座上设置有与第二待测旋翼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的导轨,并且第二测试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滑块,其中,滑块卡接在导轨上以使第二测试结构可相对于底座滑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底座上设置有与导轨相互平行的丝杠,并且滑块的底面设置有螺纹,其中,丝杠的一端与滑块的螺纹相互配合并且丝杠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以使第二测试结构在转动手轮时可沿导轨滑动。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底座上还设置有对第一测试结构和第二测试结构之间间距进行测量的测距装置。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震垫圈,减震垫圈设置在拉扭传感器和结构架之间,用于消除高频振动。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中,第一测试结构包括安装在结构架上的拉扭传感器、与第一待测旋翼连接以驱动其旋转的电机,并且电机通过电机转接件信号连接至拉扭传感器,从而通过拉扭传感器来测量旋翼的拉力和力矩。因此,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更加易于操作。进一步,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安装在结构架上,从而测量旋翼的转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进行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至少包括第一测试结构A。如图所示,第一测试结构A包括第一待测旋翼1、结构架7、拉扭传感器2、电机3以及电机转接件4。具体地,拉扭传感器2安装在结构架7的第一侧面上,电机3与第一待测旋翼1同轴连接以驱动其旋转。此外,在背向第一待测旋翼1的一侧,电机3通过电机转接件4同轴连接至拉扭传感器2,从而利用拉扭传感器2测量第一待测旋翼1的拉力和力矩。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结构更加简单,并且更加易于操作。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还包括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1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6。其中,该转速传感器6安装在第一侧面上且靠近第一待测旋翼1设置。因此,用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1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6安装在结构架7上,从而测量旋翼1的转速。这样,本技术可能进一步以更加简单的方式和结构同时进行旋翼的拉力、力矩和转速测量。继续参照附图,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测试结构B。该第二测试结构B与第一测试结构A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与第一测试结构A相对设置。如图1所示,第二测试结构B中的第二待测旋翼1.2与第一待测旋翼1彼此相对设置于底座13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待测旋翼1.2的旋转轴线可以与第一待测旋翼1的旋转轴线重合。可选地,第一测试结构A固定安装在底座13上,并且第二测试结构B可滑动地安装在底座13上以使第二待测旋翼1.2靠近或远离第一待测旋翼1。这样,第一测试结构A和第二测试结构B之间的间距可以进行调节,从而用于各种不同参数的测试。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测试结构A通过垫高块12固定安装在底座13上以使第一待测旋翼1和第二待测旋翼1.2的旋转轴线处于同一高度,以便于测量第一待测旋翼1和第二待测旋翼1.2同时旋转时相互作动的参数关系。此外,底座13上设置有与第二待测旋翼1.2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的导轨8,并且第二测试结构B的底部设置有滑块11。其中,滑块11卡接在导轨8上以使第二测试结构B可相对于底座13滑动。更具体地,底座13上设置有与导轨8相互平行的丝杠9,并且滑块11的底面设置有螺纹。丝杠9的一端与滑块11的螺纹相互配合并且丝杠9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手轮10。这样,在转动手轮10时,第二测试结构B可沿导轨8滑动,从而靠近或远离第一测试结构A,以调整到合适的需求测量位置。此外,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底座13上还设置有对第一测试结构A和第二测试结构B之间间距进行测量的测距装置。并且本技术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进一步包括减震垫圈5,减震垫圈5设置在拉扭传感器2和结构架7之间,以用于消除高频振动,从而可以提高拉扭传感器2的测量精度。此外,在未在图中示出的优选实施例中,拉扭传感器2和转速传感器6可以经由信号采集电路信号连接至外部处理设备。在本技术的具体使用过程中,各个部件与部件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螺栓或者螺钉连接。电机3驱动第一待测旋翼1产生拉力和力矩,拉力和力矩通过电机转接件4作用在拉扭传感器2上。拉扭传感器2将力和力矩通过电信号输出,同时转速传感器6通过红外反射原理测量旋翼转速并将转速信号转为电信号输出。拉扭传感器2和转速传感器6信号经过信号采集电路连接到电脑并且通过预先编程的窗口实时显示和记录。减震垫圈5可以设置在电机转接件4和结构架7之间以消除高频振动,提高拉力/扭矩传感器6测量精度。通过手轮10旋转丝杠9来调整两个旋翼之间的距离,可以测量不同距离两个旋翼的拉力和力矩。对本技术的装置而言,其包括两种工作模式:单旋翼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只需给单侧的电机、拉扭传感器和转速测量仪上电;多旋翼模式,在这种模型下需要给两侧的电机、拉扭传感器和转速测量仪上电。对于单旋翼测量模式而言,即只测一个旋翼(例如第一或第二待测旋翼1、1.2)的拉力、力矩和转速,该模式只需图1中一侧结构工作(左侧或者右侧),如果旋翼的性能参数已知,可以用该设备测量电机的参数,如果电机的参数已知可以用该设备测量旋翼的参数。该模式需要测量螺旋桨的转速n、拉力F、扭矩M、电机电压V和电流I,得出这几个量就可以计算旋翼和电机的性能。对于多旋翼测量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结构(A),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结构(A)包括:结构架(7);安装在所述结构架(7)的第一侧面上的拉扭传感器(2);以及与第一待测旋翼(1)同轴连接、且背向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电机转接件(4)同轴连接至所述拉扭传感器(2),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拉力和力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试结构(A),其中,所述第一测试结构(A)包括:结构架(7);安装在所述结构架(7)的第一侧面上的拉扭传感器(2);以及与第一待测旋翼(1)同轴连接、且背向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电机(3),所述电机(3)通过电机转接件(4)同轴连接至所述拉扭传感器(2),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拉力和力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转速的转速传感器(6),所述转速传感器(6)安装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且靠近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构(A)的结构完全相同并且与所述第一测试结构(A)相对设置的第二测试结构(B);其中,所述第二测试结构(B)中的第二待测旋翼(1.2)与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彼此相对设置于所述底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测旋翼(1.2)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的旋转轴线重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翼拉力和力矩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结构(A)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13)上,并且所述第二测试结构(B)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3)上以使所述第二待测旋翼(1.2)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待测旋翼(1)。6.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天府新区光启未来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