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轴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980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料轴套,解决了圆环状的轴套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和安装孔实现一定的过盈配合使得轴套安装进入安装孔内则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轴套难以轻松的卡嵌进入安装孔内实现固定卡嵌,且对于轴套孔磨损的轴套在进行拆卸的时候也十分的不便,整体操作繁琐、费力的弊端,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本体及开设于本体的轴套孔,本体的前侧沿其边沿周向水平延伸有抵接环,本体的后侧边沿处与本体的外周面周向圆弧过渡,本体的一侧沿其一条母线贯穿开设有连通于轴套孔及外界以供本体发生形变空间的开槽,开槽连通开设于抵接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塑料轴套,安装牢固稳定且在进行安装以及拆卸时更加的省力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料轴套
本技术涉及轴套,特别涉及一种塑料轴套。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转轴一般都通过轴套设置在轴承内的,通常情况下,转轴在运动过程中,因为长期的磨损而造成磨损,当轴和轴套孔的间隙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必须同时更换轴和轴套,而不必更换轴承,因此使用轴套就可以减少轴承的磨损。一体成型的圆环状的轴套在进行安装的时候需要和安装孔实现一定的过盈配合,以使得轴套安装牢固,此时将轴套安装进入安装孔内则会具有一定的难度,轴套难以轻松的卡嵌进入安装孔内实现固定卡嵌,且对于轴套孔磨损的轴套在进行拆卸的时候也十分的不便,整体操作繁琐、费力,还有待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轴套,安装牢固稳定且在进行安装以及拆卸时更加的省力便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塑料轴套,包括本体及开设于本体的轴套孔,所述本体的前侧沿其边沿周向水平延伸有抵接环,所述本体的后侧边沿处与本体的外周面周向圆弧过渡,所述本体的一侧沿其一条母线贯穿开设有连通于轴套孔及外界以供本体发生形变空间的开槽,所述开槽连通开设于抵接环。采用上述方案,本体的前侧边沿周向水平延伸的抵接环能够便于轴套本体在安装的时候能够进行抵接,进而使得在进行拆卸的时候能够利用抵接环的凸出便于着力,本体的边沿沿其母线开设的一开槽使得本体整体具有形变空间,能够根据塑料材料自身的弹性发生一定的,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能够通过挤压使得本体的尺径变小进行卡嵌,安装完毕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恢复,能过盈卡嵌于安装孔内,使得安装稳定牢固同时安装便捷省力;本体的后侧边沿与本体的外周面圆弧过渡的设置使得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能够减少与安装件之间的磨损,具有引导作用,安装更加的便捷顺利。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外周面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本体远离抵接环一侧的卡槽。采用上述方案,本体的外周面沿着长度方向开设的卡槽连通于本体远离抵接环一侧的边沿,使得在对轴套本体进行安装的时候能够根据卡槽的卡嵌及接触增大轴套和安装孔之间的摩擦,进而使得安装进入安装孔内的本体稳定牢固,同时配合安装孔内对应于卡槽的结构能够对本体进行周向的限位,使得本体卡嵌更加的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卡槽沿本体的外周面周向间隔均匀开设有若干。采用上述方案,卡槽沿本体的外周面周向间隔均匀开设若干的设置使得周向上的限位更加的便捷,增大本体外周面的摩擦力,在拿取的时候也更加的便捷。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边沿与卡槽之间圆弧过渡。采用上述方案,本体的边沿与卡槽之间圆弧过渡的设置使得卡槽配合于安装孔内结构进行卡嵌时能够更加的顺利、便捷,减少相互之间的磕碰磨损。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远离抵接环一侧的边沿周向凹陷形成有卡环且所述卡环的边角处圆弧过渡。采用上述方案,本体远离抵接环一侧的边沿周向凹陷的卡环使能够方便在卡嵌安装的时候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方便本体初步的定位卡嵌,圆弧过渡的设置减少磨损,且凹陷的结构使得本体的结构更加牢固。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于轴套孔的边沿处圆弧过渡。采用上述方案,本体与轴套孔的边沿圆弧过渡的设置使得转轴在进行安装的时候能顺利的进行卡嵌穿设,减少安装时与轴套之间的磕碰,使得安装更加的顺利。作为优选,所述抵接环的表面周向间隔开设有若干凹槽。采用上述方案,抵接环额表面周向间隔开设的若干凹槽,在进行抵接的时候能够增大接触面积使得抵接更加的稳定,且凹槽的设置使得抵接环具有一定的应力,在受到外界作用力的时候能够对轴套本体进行一定的保护。作为优选,所述凹槽关于开槽所在的径线对称设置且靠近开槽两侧的凹槽相互连通。采用上述方案,凹槽关于开槽所在的径线对称设置使得抵接环各处的应力张量相同,使得本体受到外力时不易形变,开槽两侧的凹槽相互两通的设置使得转轴与本体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能够随着开槽散出同时也能够于连通的凹槽处增大散热。作为优选,所述抵接环的厚度与本体的整体高度比为1比4。采用上述方案,抵接环的厚度与本体的整体盖度之比为1比4,抵接环的抵接能够顺利稳定,抵接环和本体的作用力分配合理,安装拆卸时不会因为本体的卡嵌造成抵接环的破裂,安装拆卸稳定、便捷。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本体的一端凸出的抵接环实现安装时的抵接限位,便于在拆卸时的着力,本体沿着长度方向贯穿开设的开槽的设置使得轴套本体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在施加外力下能够缩小一定的尺寸进而方便本体的安装,通过卡槽的设置能在安装后顺利的进行卡嵌实现固定,整体安装能更加的省力、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轴套前方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轴套后方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2、轴套孔;3、抵接环;31、凹槽;4、开槽;5、卡槽;6、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塑料轴套,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沿着本体1的中心线开设的轴套孔2、沿着本体1的一侧边沿水平向外延伸的抵接环3及沿着本体1的长度方向于一条母线上开设的开槽4。如图1所示,开槽4贯穿开设于本体1的两端且连通开设于抵接环3的表面,开槽4连通了轴套孔2及本体1的外周面,配合于本体1为塑料的材质,使得本体1能够通过开槽4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在安装及拆卸的时候能改变本体1一定的尺径,进而方便本体1的安装且在安装后通过弹性恢复实现过盈卡嵌。抵接环3的厚度和本体1的整体高度之比优选为1比4。轴套孔2的内侧壁圆弧状且每一个截面均直径相等。轴套孔2的两侧与本体1之间均圆弧过渡。抵接环3的表面上周向环设有凹槽31,凹槽31关于开槽4所在的径线对称均匀开设,且靠近开槽4的两侧凹槽31相互连通。如图2所示,本体1沿着长度方向在外周面上开设有卡槽5,卡槽5连通于远离抵接环3一侧的边沿,且与边沿处圆弧过渡。卡槽5沿着外周面间隔环设有若干,且也在开槽4的两侧对称设置。本体1在卡槽5连通的边沿处凹陷环设有卡环6,卡环6的边角处向边沿一侧圆弧过渡,与本体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了阶梯台。本体1的边沿处均圆弧过渡形成圆弧倒角,减少摩擦。操作步骤:进行安装时,周向挤压本体1使得本体1通过开槽4发生一定形变收缩,通过卡环6先进行初步卡嵌,通过卡槽5进行周向限位,完成卡嵌安装于安装孔内后,在自身的弹性恢复下,使得过盈卡嵌于安装孔内且卡槽5实现卡嵌,抵接环3抵接于安装孔的上边沿实现抵接;需要拆卸时,抵接环3便于着力,通过周向挤压抵接环3使得本体1一起发生一定形变,通过抵接环3将本体1从安装孔中实现拆卸,以方便更换。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塑料轴套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料轴套,包括本体(1)及开设于本体(1)的轴套孔(2),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的前侧沿其边沿周向水平延伸有抵接环(3),所述本体(1)的后侧边沿处与本体(1)的外周面周向圆弧过渡,所述本体(1)的一侧沿其一条母线贯穿开设有连通于轴套孔(2)及外界以供本体(1)发生形变空间的开槽(4),所述开槽(4)连通开设于抵接环(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轴套,包括本体(1)及开设于本体(1)的轴套孔(2),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的前侧沿其边沿周向水平延伸有抵接环(3),所述本体(1)的后侧边沿处与本体(1)的外周面周向圆弧过渡,所述本体(1)的一侧沿其一条母线贯穿开设有连通于轴套孔(2)及外界以供本体(1)发生形变空间的开槽(4),所述开槽(4)连通开设于抵接环(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轴套,其特征是:所述本体(1)的外周面沿着长度方向开设有连通于本体(1)远离抵接环(3)一侧的卡槽(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料轴套,其特征是:所述卡槽(5)沿本体(1)的外周面周向间隔均匀开设有若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塑料轴套,其特征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初生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宇洲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