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BIM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on formwork and scaffold engineering equipmen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non solid material dosage safety checking, die moldbase, through the test and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model of invention in practical projects, confirmed the model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effectively simulate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effective simulatio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resources effectively and effectively analyze and use of resources of the time cost optim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建工领域,具体涉及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模板与脚手架又统称为模架体系,具体是指结构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支设工具及方法。模板与脚手架的BIM应用主要集中于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智能地确定模架体系支设的安全性及材料的用量。模板与脚手架BIM应用时,有诸多难点:(1)模板与脚手架设计的专业性强。模板与脚手架的设计涉及学科较多,有结构力学、力学等;涉及规范、标准较多,以扣件式为例,执行现行相关标准、规范有10多个。(2)模板与脚手架三维模型设计、优化的工作量大。模架体系有碗扣件式、盘口式等支撑架体系,模型对象有面板、次楞、主愣、扣件、U型托、水平杆、剪刀撑等。脚手架体系主要以满堂脚手架、悬挑脚手架、落地式双排脚手架最为常见,模型对象有纵横向水平杆、立杆、扫地杆、剪刀撑、小横杆、垫木、工字钢、安全网等,涉及的材料种类多,在BIM模型中模型绘制和优化的任务难度和工作强度较平面化设计和优化要大得多。(3)模板配模方案的比选困难。工程项目中模板安装采用现场散拼在当下仍然是主流,模板损耗因班组操作和项目部管理水平而异,普遍现象是没有优化的配模方案,主要来自于个人或团队的工程经验。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现场设备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大大降低成本,节省资源。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 ...
【技术保护点】
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应用软件;(2)创建BIM模型,BIM模型创建完成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定模架体系的材料种类、大小规格,结合工程模架体系的承载情况,确定架体承受荷载大小;然后选择相应的模架支撑体系类型,智能生成相应的智能模架体系模型;(3)智能模架体系生成后,采用智能模架体系的后置运行程序,对智能模架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后,结合架体的安全性,对智能模架架体的布局进行优化,并输出最终模架体系的计算书、节点图以及配构件的清单;(4)根据标准及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情况编制模架体系的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架体系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施工方案;(5)方案实施前,对施工技术人员、现场劳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并形成交底文件资料;(6)现场严格按照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的内容,进行架体搭设并组织验收,验收需满足施工方案及脚手架规范要求;(7)架体验收完成后,使用过程中增加现场监控点,对架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变形进行动态检测,确保架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8)施工完 ...
【技术特征摘要】
1.施工设备模板与脚手架工程BIM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应用软件;(2)创建BIM模型,BIM模型创建完成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定模架体系的材料种类、大小规格,结合工程模架体系的承载情况,确定架体承受荷载大小;然后选择相应的模架支撑体系类型,智能生成相应的智能模架体系模型;(3)智能模架体系生成后,采用智能模架体系的后置运行程序,对智能模架体系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要求后,结合架体的安全性,对智能模架架体的布局进行优化,并输出最终模架体系的计算书、节点图以及配构件的清单;(4)根据标准及规范要求,结合工程现场情况编制模架体系的施工方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模架体系施工方案,需进行专家论证,通过专家论证后形成最终的施工方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意,陈怡宏,谷军,刘磊,华建民,王闯,段文川,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工住宅建设有限公司,重庆市綦江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重庆大学,重庆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